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真空馈入连接装置,其包括:真空法兰和真空套筒,所述真空法兰的一端与所述真空套筒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背离所述真空法兰的一端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真空套筒背离所述真空法兰的一端设置有插座底件,所述真空法兰用于与真空腔体的法兰连接。真空套筒的两端设置固定套筒、固定螺母和插座底件,使得整个连接装置容易拆解。设置真空法兰,在不得不拆除真空套筒时,无需对真空腔体的机械连接进行拆卸,仅需在外部拆卸标准的真空法兰接口即可,拆卸简单,而且这种结构无需维护。
High pressure vacuum feed conn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压真空馈入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压真空馈入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将高压传输从大气环境馈入到真空环境的连接装置如下:一种是,高压电缆需要特制一个连接头,然后将连接头插入到一个高压真空贯穿插座中。当连接头出现打火故障导致连接头损坏时,必须更换连接头。由于连接头和高压电缆是一体式的,因此在更换连接头的同时高压电缆也要更换,但是重新铺设高压电缆极不方便。因此这种连接头和高压电缆一体式的连接装置,更换极不方便。而且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进行维护。通常,连接头与插座之间需要涂抹特殊的高压油脂,这些维护要求操作者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另一种是,高压电缆不做成连接头形式的,但是连接部位通常要暴露高压,在设备工作时,该连接部位需要设置一定的高压保护距离。这种连接装置,机械结构简单,但是这种连接装置在工作中相当于一个高压电极,与周围环境建立一个高压电场。空气中的粉尘颗粒,在高压电场通过时,由于电晕放电及气体电离,空气中的粉尘颗粒会被充电,高压电极上会吸引并沉积带异性电荷的颗粒。高压电极上沉积的污垢和粉尘达到一定程度,将会恶化电极周围的场分布,导致局部场强超出该处的绝缘性能造成高压放电故障。这个过程是必然的,不断恶化的,并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出现高压放电的概率增加。这就会导致,设备的工作状态不稳定,因此也需要对连接装置定期进行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高压从大气坏境馈入到真空环境的连接装置,其更换拆卸麻烦,需要定期维护等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压真空馈入连接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高压真空馈入连接装置,其特点在于,其包括:真空法兰和真空套筒,所述真空法兰的一端与所述真空套筒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背离所述真空法兰的一端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真空套筒背离所述真空法兰的一端设置有插座底件,所述真空法兰用于与真空腔体的法兰连接。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真空套筒的两端设置固定套筒、固定螺母和插座底件,使得整个连接装置容易拆解。设置真空法兰,在不得不拆除真空套筒时,无需对真空腔体的机械连接进行拆卸,仅需在外部拆卸标准的真空法兰接口即可,拆卸简单,而且这种结构无需维护。较佳地,所述真空套筒的材质为陶瓷,所述真空套筒的两端连接有第一过渡环和第二过渡环,所述第一过渡环的一端与所述真空法兰连接,所述第二过渡环的一端与所述插座底件连接。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真空套筒采用陶瓷,不暴露高压。较佳地,所述第一过渡环与所述真空套筒和所述真空法兰焊接连接,所述第二过渡环与所述真空套筒和所述插座底件焊接连接。较佳地,所述第一过渡环和所述第二过渡环的材质为可伐合金。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可伐合金与陶瓷的热膨胀系数接近,因此第一过渡环和第二过渡环对真空套筒与真空法兰和插座底件的焊接封装起过渡作用。较佳地,所述高压真空馈入连接装置还设置有中间绝缘体,用于加强绝缘,所述中间绝缘体依次穿过所述固定螺母、所述固定套筒、所述真空法兰和所述真空套筒,一端与所述固定螺母抵靠,另一端与所述插座底件抵靠。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中间绝缘体用于高压电缆在真空套筒或插座内部的绝缘。而且中间绝缘体与固定螺母、固定套筒、真空法兰和插座底件是可分离的,使得整个连接装置拆卸简单。较佳地,所述插座底件的一端连接有高压触头,另一端与连接母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母座用于连接高压电缆。较佳地,所述高压触头的形状为O型环状的。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采用O型环状的高压触头,在保证电压可靠传输的条件下,还能允许触头相对于接触点进行转动。较佳地,所述固定套筒与所述真空法兰螺纹连接。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固定套筒与真空法兰螺纹连接,拆卸时只需松开螺纹即可,拆卸简单。较佳地,所述固定螺母一端设置内螺纹并与所述固定套筒螺纹连接,另一端设置外螺纹用于固定高压电缆。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固定螺母一端与固定套筒螺纹连接,拆卸简单。另一端设置外螺纹一是为了固定高压电缆,二是为了拆卸方便。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高压真空馈入连接装置,高压电缆外设置真空套筒,不暴露高压,免维护。将高压电缆通过固定螺母、真空套筒、真空法兰连接固定,使得整个连接装置可拆卸,且结构简单。在不得不拆除真空套筒时,无需对真空腔体的机械连接进行拆卸,仅需在外部拆卸标准的真空法兰接口即可,方便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高压真空馈入连接装置的沿轴向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高压真空馈入连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高压真空馈入连接装置的连接母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固定螺母1固定套筒2真空法兰3中间绝缘体4真空套筒5第二过渡环6高压触头7插座底件8连接母座9第一过渡环10高压电缆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高压真空馈入连接装置,包括:如图1和图2所示的真空法兰3和真空套筒5,真空法兰3的一端与真空套筒5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套筒2,固定套筒2背离真空法兰3的一端连接有固定螺母1,真空套筒5背离真空法兰3的一端设置有插座底件8,真空法兰3用于与真空腔体的法兰连接。真空套筒5的两端设置固定套筒2、固定螺母1和插座底件8,固定螺母1用于固定高压电缆11,插座底件8用于与设备上的插座连接,这样的结构使得整个连接装置容易拆解。设置真空法兰3,在不得不拆除真空套筒5时,无需对真空腔体的机械连接进行拆卸,仅需在外部拆卸标准的真空法兰3接口即可,拆卸简单,而且这种结构无需维护。真空套筒5的材质为陶瓷,如图1所示,真空套筒5的两端连接有第一过渡环10和第二过渡环6,第一过渡环10的一端与真空法兰3连接,第二过渡环6的一端与插座底件8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真空套筒5采用陶瓷,真空套筒5的长度保证大于额定高压的爬电距离,不暴露高压。第一过渡环10与真空套筒5和真空法兰3焊接连接,第二过渡环6与真空套筒5和插座底件8焊接连接。第一过渡环10和第二过渡环6的材质为可伐合金。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可伐合金与陶瓷的热膨胀系数接近,有利于焊接封装。因此第一过渡环10和第二过渡环6对真空套筒5与真空法兰3和插座底件8的焊接封装起过渡作用,使得连接装置在真空环境下不泄露。如图1所示,高压真空馈入连接装置还设置有中间绝缘体4,用于加强绝缘,中间绝缘体4依次穿过固定螺母1、固定套筒2、真空法兰3和真空套筒5,一端与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真空馈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真空法兰和真空套筒,所述真空法兰的一端与所述真空套筒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背离所述真空法兰的一端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真空套筒背离所述真空法兰的一端设置有插座底件,所述真空法兰用于与真空腔体的法兰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真空馈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真空法兰和真空套筒,所述真空法兰的一端与所述真空套筒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背离所述真空法兰的一端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真空套筒背离所述真空法兰的一端设置有插座底件,所述真空法兰用于与真空腔体的法兰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真空馈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套筒的材质为陶瓷,所述真空套筒的两端连接有第一过渡环和第二过渡环,所述第一过渡环的一端与所述真空法兰连接,所述第二过渡环的一端与所述插座底件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真空馈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环与所述真空套筒和所述真空法兰焊接连接,所述第二过渡环与所述真空套筒和所述插座底件焊接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真空馈入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环和所述第二过渡环的材质为可伐合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子锋,欧阳联华,李德明,李瑞,杨永金,黄建鸣,吴新时,张金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