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的活动式扶手及靠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61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座椅的活动式扶手及靠垫,设置在座椅的两侧而可以自由移动位置与调整角度,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固定座,被固定安装在座椅的两侧的固定位置; 一平行连杆机构,包含有一主连杆与一对分别框接在主连杆两端的摆臂连杆,摆臂连杆的另一端则又枢接于固定座,其中主连杆承载靠垫。(*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的扶手构造,特别是指一种设置在座椅的两、而且可以自由移动位置与调整角度的扶手及其靠垫的构造。在后来的演变中,已经出现了活动式的座椅扶手及其靠垫结构,但是它们的设计仍难谓理想。例如台北专利公告第331104号和公告第392477号的“办公椅的活动式扶手”两件己知结构中,披露了一种活动式的扶手设计,这两件技术方案所披露的扶手及靠垫虽然是活动式的,但是它们仅能朝向座椅的前后方向移动,或者是将扶手的靠垫的一端采用可旋转的枢接设计,以此枢区接点为中心作旋转运动,而无法依据人体手臂的自然张开程式调整其与使用者身体中心的距离。也就是说,这两件专利揭示的技术方案均无法随着使用者的手臂朝向身体外侧张开的幅度的不同,被移动至比较舒适的支撑位置。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在其支撑平面上调整摆置角度也可以滑动的座椅扶手。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座椅的活动式扶手及靠垫,设置在座椅的两侧而可以自由移动位置与调整角度,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固定座,被固定安装在座椅的两侧的固定位置;一平行连杆机构,包含有一主连杆与一对分别框接在主连杆两端的摆臂连杆,摆臂连杆的另一端则又枢接于固定座,其中主连杆承载靠垫。所述的座椅的活动式扶手及靠垫的固定座系被固定在座椅两侧的支架上也可被固定在座椅椅背的两侧。固定座包括有一安全护盖,安全护盖覆盖在固定座的表面。所述的座椅的活动式扶手及靠垫的平行连杆机构为一平行四连杆机构。在摆臂连杆与滑动座之间有多个停驻机构,停驻机构包括有分别设于固定座与摆臂连杆的数个凹穴以及停驻器,藉由凹穴与停驻器的耦合将摆臂连杆暂时性维持在某一位置。凹穴设置在固定座,停驻器分别安装在摆臂连杆上,停驻器至少具有一弹片,弹片的一端固定不动,另一端则延伸而出并具有弹性的自由端,自由端朝向凹穴的表面具有一突出点,可以在弹片的弹力推挤下落入凹穴,而使摆臂连杆暂时维持在某一位置。固定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复数个固定的限位元件,用以将摆臂连杆限制在一定的扇形旋转范围内。所述的座椅的活动式扶手及靠垫装置可以设置一个滑动式平台,包含有一固定座、一滑动座以及一平行连杆机构。固定座与滑动座分别设有鸠尾块与鸠尾槽,藉此而互相耦合在一起,并且作相对的滑动。活动式平台还包括有停驻机构,有数个停驻点以及一停驻器,停驻点与停驻器分别设置在滑动座与固定座。活动式平台还包括有一限位防脱机构,其中包括有固定设置在固定座的一阻挡部,以及设置在滑动座的一限位柱,通过限位柱与阻挡部彼此的干涉与阻挡,以防止滑动座脱离固定座。阻挡部设在固定座面向滑动座的一侧,它是一种突起的元件,而限位柱系为一环设在滑动座的螺拴。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使用者可任意调整扶手和靠垫的位置或角度,获得更舒适的支撑和搁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构造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平台的底部的构造图。图4为本技术的平台与平行连杆机构的构造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扶手及靠垫安装在座椅上构造图。图6为本技术的构造侧视图(显示滑动式平台的位置受到限位防脱机构限制时的情形)。图7为本技术的局部构造图(显示滑动式平台的限位防脱机构与停驻机构的构造)。图8为图7的局部构造放大图。图9为本技术的立体构造图。图10-12为本技术的操作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设计的扶手及靠垫包括有一滑动式平台10,主要系由一固定座11与一滑动座12所构成,固定座11被固定安装在座椅20两侧的固定位置(如图4所示),滑动座12被固定座11所支撑,并且可以与固定座11作相对的滑动;一平行连杆机构30,包含有一主连杆31与一对分别框接在主连杆31的两端的摆臂连杆32a、32b,这对摆臂连杆的另一端则又枢接于滑动座12,因此滑动座12除了可以在固定座11的表面滑动,它也是组成平行连杆机构30的连杆之一,其中的主连杆31系用以承载靠垫40(如图3和图4所示),通过这种平行连杆机构30的支撑,使用者就可以任意将靠垫40移动至不同的位置或不同的角度(如图10-12所示),使使用者的双臂得到较舒适的支撑与搁置。在本技术所揭示的较佳实施例中,滑动座12朝向座椅20的前方或后方滑动,这样可让使用者根据其手臂的长度而移动滑动座12及靠垫40,以便获得较舒适的支撑位置。固定座11与滑动座12结合并且可以相对滑动的手段有许多种,如图2所示所揭示的是采用鸠尾槽与鸠尾块的设计,在固定座11的两侧边缘设计鸠尾块110,而在滑动座12的两侧边缘则设计有恰可耦合于鸠尾块110的鸠尾槽120,滑动座12与固定座11就可以彼此耦合在一起,并且作相对的滑动。为了防止滑动座12因滑动而脱离固定座11,在这种滑动式平台10中,还设计有一种限位防脱机构,包括有固定设置在固定座11的阻挡部111、以及设置在滑动座12的限位柱121,通过限位柱121与阻挡部111彼此的阻挡,就可以防止滑动座12脱离固定座11(如图6和图7所示);阻挡部111位于固定座11面向滑动座12的一侧,它可以是一种突起的元件或是板状元件,而限位柱121最好是采用可动式的设计,如使用螺设在滑动座12的螺拴作为限位柱121,所以限位柱可以选择性被移至能与阻挡部111干涉的位置,用以阻止滑动座12脱离固定座11,或者是被移动至不会与阻挡部111干涉的解锁位置,以便使用者可以在必要时将滑动座12自固定座11上取下。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可在滑动座12与固定座11间设计一种停驻机构,通过这种停驻机构,可以提供滑动座12的多段定位功能;这种停驻机构包括有数个停驻点以及停驻器,在本技术的图1中所揭示的一种可行实施例中,停驻点是数个沿着滑动座12的滑动方向排列的穿孔或是凹穴50,停驻器则是一种被安装在固定座11的弹片51,这个弹片51的一端固定在固定座11(如利用螺丝52固设在固定座11),它的另一端则是延伸出并具有弹性的自由端,自由端朝向滑动座12的凹穴50的表面具有一突出点510,这个突出点可以在弹片51的弹力的推挤下落入凹穴50,而将滑动座12暂时性的维持在某一位置(图6至图8所示);当然这只是一种较佳的实拖例,即使将凹穴50与弹片51的位置互调也可获得相同的功效。至于凹穴50的数目与其彼此间的间隔距离,则可视实际的需要决定。平行连杆机构30主要用来支撑靠垫40,而较佳的实施例是采用平行四连杆。主连杆31与摆臂连杆32a和32b都具有较宽的面积,它们彼此间系籍由螺栓33、垫片34连接在一起,透过枢接位置的安排,摆臂连杆32a和32b可以旋转至主连杆31下方的重叠位置(如图3所示)。此外,也可以让其中的一个摆臂连杆32a不旋转,而让另一个摆臂连杆32b如图10所示般旋转,这样使用者就能以其中的一个摆臂连杆为中心作扇形范围的摆动,以调整靠垫40的角度。在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同样可在摆臂连杆32a和32b与滑动座12之间设置有多个停驻机构,这种停驻构包括有如同上述的停驻点的凹穴50a,以及分别安装在摆臂连杆32a、32b的停驻器53a和53b,其中的凹穴50a设置在滑动座12,这两个停驻器53a和53b的构造相同,它们可随着摆臂连杆32a和32b的旋转而移动,停驻器53a、53b至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朝根
申请(专利权)人:泰桦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