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率传输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9376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率传输电路,包括第一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换模块连接的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转换模块包括第一桥式开关电路,所述高压模块包括高压桥式开关电路,所述低压模块包括低压桥式开关电路,所述第一桥式开关电路、高压桥式开关电路和低压桥式开关电路相互之间通过线圈耦合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桥式开关电路、高压桥式开关电路和低压桥式开关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可以达到提升功率密度、减重和降成本的目的,由于减少了功率变换电路中电子元器件的数量,降低了电子元器件失效的几率,也可以提升车载电源的可靠性。

A power transmission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功率传输电路
本技术涉及功率传输
,特别是涉及一种功率传输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对行驶设备的节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汽车领域,逐渐从化石燃料提供动能转变可再生能源。电能重要的一环。在使用电能作汽车的动力能源后,电能除了给汽车续航的行驶外,还需要为车内的各个设备提供工作电能,例如,车灯,导航,控制终端等等。不同的设备需要的电能不同,为此,需要不同的供电设备以及电能转换设备为其提供工作电能。其中车载充电机(OBC模块)、低压直流供电电源(DC模块)和高压直流供电电源(DC模块)是电动汽车充电和供电所需的关键部件。目前OBC模块和DC模块采用独立的功能子电路/零部件连接,这种连接的方式功率密度低,效率低和成本高。而且大多是集成的物理结构或集成的局部共用电路,需要额外的零部件,增加了局部功能实现上的器件数量,降低了电源本身的可靠性,也使得各个部件的集成电路体积大,整体重量重且电路传输效率低,电能消耗大,而且技术人员操作控制难。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功率传输电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功率传输电路,包括第一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换模块连接的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转换模块包括第一桥式开关电路,所述高压模块包括高压桥式开关电路,所述低压模块包括低压桥式开关电路,所述第一桥式开关电路、高压桥式开关电路和低压桥式开关电路相互之间通过线圈耦合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桥式开关电路、高压桥式开关电路和低压桥式开关电路连接;控制模块,用于用于当第一桥式开关电路处于全桥开关模块时,控制高压桥式开关电路处于全桥整流拓扑开关模式,控制所述低压桥式开关电路处于中心抽头整流拓扑开关模式,使所述第一转换分别给所述高压模块和所述低压模块充电;或,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桥式开关电路处于关断模式,控制所述高压桥式开关电路处于半桥整流拓扑开关模式,控制所述低压桥式开关电路处于中心抽头整流拓扑开关模式,使所述高压模块单独给所述低压模块充电。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用于当第一桥式开关电路处于全桥整流拓扑开关模式时,控制高压桥式开关电路处于全桥拓扑开关模式,控制所述低压桥式开关电路处于中心抽头整流拓扑开关模式,使所述高压模块分别给所述第一转换模块和所述低压模块充电。可选地,所述第一转换模块还包括交流电源,与所述交流电流连接的PFC电路,分别连接在所述电源桥式电路的第一直流端和第二直流端的电感L1和电容C4,以及分别与所述电感L1第一端和所述电容C4第一端串联的电源线圈,所述PFC电路与所述电源桥式电路的第一交流端和第二交流端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桥式开关电路包括:4个MOS管,分别为Q1、Q2、Q3、Q4,所述Q1与所述Q3串联,所述Q2与所述Q4串联,所述Q1与所述Q3和所述Q2与所述Q4并联,使所述Q1、Q2、Q3、Q4连接成桥式结构,所述Q1与所述Q3的连接端和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Q2与所述Q4的连接端和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可选地,所述高压模块还包括高压电池,与所述高压电池并联的滤波电容C2,分别连接在所述高压桥式开关电路两端的电感L2和电容C5,以及分别与所述电感L2第一端和所述电容C5第一端串联的高压线圈,所述高压桥式开关电路分别与滤波电容C2的两端连接。可选地,所述高压桥式开关电路包括:4个MOS管,分别Q5、Q6、Q7、Q8,所述Q5与所述Q7串联,所述Q6与所述Q8串联,所述Q5与所述Q7和所述Q6与所述Q8并联,使所述Q5、Q6、Q7、Q8连接成桥式结构,所述Q5与所述Q7的连接端和电感L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Q6与所述Q8的连接端和电容C5的第二端连接。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高压桥式开关电路处于半桥整流拓扑开关模式,包括:控制所述Q5与所述Q7处于交替导通的开关模式,控制所述Q8处于恒定导通的开关模式,Q6处于恒定关断的开关模式。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高压桥式开关电路处于半桥整流拓扑开关模式,包括:控制所述Q6与所述Q8处于交替导通的开关模式,控制所述Q7处于恒定导通的开关模式,Q5处于恒定关断的开关模式。可选地,所述低压模块还包括低压电池,与所述低压电池并联的滤波电容C3,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低压桥式开关电路两端的低压线圈,所述低压桥式开关电路与所述滤波电容C3连接。可选地,所述低压桥式开关电路包括两个MOS管,分别为Q9、Q10,所述低压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Q9的第一端与所述Q10的第一端,所述Q9的第二端与所述滤波电容C3的正极端连接,所述Q10的第二端与所述滤波电容C3的正极连接,所述滤波电容C3的负极与所述低压线圈的中点连接。可选地,所述低压桥式开关电路包括两个单向二极管,分别为D9、D10,所述低压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D9与所述D10的正极端,所述D9的负极端连接所述滤波电容C3的正极端,所述D10的负极端连接所述滤波电容C3的正极端,所述滤波电容C3的负极与所述低压线圈的中点连接。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以下优点:本技术不仅可以达到提升功率密度、减重和降成本的目的,由于减少了功率变换电路中电子元器件的数量,降低了电子元器件失效的几率,也可以提升车载电源的可靠性;同时也可以减小了开关状态的元件数量及开关损耗,提升了电能传输效率,也有利于提升在轻载状态时的为低压电池供电的供电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功率传输电路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功率传输电路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功率传输电路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功率传输电路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功率传输电路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功率传输电路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照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功率传输电路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第一转换模块1,高压模块2,低压模块3,以及控制模块4,第一转换模块分别与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连接,高压模块与低压模块连接,控制模块可以分别与第一转换模块,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连接。控制模块用于分别控制第一转换模块,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的导通和关闭。使得第一转换模块可以分别给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单独供电,或第一转换模块同时给高压模块或低压模块供电,或高压模块分别给低压模块和第一转换模块供电,或高压模块单独给低压模块供电等等。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可以控制第一转换模块和高压模块导通,低压模块关闭,使第一转换模块给高压模块供电或使高压模块给第一转换模块供电;也可以控制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功率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换模块连接的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n所述第一转换模块包括第一桥式开关电路,所述高压模块包括高压桥式开关电路,所述低压模块包括低压桥式开关电路,所述第一桥式开关电路、高压桥式开关电路和低压桥式开关电路相互之间通过线圈耦合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桥式开关电路、高压桥式开关电路和低压桥式开关电路连接;/n控制模块,用于当第一桥式开关电路处于全桥开关模块时,控制高压桥式开关电路处于全桥整流拓扑开关模式,控制所述低压桥式开关电路处于中心抽头整流拓扑开关模式,使所述第一转换模块分别给所述高压模块和所述低压模块充电;/n或,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桥式开关电路处于关断模式,控制所述高压桥式开关电路处于半桥整流拓扑开关模式,控制所述低压桥式开关电路处于中心抽头整流拓扑开关模式,使所述高压模块单独给所述低压模块充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率传输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换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转换模块连接的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
所述第一转换模块包括第一桥式开关电路,所述高压模块包括高压桥式开关电路,所述低压模块包括低压桥式开关电路,所述第一桥式开关电路、高压桥式开关电路和低压桥式开关电路相互之间通过线圈耦合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桥式开关电路、高压桥式开关电路和低压桥式开关电路连接;
控制模块,用于当第一桥式开关电路处于全桥开关模块时,控制高压桥式开关电路处于全桥整流拓扑开关模式,控制所述低压桥式开关电路处于中心抽头整流拓扑开关模式,使所述第一转换模块分别给所述高压模块和所述低压模块充电;
或,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桥式开关电路处于关断模式,控制所述高压桥式开关电路处于半桥整流拓扑开关模式,控制所述低压桥式开关电路处于中心抽头整流拓扑开关模式,使所述高压模块单独给所述低压模块充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
用于当第一桥式开关电路处于全桥整流拓扑开关模式时,控制高压桥式开关电路处于全桥拓扑开关模式,控制所述低压桥式开关电路处于中心抽头整流拓扑开关模式,使所述高压模块分别给所述第一转换模块和所述低压模块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换模块还包括交流电源,与所述交流电流连接的PFC电路,分别连接在所述电源桥式电路的第一直流端和第二直流端的电感L1和电容C4,以及分别与所述电感L1第一端和所述电容C4第一端串联的电源线圈,所述PFC电路与所述电源桥式电路的第一交流端和第二交流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桥式开关电路包括:4个MOS管,分别为Q1、Q2、Q3、Q4,所述Q1与所述Q3串联,所述Q2与所述Q4串联,所述Q1与所述Q3和所述Q2与所述Q4并联,使所述Q1、Q2、Q3、Q4连接成桥式结构,所述Q1与所述Q3的连接端和电感L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Q2与所述Q4的连接端和电容C4的第二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和平黄伟潘华骆孝龙刘建斌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