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扬声器及其落差式阵列磁路系统,该落差式阵列磁路系统包括呈间隔阵列排布的多个磁体单元,每一所述磁体单元均包括磁铁,所述磁铁的两个磁极分别位于上侧和下侧,所述多个磁体单元的上表面呈高低交替设置。此结构能够使磁力线在相邻两个磁体单元中上表面较低的一个磁体单元的上方区域附近聚集,使得该区域具有更大的磁通密度,从而可实现在扬声器较低的高度下,满足扬声器的声学性能要求。
Loudspeaker and its drop array magnetic circui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扬声器及其落差式阵列磁路系统
本技术涉及声学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扬声器及其落差式阵列磁路系统。
技术介绍
扬声器又称喇叭,是一种将电能转换为声能的常用电声换能器件,其在声放系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扬声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产品的日趋超薄化设计,人们对扬声器的高度尺寸和性能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说,就是要在较低的高度下器件要实现常规高度的声学性能。然而,现有常规的磁路系统在高度方面不存在优势,很难装配在超薄的产品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落差式阵列磁路系统及具有该落差式阵列磁路系统的扬声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落差式阵列磁路系统,其包括呈间隔阵列排布的多个磁体单元,每一所述磁体单元均包括磁铁,所述磁铁的两个磁极分别位于上侧和下侧,所述多个磁体单元的上表面呈高低交替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磁体单元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磁体单元以及环绕于所述第一磁体单元外且与所述第一磁体单元均匀间隔相邻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磁体单元,所述第一磁体单元的上表面高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磁体单元的上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磁体单元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磁体单元之间呈等间距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磁体单元还包括环绕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磁体单元外且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磁体单元均匀间隔相邻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三磁体单元,所述至少两个第三磁体单元的上表面分别高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磁体单元的上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三磁体单元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磁体单元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至少两个第三磁体单元之间呈等间距设置,所述至少两个第三磁体单元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磁体单元一一对应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体单元呈方形平板状,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磁体单元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三磁体单元分别有四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磁体单元的四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体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磁铁上的华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导磁体,每一所述磁体单元均通过所述磁铁贴附于所述导磁体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扬声器,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磁路系统以及设置于所述磁路系统上方的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音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音圈为平面音圈,所述音圈包括水平设置的主体部以及由所述主体部向下凸出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对应设置于相邻两个磁体单元中上表面较低的一个磁体单元的上方。实施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磁路系统的多个磁体单元的上表面呈高低交替设置,此结构能够使磁力线在相邻两个磁体单元中上表面较低的一个磁体单元的上方区域附近聚集,使得该区域具有更大的磁通密度,从而可实现在扬声器较低的高度下,满足扬声器的声学性能要求。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扬声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扬声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2示出了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扬声器,该扬声器可用于耳机、手机、助听器等电子产品中,将电信号转化为机械运动,并最终转化为声音信号。该扬声器可包括磁路系统以及设置于磁路系统上方的振动系统,该振动系统可在磁路系统的作用下运动,以发出声音。该磁路系统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导磁体1以及安装于导磁体1上的多个磁体单元2。导磁体1可采用T铁、低碳钢、坡莫合金等高导磁材料制成。导磁体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大致呈方形平板状,其包括一平坦的上表面11,该多个磁体单元2可贴合安装于该上表面11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磁体1也可以呈顶部开口的桶状,该多个磁体单元2收容于导磁体1内并贴合安装于其底壁的上表面11上。该多个磁体单元2可均匀间隔阵列排布于导磁体1的上表面11上,该多个磁体单元2的上表面均为平坦的平面,且该多个磁体单元2的上表面呈高低交替设置,从而形成一高低落差式阵列磁路系统。每相邻两个磁体单元2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有一高度差,磁力线能够在形成有该高度差的区域(即相邻两个磁体单元2中上表面较低的一个磁体单元2的上方区域)附近聚集,使得该区域具有更大的磁通密度。每一磁体单元2均包括一贴合安装于该上表面11上的磁铁,该磁铁的两个磁极分别位于上侧和下侧。磁铁可采用钕铁硼、铁氧体等永磁材料,磁铁可以为一体结构,或者其也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磁铁单体水平和/或上下叠加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磁体单元2还可包括设置于该磁铁上的华司,华司可采用工业纯铁、导磁不锈钢、低碳钢等高导磁材料。可以理解地,当磁体单元2不包括华司时,磁体单元2的上表面由磁铁的上表面界定;当磁体单元2包括华司时,磁体单元2的上表面由华司的上表面界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多个磁体单元2可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磁体单元21、环绕于该第一磁体单元21外且与该第一磁体单元21均匀间隔相邻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磁体单元22、以及环绕于该至少两个第二磁体单元22外且与该至少两个第二磁体单元22均匀间隔相邻的至少两个第三磁体单元23。该至少两个第二磁体单元22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低于第一磁体单元21的上表面。该至少两个第三磁体单元23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并可与第一磁体单元2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至少两个第三磁体单元23的上表面也可与第一磁体单元21的上表面不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再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体单元21可包括一贴附于导磁体1的上表面11中部的呈方形平板状的第一磁铁。第二磁体单元22、第三磁体单元23分别有四个且分别设置于该第一磁铁的四周。四个第二磁体单元22之间呈等间距设置,每一第二磁体单元22均包括一贴附于上表面11上的呈长条形立方体状的第二磁铁,该第二磁铁的长度分别与第一磁铁对应侧的长度相当。四个第三磁体单元23之间呈等间距设置,每一第三磁体单元23均包括一贴附于上表面11上的呈长条形立方体状的第三磁铁,四个第三磁铁分别与四个第二磁铁间隔对应设置且长度相当。第一磁铁的上表面与第三磁铁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且高于第二磁铁的上表面。振动系统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一设置于磁路系统上方的音圈3,磁路系统中的磁铁提供固定磁场,音圈3流过的电流与磁铁具有的磁场切割磁力线产生作用力,从而产生机械运动。音圈3可以为平面音圈,其水平方向的尺寸远大于其高度方向的尺寸(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音圈3的厚度在0.5mm以下,例如0.2mm。音圈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水平设置的方环状主体部31以及由该主体部31竖直向下延伸的凸出部32。凸出部32呈方环状,且对应设置于第二磁体单元22的上方。第二磁体单元22的上方处磁场环境较强,凸出部32设于此处,能够更好地切割磁感线,以满足扬声器的声学性能要求,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扬声器的落差式阵列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间隔阵列排布的多个磁体单元(2),每一所述磁体单元(2)均包括磁铁,所述磁铁的两个磁极分别位于上侧和下侧,所述多个磁体单元(2)的上表面呈高低交替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扬声器的落差式阵列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呈间隔阵列排布的多个磁体单元(2),每一所述磁体单元(2)均包括磁铁,所述磁铁的两个磁极分别位于上侧和下侧,所述多个磁体单元(2)的上表面呈高低交替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磁体单元(2)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磁体单元(21)以及环绕于所述第一磁体单元(21)外且与所述第一磁体单元(21)均匀间隔相邻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磁体单元(22),所述第一磁体单元(21)的上表面高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磁体单元(22)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磁体单元(22)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磁体单元(22)之间呈等间距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磁体单元(2)还包括环绕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磁体单元(22)外且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磁体单元(22)均匀间隔相邻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三磁体单元(23),所述至少两个第三磁体单元(23)的上表面分别高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磁体单元(22)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三磁体单元(23)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磁体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朝阳,姚青山,黄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阿木奇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