导电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678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电板,所述导电板包括至少三层依次堆叠设置的绝缘板及夹设于相邻的绝缘板之间的线路层,所述线路层包括多个导电片,所述多个导电片将所述绝缘板电性连接,并在所述堆叠设置的绝缘板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作为所述导电板的输入端及输出端。

Conductive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电板
本技术涉及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变压器的导电板。
技术介绍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现有PCB的铜箔层较薄,过流能力不足,无法满足车载电源变压器大电流的需求,另外,现有PCB成本高,且散热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承受电流、成本低、且散热较佳的导电板。.一种导电板,所述导电板包括至少三层依次堆叠设置的绝缘板及夹设于相邻的绝缘板之间的线路层,所述线路层包括多个导电片,所述多个导电片将所述绝缘板电性连接,并在所述堆叠设置的绝缘板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作为所述导电板的输入端及输出端。较佳地,所述绝缘板包括底层板、顶层板及设置于所述底层板及所述顶层板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板,所述底层板包括基板及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一弯折部及第二弯折部,所述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第二表面凹陷形成容置腔,所述中间板、所述顶层板以及所述线路层容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导电片在所述第一弯折部上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二弯折部上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较佳地,所述多个导电片包括多个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包括主体及设置于所述主体一端的连接端,所述主体容置于所述绝缘板内,所述连接端平行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或者第二弯折部,对应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或者第二连接部。较佳地,所述连接端包括弯折段及与所述弯折端垂直相连的连接段,所述弯折段贴合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或者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连接段垂直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或者所述第二弯折部。较佳地,所述第一表面以及所述中间板与所述基板相对的表面开设有容置槽,并所述第一弯折部或者所述第二弯折部形成与所述容置槽相连通的开口,所述主体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且与所述第一表面平齐,所述连接端由所述开口伸出。较佳地,所述底层板及所述中间板上依次对应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实现所述底层板及所述中间板之间的电性连接。较佳地,所述主体的末端及所述连接端开设有导电孔,所述主体的导电孔对准所述通孔,且与所述通孔电性连接。较佳地,所述多个导电片还包括多个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仅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末端开设有导电孔,所述主体的导电孔对准所述通孔,且与所述通孔电性连接。较佳地,所述底层板凸设有定位柱,所述中间板及所述顶层板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容设于所述定位孔内。较佳地,所述导电板的厚度为0.4mm-1mm。本技术提供的导电板的采用所述导电片实现电性连接,可以承受大电流,另外,所述导电片成本较低,且容易散热。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方式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导电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导电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导电板100,所述导电板100装设于变压器,用于实现所述变压器与电源及用户端的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的电压经所述变压器转换后输出至所述用户端。所述导电板100包括至少三层依次堆叠设置的绝缘板10及夹设于相邻的绝缘板之间的线路层20(见图2),所述线路层20所述堆叠设置的绝缘板10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连接部30及第二连接部40,所述第一连接部30及所述第二连接部40分别作为所述导电板100的输入端及输出端,其中,所述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所述输出端连接所述用户端。所述绝缘板10包括底层板10a、顶层板10b及设置于所述底层板10a及所述顶层板10b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板10c。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板10包括两个中间板10c,可以理解,所述中间板10c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改变,只要设置于其上的线路层20满足安全规定即可。所述底层板10a包括基板11及设置于所述基板11的第一弯折部12及第二弯折部13,所述基板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1a及第二表面11b,所述第一表面11a朝向第二表面11b凹陷形成容置腔14,所述中间板10c、所述顶层板10b以及所述线路层20容设于所述容置腔14内,所述线路层20在所述第一弯折部12上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30,在所述第二弯折部13上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40。所述第一表面11a以及所述中间板10c与所述基板11相对的表面均开设有容置槽15,并所述第一弯折部12或者所述第二弯折部13形成与所述容置槽15相连通的开口151。所述底层板10a及所述中间板10c上依次对应开设有通孔16,所述通孔16用于实现所述底层板10a及所述中间板10c之间的电性连接。所述通孔16的位置于所述变压器内线圈的端子的位置对应,当所述导电板100装设于所述变压器时,所述通孔16与所述线圈的端子电性相连。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层板10a、所述中间板10c及所述顶层板10b均对应的开设有卡槽17,所述卡槽17用于与所述变压器的元件如卡扣配合,以将所述导电板100装设于所述变压器上。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层板10a凸设有定位柱18a,所述中间板10c及所述顶层板10b开设有定位孔18b,所述定位柱18a容设于所述定位孔18b内,以使得所述中间板10c及所述顶层板10b与所述底层板10a可以上下对准的堆叠在一起。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层板10a、所述中间板10c及所述顶层板10b均对应的开设安装孔19,所述安装孔19用于通过螺丝等定位元件将所述底层板10a、所述中间板10c及所述顶层板10b组装在一起。所述线路层20包括多个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为铜片。所述多个导电片包括第一导电片21及多个第二导电片22。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板100可以连接六个变压器,每个变压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包括至少三层依次堆叠设置的绝缘板及夹设于相邻的绝缘板之间的线路层,所述线路层包括多个导电片,所述多个导电片将所述绝缘板电性连接,并在所述堆叠设置的绝缘板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作为所述导电板的输入端及输出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包括至少三层依次堆叠设置的绝缘板及夹设于相邻的绝缘板之间的线路层,所述线路层包括多个导电片,所述多个导电片将所述绝缘板电性连接,并在所述堆叠设置的绝缘板的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作为所述导电板的输入端及输出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板包括底层板、顶层板及设置于所述底层板及所述顶层板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板,所述底层板包括基板及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一弯折部及第二弯折部,所述基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第二表面凹陷形成容置腔,所述中间板、所述顶层板以及所述线路层容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导电片在所述第一弯折部上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二弯折部上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电片包括多个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包括主体及设置于所述主体一端的连接端,所述主体容置于所述绝缘板内,所述连接端平行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部或者第二弯折部,对应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或者第二连接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包括弯折段及与所述弯折端垂直相连的连接段,所述弯折段贴合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万金李伟李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京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