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量化汽车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576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轻量化汽车车轮,包括轮辋和轮辐,轮辋由外圈和外圈内的安装环构成,所述安装环和外圈同轴设置,所述轮辐环形均布于安装环和外圈之间,所述轮辐为一端弧形面小于另一端弧形面的扇环形板体,所述轮辐的小弧形面一端连接安装环外侧圆周面、大弧形面一端连接外圈内侧圆周面,每相邻两个轮辐之间留有的间距构成通风道,每个所述轮辐上均设置有贯穿轮辐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内部设置有多个中心相互交汇的连接片,所述轮辐两侧斜边上均连接有径向置于外圈和安装环之间的加强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汽车车轮质量较大和车轮轮辐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的问题,能够使汽车车轮轻量化,且更容易散热。

A lightweight car wh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量化汽车车轮
本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轻量化汽车车轮。
技术介绍
汽车是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汽车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货物,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的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汽车的轻量化,就是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车轮是汽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车轮是介于轮胎和和车轴之间所承受负荷的旋转组件,通常由两个主要部件外圈和轮辐组成,目前所使用的车轮分为辐板式车轮和辐条式车轮,辐板式车轮质量较大,辐条式车轮辐条易于松动,且造价昂贵,辐板式车轮和辐条式车轮在转动过程中,均容易产生热量,且不易散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了汽车车轮质量较大和车轮轮辐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的问题,能够使汽车车轮轻量化,且更容易散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轻量化汽车车轮,包括轮辋和轮辐,轮辋由外圈和外圈内的安装环构成,所述安装环和外圈同轴设置;所述轮辐环形均布于安装环和外圈之间,每相邻两个轮辐之间留有间距;所述轮辐为一端弧形面小于另一端弧形面的扇环形板体,所述轮辐的小弧形面一端连接安装环外侧圆周面、大弧形面一端连接外圈内侧圆周面,每相邻两个轮辐之间留有的间距构成通风道,每个所述轮辐上均设置有贯穿轮辐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内部设置有中心相互交汇的连接片,所述轮辐两侧斜边上均连接有径向置于外圈和安装环之间的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环上环形阵列有多个螺栓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环、轮辐和外圈的左侧面均平齐。进一步地,所述通风道靠近安装环一端内安装有固定片。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为直角三棱柱,所述加强筋为直角三棱柱,加强筋的其中一条直边连接在轮辐的斜边、另一条直边与轮辐左侧面平齐,加强筋的斜边朝向通风道内,所述固定片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通风道左右两侧轮辐外侧加强筋的斜边。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孔为正六边形通孔。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位于散热孔的正六边形每条对角线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为长方形板体,连接片两端固定连接散热孔相对的折角内侧。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与轮辐两侧的斜边等长,加强筋一端连接外圈内侧圆周面,另一端连接安装环外侧圆周面。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轮辐径向支撑于外圈,轮辐上设置有散热孔,散热孔能够减轻轮辐的质量,散热孔内安装有连接片,在车轮转动的过程中,散热孔内的连接片能够起到风扇的作用,扰动车轮周围的空气流动,进而带走轮辐上产生的热量,同时连接片也起到对散热孔加固的作用,每两个轮辐之间留有的间距构成通风道易于散热,轮辐两侧斜边加装有加强筋,加强筋能够保证轮辐的强度,加强筋为三棱柱状,在车轮转动的过程中,加强筋的斜面和直面所成的夹角正对风向,能够减小轮辐所受的风阻,提高车轮的使用性能,解决了汽车车轮质量较大和车轮轮辐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轮辐和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视图。附图中标号为:1为轮辐,2为散热孔,3为连接片,4为通风道,5为固定片,6为螺栓通孔,7为安装环,8为加强筋,9为外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4所示,一种轻量化汽车车轮,包括轮辋和轮辐1,轮辋由外圈9和外圈9内的安装环7构成,所述安装环7和外圈9同轴设置,所述安装环7上环形阵列有多个螺栓通孔6,所述安装环7、轮辐1和外圈9的左侧面均平齐;所述轮辐1环形均布于安装环7和外圈9之间,每相邻两个轮辐1之间留有间距;所述轮辐1为一端弧形面小于另一端弧形面的扇环形板体,所述轮辐1的小弧形面一端连接安装环7外侧圆周面、大弧形面一端连接外圈9内侧圆周面,每相邻两个轮辐1之间留有的间距构成通风道4,所述风道4靠近安装环7一端内安装有固定片5,每个所述轮辐1上均设置有贯穿轮辐1的散热孔2,所述散热孔2为正六边形通孔,所述散热孔2内部设置有中心相互交汇的连接片3,所述连接片3位于散热孔2的正六边形每条对角线上,所述连接片3为长方形板体,连接片3两端固定连接散热孔2相对的折角内侧,所述轮辐1两侧斜边上均连接有径向置于外圈9和安装环7之间的加强筋8;所述加强筋8为直角三棱柱,加强筋8的其中一条直边连接在轮辐1的斜边、另一条直边与轮辐1左侧面平齐,加强筋8的斜边朝向通风道4内,所述固定片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通风道4左右两侧轮辐1外侧加强筋8的斜边,所述固定片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通风道4左右两侧轮辐1外侧加强筋8的斜边,所述加强筋8与轮辐1两侧的斜边等长,加强筋8一端连接外圈9内侧圆周面,另一端连接安装环7外侧圆周面,所述加强筋8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在使用时,轮辐1径向支撑于外圈9,轮辐1上设置有散热孔2,散热孔2能够减轻轮辐1的质量,散热孔2内安装有连接片3,在车轮转动的过程中,散热孔2内的连接片3能够起到风扇的作用,扰动车轮周围的空气流动,进而带走轮辐1上产生的热量,同时连接片3也起到对散热孔2加固的作用,每两个轮辐1之间留有的间距构成通风道4易于散热,轮辐1两侧斜边加装有加强筋8,加强筋8能够保证轮辐1的强度,加强筋8为三棱柱状,在车轮转动的过程中,加强筋的8斜面和直面所成的夹角正对风向,能够减小轮辐1所受的风阻,提高车轮的使用性能,解决了汽车车轮质量较大和车轮轮辐1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失的问题。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凡是对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等同或等效的变形或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量化汽车车轮,包括轮辋和轮辐(1),轮辋由外圈(9)和外圈(9)内的安装环(7)构成,所述安装环(7)和外圈(9)同轴设置,其特征在于;/n所述轮辐(1)环形均布于安装环(7)和外圈(9)之间,每相邻两个轮辐(1)之间留有间距;/n所述轮辐(1)为一端弧形面小于另一端弧形面的扇环形板体,所述轮辐(1)的小弧形面一端连接安装环(7)外侧圆周面、大弧形面一端连接外圈(9)内侧圆周面,每相邻两个轮辐(1)之间留有的间距构成通风道(4),每个所述轮辐(1)上均设置有贯穿轮辐(1)的散热孔(2),所述散热孔(2)内部设置有中心相互交汇的连接片(3),所述轮辐(1)两侧斜边上均连接有径向置于外圈(9)和安装环(7)之间的加强筋(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量化汽车车轮,包括轮辋和轮辐(1),轮辋由外圈(9)和外圈(9)内的安装环(7)构成,所述安装环(7)和外圈(9)同轴设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轮辐(1)环形均布于安装环(7)和外圈(9)之间,每相邻两个轮辐(1)之间留有间距;
所述轮辐(1)为一端弧形面小于另一端弧形面的扇环形板体,所述轮辐(1)的小弧形面一端连接安装环(7)外侧圆周面、大弧形面一端连接外圈(9)内侧圆周面,每相邻两个轮辐(1)之间留有的间距构成通风道(4),每个所述轮辐(1)上均设置有贯穿轮辐(1)的散热孔(2),所述散热孔(2)内部设置有中心相互交汇的连接片(3),所述轮辐(1)两侧斜边上均连接有径向置于外圈(9)和安装环(7)之间的加强筋(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汽车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环(7)上环形阵列有多个螺栓通孔(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汽车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环(7)、轮辐(1)和外圈(9)的左侧面均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轻量化汽车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道(4)靠近安装环(7)一端内安装有固定片(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才王立卫原小燕孟凡森张海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华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