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的装配结构及汽车座椅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9675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40
本申请提供有一种通风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的装配结构及汽车座椅。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该装配结构通过在所述粘贴层与压力传感器之间增设了隔离结构,该所述隔离结构的面积大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下端面的投影面积,从而能够隔离粘贴层与压力传感器之间的配接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通风袋体对压力传感器的影响,在上述通风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压力传感器不再随着通风袋体的起伏而移动,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有效缓解通风系统对压力传感器的不利影响,适于推广使用。

Assembly structure of ventilation system and pressure sensor and car s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风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的装配结构及汽车座椅
本公开一般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通风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的装配结构及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在汽车驾驶的过程中,乘员身体与座椅紧密接触进而导致接触部分空气不流通,不利于汗液排除,会使人感觉不舒服,大大降低了乘员的驾驶体验。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现有的汽车系统在自动空调的基础上,大多配设有座椅通风系统。座椅通风系统源源不断的将新鲜空气从座椅坐垫与靠背上的小孔流出,防止臀部与后背积汗,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有效改善了人体与椅面接触部分的空气流通环境,即使长时间乘坐,身体与座椅的接触面也会干爽舒适。但是,现有汽车座椅的结构中,还配设有压力传感器且将压力传感器直接粘贴固定在通风系统中的通风袋体上,在上述通风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压力传感器也将随着通风袋体的起伏而移动,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此种结构设计会降低压力传感器的实际压力检测功能,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第一方面,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有效缓解通风系统对压力传感器的不利影响的通风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的装配结构。一种通风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的装配结构,所述通风系统包括:通风袋体,所述通风袋体上相对靠近压力传感器的一侧设有粘贴层;所述粘贴层与所述压力传感器之间设有隔离结构且所述隔离结构的面积大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下端面的投影面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离结构为预留区;所述粘贴层呈环形且其中部设有预留区;所述预留区的面积大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下端面的投影面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离结构为预留区;所述粘贴层呈U形且其中部设有预留区;所述预留区的面积大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下端面的投影面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预留区内还设有第一隔离层;所述第一隔离层边沿与所述粘贴层固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隔离层呈环形结构且其边沿与所述粘贴层固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隔离层为柔性材质。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离结构为第二隔离层;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粘贴层之间设有面积大于压力传感器下端面投影面积的第二隔离层且所述第二隔离层与所述粘贴层固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隔离层至少一层且两相邻第二隔离层之间固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隔离层为柔性材质。第二方面,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有效缓解通风系统对压力传感器的不利影响的汽车座椅。一种汽车座椅,包括:泡棉本体,还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通风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的装配结构;所述压力传感器上相对靠近泡棉本体的一侧与所述泡棉本体固接;所述粘贴层与所述泡棉本体固接。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有一种通风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的装配结构。基于上述技术方案,该装配结构通过在所述粘贴层与压力传感器之间增设了隔离结构,该所述隔离结构的面积大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下端面的投影面积,从而能够隔离粘贴层与压力传感器之间的配接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通风袋体对压力传感器的影响,在上述通风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压力传感器不再随着通风袋体的起伏而移动,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有效缓解通风系统对压力传感器的不利影响,适于推广使用。基于上述通风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的装配结构,本申请还公开有一种汽车座椅的结构,并将上述装配结构应用至该汽车座椅中,使得使用该装配结构的汽车座椅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有效缓解通风系统对压力传感器的不利影响,适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现有技术中通风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的配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中通风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的配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1是图2中通风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图2中通风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3是图2中通风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通风袋体的另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中通风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的配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1是本申请中通风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的配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第一隔离层呈环形);图5是本申请中通风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的配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中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中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中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一:一种通风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的装配结构,所述通风系统包括:通风袋体1,所述通风袋体1上相对靠近压力传感器2的一侧设有粘贴层11;所述粘贴层11与所述压力传感器2之间设有隔离结构且所述隔离结构的面积大于所述压力传感器2下端面的投影面积。其中:通风系统包括:通风袋体,与通风袋体连接的通风管路以及与所述通风管路相连的通风风扇。所述通风袋体1为其中的关键部件,其设于汽车座椅内,实现汽车座椅的通风功能,源源不断的将新鲜空气从座椅坐垫与靠背上的小孔流出,防止臀部与后背积汗,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有效改善了人体与椅面接触部分的空气流通环境。压力传感器2,其用于感应汽车座椅上是否有乘员乘坐。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上的泡棉本体、压力传感器和通风袋体之间的安装结构如图1所示。在图1中,通风袋体与所述泡棉本体通过粘贴层固接。而压力传感器直接与所述通风袋体接触,所以也与所述通风袋体上的粘贴层固接,在上述通风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压力传感器也将随着通风袋体的起伏而移动,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此种结构设计会降低压力传感器的实际压力检测功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中特提供有隔离结构的设计,隔离结构将粘贴层与压力传感器隔离开,该所述隔离结构的面积大于所述压力传感器的面积,从而能够隔离粘贴层与压力传感器之间的配接关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通风袋体对压力传感器的影响,在上述通风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压力传感器不再随着通风袋体的起伏而移动,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有效缓解通风系统对压力传感器的不利影响,适于推广使用。需要指出的是:隔离结构,既可以是独立增设的结构,亦可以是在现有部件中预设的结构,以期能够实现压力传感器与通风袋体的粘贴层之间的隔离效果,降低使用过程中的通风袋体对压力传感器产生影响。具体地,隔离结构的实施方式一:请参考图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隔离结构为预留区12;所述粘贴层11呈环形且其中部设有预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风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系统包括:通风袋体,所述通风袋体上相对靠近压力传感器的一侧设有粘贴层;/n所述粘贴层与所述压力传感器之间设有隔离结构且所述隔离结构的面积大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下端面的投影面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系统包括:通风袋体,所述通风袋体上相对靠近压力传感器的一侧设有粘贴层;
所述粘贴层与所述压力传感器之间设有隔离结构且所述隔离结构的面积大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下端面的投影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结构为预留区;所述粘贴层呈环形且其中部设有预留区;所述预留区的面积大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下端面的投影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结构为预留区;所述粘贴层呈U形且其中部设有预留区;所述预留区的面积大于所述压力传感器下端面的投影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通风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区内还设有第一隔离层;所述第一隔离层边沿与所述粘贴层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风系统与压力传感器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涛田明昊吕作鹏
申请(专利权)人:安闻汽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