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和多层涂膜技术

技术编号:2459450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1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其中,在现有的涂装体系中使用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涂料组合物作为透明涂料,由此形成与现有的非三聚氰胺固化系、酸/环氧系、异氰酸酯系透明涂料相比成本低且具有耐酸性等优异的性能的多层涂膜。一种多层涂膜形成方法,该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具有涂装底涂料的工序(1)和在通过上述工序(1)形成的涂膜上涂布透明涂料的工序(2),上述透明涂料通过羟基与烷基酯基的酯交换反应而发生固化反应。

Forming method and multilayer coa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和多层涂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和多层涂膜。
技术介绍
在汽车涂装等领域中,广泛地进行具有底涂膜和透明涂膜的多层涂膜的形成。作为这种多层涂膜形成方法中的透明涂料,通常使用含有含羟基树脂和三聚氰胺树脂的组合物、含有含异氰酸酯基树脂和含羟基树脂的组合物、含有含环氧基树脂和含羧酸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但是,三聚氰胺树脂会产生甲醛而引起病屋综合症,因此近年来也有其用途受限的情况。另外,在作为涂料使用的情况下,已知由于化学结构而存在耐酸性的问题。对于汽车面漆等而言,许多情况下要求具有耐酸性,因此要求改善这样的缺点。因此,作为其对策,近年来替换为异氰酸酯固化体系或酸/环氧固化体系等非三聚氰胺固化体系,但在毒性、涂料的储藏稳定性方面存在问题,处于给设备带来沉重负担的状况。此外,在涂料领域中降低成本的要求也非常迫切,因此需要由更低成本的原料制造的涂料组合物。另一方面,对于将酯交换反应作为交联反应的涂料组合物进行了一些研究。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酯交换反应作为固化反应的粉体涂料。但是,专利文献1中仅记载了在粉体涂料中的使用,并没有公开在一般的溶剂系或水系的组合物中使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将酯交换反应作为固化反应的涂料。该文献中,对于所使用的树脂的详细组成没有限定,未明确适于基于酯交换反应的固化组合物的组成。另外,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在多层涂膜形成方法中使用将酯交换反应作为固化反应的透明涂料。但是,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涂料的固化性能不充分,因此难以得到与公知的透明涂料同等的性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5954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2-147675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2205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其使用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涂料组合物作为透明涂料,由此使用与现有的非三聚氰胺固化系透明涂料相比成本低且储藏稳定性优异的涂料,并且形成具有耐酸性等优异的性能的多层涂膜。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具有涂装底涂料的工序(1)和在通过上述工序(1)形成的涂膜上涂布透明涂料的工序(2),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涂料通过羟基与烷基酯基的酯交换反应而发生固化反应。上述工序(1)和上述工序(2)优选以湿碰湿方式进行涂装,在进行了工序(2)后,进行将底涂膜层和透明涂膜层同时固化的工序(3)。上述工序(1)也可以具有涂装第1底涂料的工序(1-1)和以湿碰湿方式涂装第2底涂料的工序(1-2)。上述底涂料也可以为溶剂系底涂料或水性底涂料。上述水性底涂料优选利用碱进行了树脂的中和,使用伯胺和/或仲胺作为碱性中和剂,并进一步含有三聚氰胺树脂。上述水性底涂料优选含有相对于涂料固体成分量为5重量%以上的三聚氰胺树脂。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多层涂膜,其特征在于,其通过上述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形成。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多层涂膜形成方法采用在透明涂膜中不产生甲醛的固化体系,因此成本低、安全性高,耐酸性等物性及固化性能也优异。此外,利用比以往成本低的材料形成多层涂膜,并且能够降低烘烤的温度,从该方面出发也是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为具有底涂膜和透明涂膜的多层涂膜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透明涂膜的形成中,使用通过羟基与烷基酯基的酯交换反应而发生固化反应的涂料组合物。另外,也可以将本专利技术用作底涂层,透明涂层使用现有的透明涂层。即,在涂料组合物中的涂膜形成成分中存在羟基和烷基酯基,通过它们的酯交换反应形成分子间的交联而进行固化。该酯交换反应示于下述化1~3中。[化1]式中,R表示烷基。上述反应中,若示出酯化合物的分子量比较低、作为交联剂发挥作用的情况的一例则如下所示。[化2]式中,R表示烷基。另外,若示出化合物(B)的分子量比较低、作为交联剂发挥作用的情况的一例则如下所示。[化3]式中,R表示烷基。迄今为止,关于这种烷基酯的酯交换反应在涂料的交联反应中的使用尚未进行充分的研究。本专利技术人对利用酯交换反应作为固化反应的涂料的实用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汽车面漆等领域中通用的具有底涂膜和透明涂膜的多层涂膜中的透明涂膜的形成中可以使用上述涂料。由此发现能够低成本地形成具有良好性能的多层涂膜,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将酯交换反应作为固化反应的涂料也可以作为底涂料来使用。例如可以在底涂层中使用将酯交换反应作为固化反应的涂料,在透明涂层中根据用途自由地组合异氰酸酯系、三聚氰胺系、酸/环氧系、硅烷系等。另外可以为溶剂系、水系中的任一种。以下,对这样的透明涂料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和/或甲基丙烯酸。另外,“(甲基)丙烯酰”是指丙烯酰和/或甲基丙烯酰。另外,“(甲基)丙烯酰胺”是指丙烯酰胺和/或甲基丙烯酰胺。(透明涂料)本专利技术中,在透明涂膜的形成中使用的涂料含有在涂膜形成成分中具有烷基酯基和羟基的涂膜形成成分。这样的涂膜形成成分可以是在单一成分中具有羟基和烷基酯基两者的成分,也可以是含羟基的成分与含烷基酯基的成分的混合物。也可以在单一化合物中具有羟基和烷基酯基两者的成分中进一步混合含羟基的成分和/或含烷基酯基的成分。本专利技术中,对烷基酯基没有限定。但是,更优选包含叔烷基酯基作为烷基酯基中的一部分或全部,这是由于通常其比仲烷基酯基或伯烷基酯基更容易发生酯交换反应、能够迅速地引起低温下的反应。作为该叔烷基酯基,特别优选叔丁基酯基。本专利技术中,使烷基酯基为叔丁基酯基等叔烷基酯基时,可得到比以往更快的反应速度,并且通过该结构能够在120℃以下的非常低的温度下进行固化,从该方面出发也是特别优选的。另外,作为叔烷基酯基以外的烷基酯基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具有甲基酯基、乙基酯基、苄基酯基、正丙基酯基、异丙基酯基、正丁基酯基、异丁基酯基、仲丁基酯基等公知的酯基的化合物。需要说明的是,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50以下的烷基。上述烷基优选在酯交换反应中生成为醇而挥散,因此,作为烷基,更优选碳原子数为20以下的烷基、进一步优选碳原子数为10以下。另外,在固化反应中挥发的醇的沸点优选为3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以下。如上所述,使烷基酯基为叔丁基酯基等叔烷基酯基的情况下,在反应性、低温固化性的方面特别优异,从这方面出发是优选的。另一方面,在被认为得不到充分的固化反应的伯烷基酯、仲烷基酯的酯交换反应作为固化反应的热固化型树脂组合物中,若使用具有特定结构的化合物,也能够实现良好的固化性能。因此,从这种观点来看,在伯烷基酯、仲烷基酯的情况下,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具有涂装底涂料的工序(1)和在通过所述工序(1)形成的涂膜上涂布透明涂料的工序(2),其特征在于,/n所述透明涂料通过羟基与烷基酯基的酯交换反应而发生固化反应。/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16 JP 2018-078505;20190305 JP 2019-0391041.一种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具有涂装底涂料的工序(1)和在通过所述工序(1)形成的涂膜上涂布透明涂料的工序(2),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涂料通过羟基与烷基酯基的酯交换反应而发生固化反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中,所述工序(1)和所述工序(2)以湿碰湿方式进行涂装,在进行了工序(2)后,进行将底涂膜层和透明涂膜层同时固化的工序(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中,在进行了所述工序(1)后进行将底涂膜固化的工序(A),在进行了所述工序(2)后进行将透明涂膜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胁佑也浅田耕资吞海克竹中直巳
申请(专利权)人: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