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淋膜活化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918746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24 2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淋膜活化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S1,在铝箔表面涂上一层MPP膜层;步骤S2,将已经在表面涂有MPP膜层的铝箔经过淋膜模头,淋膜模头将熔融的PP淋膜到铝箔表面,在铝箔表面形成CPP膜层;步骤S3,进行后续热处理,完成铝塑复合膜的加固。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在CPP淋膜前,在铝箔表面涂上一层MPP膜层,这种涂料可以对我们淋膜时所需要的铝箔表面的性能极大的进行改善,MPP在铝箔和CPP之间起到了过渡的作用,其与CPP和铝箔都有较好的界面结合,避免了CPP直接与铝箔直接复合导致的界面结合不理想的结果;经过淋膜后,通过后续的热处理使得CPP与MPP,MPP与铝箔的结合更佳牢固,得到最终铝箔与CPP结合强度高的铝塑复合膜。

A kind of activation technology of gonorrh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淋膜活化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淋膜
,特别涉及一种淋膜活化工艺。
技术介绍
以聚丙烯或低压聚乙烯编织经布,经特殊工艺处理,为其表面再罩上一层厚度仅0.04厘米的高压聚乙烯静电膜层后,便成为淋膜。淋膜厚度仅0.2~0.24厘米,每平方米重量仅160克,不及一般棉纱帆篷油布重量的1/10,但其纵横向抗拉强度最高能达120千克,抗温能力由70℃到零下40℃,而且无味无毒耐磨耐搓,能在红外线、紫外线、激光或风霜雨雪及酸碱等各种生态或物理化学环境下长期使用,从而成为国际上重点开发利用的基础材料。淋膜不仅是大面积遮盖、活动用房的理想基材,还可用于大面积金属和非金属隔音绝缘,掺入特殊成份的阻燃淋膜,可作为城市、街道的环境装饰用布及制成各类涂膜集装箱袋,吊装袋等。其中,现有的铝塑复合膜制备的过程中,CPP膜与铝箔间的淋膜复合接合力极低,不能满足铝塑复合膜的使用要求。在申请号为CN201821711276.0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聚合物离子电池,包括电芯和包覆所述电芯的至少一层内层封装膜和至少一层外层封装膜,其中,所述内层封装膜为塑料薄膜或塑料复合膜,所述外层封装膜为铝塑复合膜。但是,该专利中公开的聚合物离子电池,其中的外层封装膜包括依次设置的流延聚丙烯薄膜层、铝箔层和尼龙层,流延聚丙烯薄膜即CPP膜与铝箔间的淋膜复合结合力极低,使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淋膜活化工艺,能够得到最终铝箔与CPP结合强度高的铝塑复合膜,解决了CPP膜与铝箔间的淋膜复合结合力极低,使用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淋膜活化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S1,在铝箔表面涂上一层MPP膜层;步骤S2,将已经在表面涂有MPP膜层的铝箔经过淋膜模头,淋膜模头将熔融的PP淋膜到铝箔表面,在铝箔表面形成CPP膜层;步骤S3,进行后续热处理,完成铝塑复合膜的加固。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CPP淋膜前,在铝箔表面涂上一层MPP膜层,这种涂料可以对我们淋膜时所需要的铝箔表面的性能极大的进行改善,MPP在铝箔和CPP之间起到了过渡的作用,其与CPP和铝箔都有较好的界面结合,避免了CPP直接与铝箔直接复合导致的界面结合不理想的结果;经过淋膜后,通过后续的热处理使得CPP与MPP,MPP与铝箔的结合更佳牢固,得到最终铝箔与CPP结合强度高的铝塑复合膜。进一步地,步骤S3中,所述热处理具体为将淋膜完成后的铝塑复合膜运送至温度分区控制的烘箱中进行热处理。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上述热处理后,能够使得CPP与MPP,MPP与铝箔的结合更佳牢固,得到最终铝箔与CPP结合强度高的铝塑复合膜。进一步地,烘箱的温度控制分为7个区域,控制温度由前至后分别为50℃、80℃、100℃、150℃、150℃、150℃、150℃;步骤S2中,淋膜模头的温度控制分为7个区域,从一端到另一端等份控制,温度分别为150℃、200℃、200℃、200℃、200℃、200℃、150℃,加工速度为20m/min。在本专利技术中,烘箱与淋膜模头的温度控制精度均为±1℃,通过上述烘箱与淋膜模头的温度控制,能够使加工后的CPP与铝箔的结合强度更强。进一步地,烘箱的温度控制分为7个区域,控制温度由前至后分别为60℃、90℃、110℃、160℃、160℃、160℃、160℃;步骤S2中,淋膜模头的温度控制分为7个区域,从一端到另一端等份控制,温度分别为160℃、210℃、210℃、210℃、210℃、210℃、160℃,加工速度为25m/min。在本专利技术中,烘箱与淋膜模头的温度控制精度均为±1℃,通过上述烘箱与淋膜模头的温度控制,能够使加工后的CPP与铝箔的结合强度更强。进一步地,烘箱的温度控制分为7个区域,控制温度由前至后分别为70℃、100℃、120℃、170℃、170℃、170℃、170℃;步骤S2中,淋膜模头的温度控制分为7个区域,从一端到另一端等份控制,温度分别为170℃、220℃、220℃、220℃、220℃、220℃、170℃,加工速度为30m/min。在本专利技术中,烘箱与淋膜模头的温度控制精度均为±1℃,通过上述烘箱与淋膜模头的温度控制,能够使加工后的CPP与铝箔的结合强度更强。进一步地,烘箱的温度控制分为7个区域,控制温度由前至后分别为80℃、110℃、130℃、180℃、180℃、180℃、180℃;步骤S2中,淋膜模头的温度控制分为7个区域,从一端到另一端等份控制,温度分别为180℃、230℃、230℃、230℃、230℃、230℃、180℃,加工速度为35m/min。在本专利技术中,烘箱与淋膜模头的温度控制精度均为±1℃,通过上述烘箱与淋膜模头的温度控制,能够使加工后的CPP与铝箔的结合强度更强。进一步地,烘箱的温度控制分为7个区域,控制温度由前至后分别为90℃、120℃、140℃、190℃、190℃、190℃、190℃;步骤S2中,淋膜模头的温度控制分为7个区域,从一端到另一端等份控制,温度分别为190℃、240℃、240℃、240℃、240℃、240℃、190℃,加工速度为40m/min。在本专利技术中,烘箱与淋膜模头的温度控制精度均为±1℃,通过上述烘箱与淋膜模头的温度控制,能够使加工后的CPP与铝箔的结合强度更强。进一步地,烘箱的温度控制分为7个区域,控制温度由前至后分别为100℃、130℃、150℃、200℃、200℃、200℃、200℃;步骤S2中,淋膜模头的温度控制分为7个区域,从一端到另一端等份控制,温度分别为200℃、250℃、250℃、250℃、250℃、250℃、200℃,加工速度为45m/min。在本专利技术中,烘箱与淋膜模头的温度控制精度均为±1℃,通过上述烘箱与淋膜模头的温度控制,能够使加工后的CPP与铝箔的结合强度更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相比于现有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CPP淋膜前,在铝箔表面涂上一层MPP膜层,这种涂料可以对我们淋膜时所需要的铝箔表面的性能极大的进行改善,MPP在铝箔和CPP之间起到了过渡的作用,其与CPP和铝箔都有较好的界面结合,避免了CPP直接与铝箔直接复合导致的界面结合不理想的结果;经过淋膜后,通过后续的热处理使得CPP与MPP,MPP与铝箔的结合更佳牢固,得到最终铝箔与CPP结合强度高的铝塑复合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淋膜活化工艺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淋膜活化工艺,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S1,在铝箔表面涂上一层MPP膜层;步骤S2,将已经在表面涂有MPP膜层的铝箔经过淋膜模头,淋膜模头将熔融的PP淋膜到铝箔表面,在铝箔表面形成CPP膜层;步骤S3,进行后续热处理,完成铝塑复合膜的加固。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CPP淋膜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淋膜活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n步骤S1,在铝箔表面涂上一层MPP膜层;/n步骤S2,将已经在表面涂有MPP膜层的铝箔经过淋膜模头,淋膜模头将熔融的PP淋膜到铝箔表面,在铝箔表面形成CPP膜层;/n步骤S3,进行后续热处理,完成铝塑复合膜的加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淋膜活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
步骤S1,在铝箔表面涂上一层MPP膜层;
步骤S2,将已经在表面涂有MPP膜层的铝箔经过淋膜模头,淋膜模头将熔融的PP淋膜到铝箔表面,在铝箔表面形成CPP膜层;
步骤S3,进行后续热处理,完成铝塑复合膜的加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膜活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热处理具体为将淋膜完成后的铝塑复合膜运送至温度分区控制的烘箱中进行热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淋膜活化工艺,其特征在于烘箱的温度控制分为7个区域,控制温度由前至后分别为50℃、80℃、100℃、150℃、150℃、150℃、150℃;步骤S2中,淋膜模头的温度控制分为7个区域,从一端到另一端等份控制,温度分别为150℃、200℃、200℃、200℃、200℃、200℃、150℃,加工速度为20m/min。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淋膜活化工艺,其特征在于烘箱的温度控制分为7个区域,控制温度由前至后分别为60℃、90℃、110℃、160℃、160℃、160℃、160℃;步骤S2中,淋膜模头的温度控制分为7个区域,从一端到另一端等份控制,温度分别为160℃、210℃、210℃、210℃、210℃、210℃、160℃,加工速度为25m/min。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淋膜活化工艺,其特征在于烘箱的温度控制分为7个区域,控制温度由前至后分别为70℃、100℃、1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安博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