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截面脉管制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514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变截面脉管制冷机,包括一压缩腔,压缩腔的出气口串接有回热管、冷端换热器、脉管、热端换热器,热端换热器通过一小孔和气库相连接,热端换热器通过一双向进气孔和压缩腔相连接,所说的脉管为变截面形式,使得脉管内径与温度分布得到良好的匹配,提供了整机的制冷能力和效率。(*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冷机,特别涉及一种脉管制冷机。脉管制冷机最早是由美国的Gifford和Longsworth于1963年提出的。脉管制冷机发展至今,其脉管结构均采用一根圆柱形的管子,这种脉管结构不能和脉管中大的温度梯度相匹配,因而使脉管制冷机的固有效率低于斯特林机和G—M机的固有效率,这就使得脉管制冷机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变截面脉管制冷机,采用变截面的脉管结构,使其脉管内径与温度分布得到良好的匹配,具有制冷性能提高、结构简单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详细的说明。参照图1、2,本技术包括一压缩腔1,压缩腔1的出气口连接有回热器2,回热器2的另一端与冷端换热器3相连接,冷端换热器3配置于脉管4的一端,脉管4的另一端配置有热端换热器5,热端换热器5通过小孔6与气库8相连接,热端换热器5同时通过双向进气孔7和压缩腔1的出气口相连接。压缩腔1为脉管制冷机提供气源,可以是压缩机或热声谐振腔等提供振荡气流的装置,图1所示的脉管4内截面为阶梯形,可以为两截面或多截面;图2所示的脉管4内截面为圆锥形。当压缩腔1内气压升高时,压缩腔1提供的振荡气流,一股经过回热器2回热后进入冷端换热器3,吸收热量后进入脉管4和脉管4进行“表面泵热”,然后进入热端换热器5放热,另一股气流经过双向进气孔7进入热端换热器5和脉管4,整个气流经过小孔6进入气库8;反之,当压缩腔1内气压降低时,气流由气库8流出,形成反向流动。由于本技术脉管内径与脉管内温度采用梯度匹配,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脉管的死容积;同时,有效地破坏了脉管内壁的层流热边界层,增强了“表面泵热”效果,提高了流过回热器的单位质量气体的制冷量、脉管制冷机整机的制冷能力和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1)温度越低,工质的比容越大,在相同的质量流量下所需的容积越小,因而变截面脉中脉管的内径与温度分布匹配良好;(2)有效地减少了脉管死容积,提高了单位质量工质的制冷性能;(3)有效地破坏了脉管内层流热边界层,增强了“表面泵热”效果。权利要求1.变截面脉管制冷机,包括一压缩腔(1),压缩腔(1)的出气口连接有回热器(2),回热器(2)的另一端与冷端换热器(3)相连接,冷端换热器(3)配置于脉管(4)的一端,脉管(4)的另一端配置有热端换热器(5),热端换热器通过小孔(6)与气库(8)相连接,热端换热器(5)同时通过双向进气孔(7)和压缩腔(1)的出气口相连接,本技术的特征是,所说的脉管(4)为变截面形式的脉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变截面脉管为两截面形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变截面脉管为多截面形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变截面脉管为圆锥形。专利摘要一种变截面脉管制冷机,包括一压缩腔,压缩腔的出气口串接有回热管、冷端换热器、脉管、热端换热器,热端换热器通过一小孔和气库相连接,热端换热器通过一双向进气孔和压缩腔相连接,所说的脉管为变截面形式,使得脉管内径与温度分布得到良好的匹配,提供了整机的制冷能力和效率。文档编号F25B9/00GK2234596SQ9422207公开日1996年9月4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21日专利技术者许名尧, 吴沛宜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变截面脉管制冷机,包括一压缩腔(1),压缩腔(1)的出气口连接有回热器(2),回热器(2)的另一端与冷端换热器(3)相连接,冷端换热器(3)配置于脉管(4)的一端,脉管(4)的另一端配置有热端换热器(5),热端换热器通过小孔(6)与气库(8)相连接,热端换热器(5)同时通过双向进气孔(7)和压缩腔(1)的出气口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所说的脉管(4)为变截面形式的脉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名尧吴沛宜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