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涂膜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01698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可形成低温固化性优异、硬度、成品外观优异的多层涂膜的多层涂膜形成方法。一种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包括在被涂物上依次进行如下工序:(1)涂装水性2液型第1着色涂料(X),形成未固化第1着色涂膜的工序;(2)在工序(1)得到的未固化第1着色涂膜上涂装水性1液型第2着色涂料(Y),形成未固化第2着色涂膜的工序;(3)在工序(2)得到的未固化第2着色涂膜上涂装2液型透明涂料(Z),形成未固化透明涂膜的工序;及(4)将工序(1)~(3)形成的未固化第1着色涂膜、未固化第2着色涂膜和未固化透明涂膜加热以使这些涂膜同时固化的工序,水性1液型第2着色涂料(Y)含有:特定的含羟基的丙烯酸类树脂(Y1)、特定的含羟基的聚酯树脂(Y2)、及封端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或三聚氰胺树脂(Y3)。

Formation method of multilayer coa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层涂膜形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形成低温固化性优异、硬度、成品外观优异的涂膜的多层涂膜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在汽车涂装中,广泛采用如通过如下方式的来形成多层涂膜的方法:即,在被涂物(待涂物)上施加电沉积涂料后,进行“中间涂层涂料的涂装→烘烤固化→水性底漆涂料的涂装→预热→透明涂料的涂装→烘烤固化”的3个涂层2次烘烤(3C2B)方式。但近年,从节能的观点考虑,正在尝试如下方法:省略“中间涂层涂料的涂装”后的“烘烤固化”工序,在被涂物上施加电沉积涂料后,进行“水性中间涂层涂料的涂装→预热→水性底漆涂料的涂装→预热→透明涂料的涂装→烘烤固化”的3个涂层1次烘烤(3C1B)方式。但是,在上述3C1B方式中,存在以下问题:容易引起中间涂膜(中间涂层涂膜)和基底涂膜的混层,因此得到的涂膜的平滑性和清晰度下降,推测是由伴随固化剂在涂膜间转移的固化平衡变化引起的耐崩裂(chipping)性降低和耐水性降低等。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方案:在通过3C1B方式进行的多层涂膜的涂装工序中,作为水性第1着色涂料,通过使用包含聚酯树脂(X)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包括在被涂物上依次进行如下工序:/n(1)涂装水性2液型第1着色涂料(X),形成未固化的第1着色涂膜的工序;/n(2)在工序(1)得到的所述未固化的第1着色涂膜上涂装水性1液型第2着色涂料(Y),形成未固化的第2着色涂膜的工序;/n(3)在工序(2)得到的所述未固化的第2着色涂膜上涂装2液型透明涂料(Z),形成未固化的透明涂膜的工序;以及/n(4)通过将工序(1)~(3)中形成的所述未固化的第1着色涂膜、所述未固化的第2着色涂膜和所述未固化的透明涂膜加热,以使这些涂膜同时固化的工序,/n其中,/n所述水性1液型第2着色涂料(Y)含有:含羟基的丙烯酸类树脂(Y1)、含羟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6 JP 2017-1843661.多层涂膜形成方法,其包括在被涂物上依次进行如下工序:
(1)涂装水性2液型第1着色涂料(X),形成未固化的第1着色涂膜的工序;
(2)在工序(1)得到的所述未固化的第1着色涂膜上涂装水性1液型第2着色涂料(Y),形成未固化的第2着色涂膜的工序;
(3)在工序(2)得到的所述未固化的第2着色涂膜上涂装2液型透明涂料(Z),形成未固化的透明涂膜的工序;以及
(4)通过将工序(1)~(3)中形成的所述未固化的第1着色涂膜、所述未固化的第2着色涂膜和所述未固化的透明涂膜加热,以使这些涂膜同时固化的工序,
其中,
所述水性1液型第2着色涂料(Y)含有:含羟基的丙烯酸类树脂(Y1)、含羟基的聚酯树脂(Y2)、以及封端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或三聚氰胺树脂(Y3),
所述含羟基的丙烯酸类树脂(Y1)含有芯/壳型水分散性的含羟基的丙烯酸类树脂(Y11),
所述芯/壳型水分散性的含羟基的丙烯酸类树脂(Y11)具有芯/壳型结构,而且,以构成芯部和壳部的单体成分的合计质量为基准,构成所述芯/壳型结构的芯部和壳部的单体成分的合计量中的各单体的含有比例分别为:
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以下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a-1):40~85质量%、
含羟基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a-2):0.1~15质量%、
含羧基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中健二北川博视
申请(专利权)人:关西涂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