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非充气轮胎
本技术涉及轮胎结构设计,具体涉及一种抗震非充气轮胎,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
技术介绍
自1845年,R·w·汤姆生第一次专利技术充气轮胎,推广发展为后来的斜角胎再到子午线轮胎的发展,充气轮胎结构不断改善,充气轮胎具有承载能力、吸震特性、接地压力和滚动阻力小以及噪声低特性,充气轮胎整体性能趋于完备,充气轮胎很难在
上再有大突破,但是充气轮胎有致命的缺点,如易爆胎危险,汽车需要安装一系列复杂的检测系统定时胎压维护,不适用于军事方面武器的打击,并且充气轮胎生产工艺复杂,市场消耗天然橡胶规模大,不利于环保以及资源的回收利用。因此,世界各大车企推出免充气轮胎,例如米其林生产的TWEEL轮胎、普利斯通公司生产的全新概念轮胎,使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行驶燃油经济性、平顺性得到提高,但是对于目前市场上的非充气轮胎仍然存在诟病,比如承载能力小和减震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震非充气轮胎,不仅提高了非充气轮胎的承载能力和改善非充气轮胎的抗震性能,而且增加了非充气轮胎的接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沿径向由内到外依次包括轮辋配合内圈(1)、抗震承载体(2)、缓冲体(3)和胎冠(4);所述抗震承载体(2)由Y型辐板元(2-1)、环形辐板元(2-2)、环形强化辐板元(2-3)、连接辐板元(2-4)构成;所述缓冲体(3)由梯形空腔元(3-1)和三角形空腔元(3-2)交替排布构成;所述胎冠(4)由胎面(4-1)、冠带层(4-2)、#1带束层(4-3)和#2带束层(4-4)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沿径向由内到外依次包括轮辋配合内圈(1)、抗震承载体(2)、缓冲体(3)和胎冠(4);所述抗震承载体(2)由Y型辐板元(2-1)、环形辐板元(2-2)、环形强化辐板元(2-3)、连接辐板元(2-4)构成;所述缓冲体(3)由梯形空腔元(3-1)和三角形空腔元(3-2)交替排布构成;所述胎冠(4)由胎面(4-1)、冠带层(4-2)、#1带束层(4-3)和#2带束层(4-4)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配合内圈(1)和汽车轮辋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两者之间使用聚氨酯粘黏剂再进一步加固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震非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配合内圈(1)、抗震承载体(2)和缓冲体(3)采用环保型高模量聚氨酯材料;所述轮辋配合内圈(1)、抗震承载体(2)和缓冲体(3)采用浇注成型工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宏勋,张子峰,李亚龙,赵冲,徐同坚,梁学萌,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