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及其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9353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及其合成方法,所述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按质量份数由醇胺改性酚醛树脂35~45份、工业聚醚25~30份、10‑15份醇类、醚化催化剂8~10份、5‑7份氧化钙、1‑2份丙烯酸以及引发剂5~10份制备而成。所述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由酚醛树脂30‑40份、酚类10~15份、质量浓度为37~45%的甲醛水溶液15~20份、草酸10~15份、有机物磷8~10份、硅藻土6~8份和膨胀性石墨3~5份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反应条件温和、生产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破乳剂用量少。

Polyether demulsifier based on alkanolamine modified phenolic resin and its synthesis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及其合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石油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及其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近年来,随着大部分油田的生产相继进入中后期,以及三次采油、大泵提液等增产技术的应用,原油含水率逐步升高。原油成分中本身存在的天然乳化剂如胶质、沥青质、固体颗粒等,以及驱油过程中加入的各种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等,导致产出液成分复杂化且油水界面强度明显增大,乳状液稳定性增强,严重影响原油生产、现场处理及集输等过程。向原油乳状液中注入一定浓度的化学破乳剂是目前油田最常用的破乳方式,也是最快速有效的破乳方法之一。破乳剂发展至今已历经三代,非离子型聚醚破乳剂属于第二代破乳剂,也是目前最常用的破乳剂,该类破乳剂主要以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作为“起始剂”,如羟基、氨基等,在催化剂作用下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聚合得到嵌段聚合物,并且可以通过改变起始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比例及嵌段次序等得到适合不同条件的破乳剂。研究表明,烷基酚醛树脂基聚醚破乳剂由于分子具有多芳香结构,在原油中具有很好的溶解、扩散和渗透效应,适用于原油低温快速脱水。但随着油田产液成分复杂化以及稳定性增强,常规的酚醛树脂型聚醚破乳剂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油田对于破乳剂性能的要求,特别是在用于处理高含沥青和人工添加的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的三次采油产出液时,往往难以达到油净、水清的目的。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新的聚醚破乳剂。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1)常规的酚醛树脂型聚醚破乳剂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油田对于破乳剂性能的要求,特别是在用于处理高含沥青和人工添加的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的三次采油产出液时,往往难以达到油净、水清的目的。(2)现有破乳剂合成步骤繁琐,使用量大,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及其合成方法。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所述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按质量份数由醇胺改性酚醛树脂35~45份、工业聚醚25~30份、10-15份醇类、醚化催化剂8~10份、5-7份氧化钙、1-2份丙烯酸以及引发剂5~10份制备而成。进一步,所述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由酚醛树脂30-40份、酚类10~15份、质量浓度为37~45%的甲醛水溶液15~20份、草酸10~15份、有机物磷8~10份、硅藻土6~8份和膨胀性石墨3~5份组成。进一步,所述酚类为15~20重量份腰果酚、10~15重量份茶多酚和30~35重量份苯酚的混合物。进一步,所述醇类为异丙醇、丙二醇、丙三醇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混合物。进一步,所述醚化催化剂为磷酸、硫酸以及对甲苯磺酸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进一步,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钾水溶性引发剂、偶氮二异腈和过氧化苯甲酰油溶性引发剂中的其中一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成所述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的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合成方法,所述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醇胺改性酚醛树脂;步骤二,将工业聚醚、氧化钙加入反应釜中,密闭反应釜,并利用氮气吹扫置换抽取成真空状态,反复三次;边搅拌边缓慢升温至80-95℃,反应2-6小时,得中间产物A;步骤三,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釜中加入制备得到的醇胺改性酚醛树脂、醇类、引发剂以及醚化催化剂;同时缓慢升温至120℃,并向反应釜中缓慢加入中间产物A;步骤四,继续搅拌,反应8小时后;降温至80摄氏度,并向反应釜中加入丙烯酸,磁力搅拌反应6小时;反应结束,即得所述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进一步,步骤一中,所述醇胺改性酚醛树脂制备方法包括:(1)向反应釜中加入酚、甲醛水溶液和酚醛树脂,边搅拌加热至60℃~80℃,反应4~8h;(2)向反应釜中依次缓慢加入有机物磷、硅藻土、膨胀性石墨,并升温至100℃,继续反应2小时;(3)向反应釜中加入草酸,继续加热120℃~170℃反应12~24h,在80~100℃回流4h,然后在-0.08~-0.1MPa、120~130℃减压蒸馏2~3h,反应结束后采用真空干燥箱脱水固化,即得所述醇胺改性酚醛树脂。进一步,步骤(3)中,所述采用真空干燥箱脱水固化时的温度控制在120~160℃,固化时间为60~90s。进一步,步骤四中,所述反应结束包括:当反应釜内压力为0MPa时,反应结束。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反应条件温和、生产工艺简单、适用范围广、破乳剂用量少。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采用的原料成本低,操作方便,具有较好的脱水、粘性,韧性、强度、耐热、耐水、性能,膨胀性石墨的加入增加了酚醛树脂的强度及耐磨性,且耐热性和韧性能够同步达到提高,应用范围广,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合成方法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醇胺改性酚醛树脂制备方法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脱水对比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IR图谱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脱盐含量对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及其合成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按质量份数由醇胺改性酚醛树脂35~45份、工业聚醚25~30份、10-15份醇类、醚化催化剂8~10份、5-7份氧化钙、1-2份丙烯酸以及引发剂5~10份制备而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由酚醛树脂30-40份、酚类10~15份、质量浓度为37~45%的甲醛水溶液15~20份、草酸10~15份、有机物磷8~10份、硅藻土6~8份和膨胀性石墨3~5份组成。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酚类为15~20重量份腰果酚、10~15重量份茶多酚和30~35重量份苯酚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醇类为异丙醇、丙二醇、丙三醇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醚化催化剂为磷酸、硫酸以及对甲苯磺酸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引发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钾水溶性引发剂、偶氮二异腈和过氧化苯甲酰油溶性引发剂中的其中一种。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制备醇胺改性酚醛树脂。S102,将工业聚醚、氧化钙加入反应釜中,密闭反应釜,并利用氮气吹扫置换抽取成真空状态,反复三次;边搅拌边缓慢升温至80-9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按质量份数由醇胺改性酚醛树脂35~45份、工业聚醚25~30份、10-15份醇类、醚化催化剂8~10份、5-7份氧化钙、1-2份丙烯酸以及引发剂5~10份制备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按质量份数由醇胺改性酚醛树脂35~45份、工业聚醚25~30份、10-15份醇类、醚化催化剂8~10份、5-7份氧化钙、1-2份丙烯酸以及引发剂5~10份制备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由酚醛树脂30-40份、酚类10~15份、质量浓度为37~45%的甲醛水溶液15~20份、草酸10~15份、有机物磷8~10份、硅藻土6~8份和膨胀性石墨3~5份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酚类为15~20重量份腰果酚、10~15重量份茶多酚和30~35重量份苯酚的混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醇类为异丙醇、丙二醇、丙三醇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醚化催化剂为磷酸、硫酸以及对甲苯磺酸酸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过硫酸钾水溶性引发剂、偶氮二异腈和过氧化苯甲酰油溶性引发剂中的其中一种。


7.一种合成如权利要求1-6所述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的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醇胺改性酚醛树脂的聚醚破乳剂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备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艳辉马浩岳超超滕俊江曾钰林范昭波蔡荣炼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