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电池模块堆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8896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19
电动汽车电池模块堆垛装置,用于实现对电动汽车电池模块的堆垛处理。它包括:机架,在机架的底部设有支腿,在支腿的底部设有行走轮;滑杆,在机架上设有驱动滑杆前后移动的平移机构;吸盘,若干吸盘设置在滑杆的下方,在滑杆底部设有驱动吸盘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输送单元,它设置在机架的下部,输送单元与输送电池模块的输送机衔接,且吸盘位于输送单元左端的上方;隔板释放单元,它设置在机架的上部,它包括盛放隔板的盒体、设置在盒体底部的取出机构、与盒体底部铰接连接的摆动板、设置在两摆动板之间的托板、驱动托板上下移动的调节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方便的实现对电池模块的堆垛处理。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module stac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汽车电池模块堆垛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
,具体地说是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模块堆垛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由电池组作为动力来源,电池组由电池模块组成。安装时,将各电池模块安装在电池架上。但对于生产出来尚未使用的电池模块,需要进行堆垛放置,以确保电池模块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模块堆垛装置,用于实现对电动汽车电池模块的堆垛处理。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电动汽车电池模块堆垛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机架,在机架的底部设有支腿,在支腿的底部设有行走轮;滑杆,在机架上设有驱动滑杆前后移动的平移机构;吸盘,若干吸盘设置在滑杆的下方,在滑杆底部设有驱动吸盘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输送单元,它设置在机架的下部,输送单元与输送电池模块的输送机衔接,且吸盘位于输送单元左端的上方;隔板释放单元,它设置在机架的上部,它包括盛放隔板的盒体、设置在盒体底部的取出机构、与盒体底部铰接连接的摆动板、设置在两摆动板之间的托板、驱动托板上下移动的调节机构。进一步地,平移机构为设置在滑杆与机架之间的平移气缸。进一步地,升降机构为设置在吸盘与滑杆之间的升降气缸。进一步地,输送单元包括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第一输送机构包括一对输送滚筒、设置在输送滚筒之间的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提升滚筒、第二提升滚筒、第三提升滚筒、设置在第一至第三提升滚筒之间的第二输送带,第一至第三提升滚筒位于钝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进一步地,在机架上固定有支耳,输送滚筒转动安装在支耳上。进一步地,在第一、第二提升滚筒之间设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顶部与设置在机架上的F形的导轨滑动连接,在第二提升滚筒的滚筒轴上转动安装有第二支架,在第三提升滚筒的滚筒轴上转动安装有第三支架,在第三支架上固定有与第二支架滑动连接的导向杆。进一步地,在第一支架上固定有第一安装架,在第一安装架的顶部固定有一对滑块,滑块与导轨滑动连接;导轨包括横杆、与横杆垂直设置的两根竖杆。进一步地,在第三提升滚筒的滚筒轴上转动安装有第二安装架,在第二安装架的下方设有轮架,轮架与第二安装架上下滑动连接,在轮架上转动安装有滚轮;在第二安装架上转动安装有丝杠,在轮架上设有与丝杠螺纹连接的丝杠螺母,在丝杠顶部固定有手柄。进一步地,在第二支架上固定有弹簧柱,导向杆的一端伸入弹簧柱内,并在导向杆与弹簧柱内壁之间设有弹簧。进一步地,取出机构包括转动安装在盒体底部的转轮、驱动转轮转动的取出电机,转轮的上部伸入盒体底部并与盒体内最下方的隔板接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汽车电池模块堆垛装置,可以实现对电池模块成排成行的堆放,在堆放的每层电池模块的上方放置隔板,以将上下相邻的两层电池模块隔开。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机架的示意图;图3为平移机构的示意图;图4为升降机构的示意图;图5为隔板释放单元的示意图之一;图6为隔板释放单元的示意图之二;图7为输送单元的示意图;图8为第二输送机构的正视图;图9为第二输送机构的俯视图;图10为导轨的示意图;图11为隔板的示意图;图中:1机架,11支腿,12行走轮,13导轨,131横杆,132竖杆,2滑杆,21平移气缸,22滑轨,23升降气缸,231耳板,24吸盘,3盒体,31支撑座,32转轴,33转轮,34取出电机,35摆动板,351挡板,36托板,37线轮,38拉线,39出口,4输送滚筒,41第一输送带,42支耳,43限位板,5第一提升滚筒,51第二提升滚筒,52第三提升滚筒,53第二输送带,54第一支架,55第二支架,551弹簧柱,56第三支架,561导向杆,6第一安装架,61滑块,7第二安装架,71轮架,72滚轮,73丝杠螺母,74支撑筒,75丝杠,751手柄,8隔板,81凹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11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包括机架1、滑杆2、平移机构、吸盘24、升降机构、隔板释放单元和输送单元,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机架1为本专利技术的基础部件,机架1为型材焊接件。在机架的底部设有四根支腿11,在支腿的底部设有行走轮12,在后侧的两根支腿之间设有导轨13,如图10所示,导轨包括一根横杆131与横杆垂直设置的两根竖杆132,这样导轨呈F形。在机架的顶部设有滑杆2,如图3所示,在机架上固定有一对滑轨22,滑杆设置在两滑轨之间,且滑杆的两端与对应的滑轨滑动连接。在机架的顶部固定有平移气缸21,平移气缸活塞杆与滑杆固定连接。平移气缸构成了平移机构,通过平移机构驱动滑杆的前后移动。如图2所示,在滑杆的底部固定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升降气缸23,如图4所示,在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固定有耳板231,在耳板上固定有吸盘24,升降气缸构成了驱动吸盘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使用时,吸盘吸住电池模块,并带动电池模块的上下移动,并在平移机构的配合作用下,以将电池模块置于合适的位置进行堆垛。在吸盘的下方设有输送单元,输送单元用于实现对电池模块的输送。如图7至图9所示,输送单元包括第一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和高度调节机构,第一输送机构包括一对输送滚筒4、设置在两输送滚筒之间的第一输送带41,输送滚筒转动安装在支耳42上,支耳与支腿直接或间接固定连接。在左侧支耳上固定有限位板43,第一输送带上的电池模块与限位板接触后,限位板将电池模块挡住。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提升滚筒5、第二提升滚筒51、第三提升滚筒52、设置在第一至第三提升滚筒之间的第二输送带53,第一、第二和第三提升滚筒位于钝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在第一、第二提升滚筒之间设有第一支架54,通过第一支架实现对第一提升滚筒和第二提升滚筒的支撑。在第二提升滚筒上设有“U”字形的第二支架55,第二支架的开口一端与第二提升滚筒的滚筒轴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架的封口一端固定有弹簧柱551,在第三提升滚筒上设有第三支架56,第三支架也为“U”形结构,且第三支架的开口端与第三提升滚筒的滚筒轴转动连接。在第三支架的封口端固定有导向杆561,导向杆与弹簧柱的内腔滑动连接,在导向杆与弹簧柱的内壁之间设有弹簧。通过第二支架、弹簧柱、导向杆和第三支架实现对第二、第三提升滚筒的连接。在第一支架上固定安装有倒“U”形的第一安装架6,在第一安装架上部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滑块61,滑块用于与导轨滑动连接。在第三支架上固定有“U”形的第二安装架7,第二安装架的开口端与第三提升滚筒的滚筒轴转动连接,在第二安装架的下方设有轮架71,轮架与第二安装架上下滑动连接,在轮架上转动安装有滚轮72,在轮架外壁固定有丝杠螺母73,在第二安装架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支撑座74。在支撑座上转动安装有丝杠75,丝杠的下端与丝杠螺母螺纹连接,在丝杠的顶部固定有手柄751,旋转手柄时可以驱动丝杠的转动,进而驱动丝杠螺母的上下移动,进而驱动轮架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动汽车电池模块堆垛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n机架,在机架的底部设有支腿,在支腿的底部设有行走轮;/n滑杆,在机架上设有驱动滑杆前后移动的平移机构;/n吸盘,若干吸盘设置在滑杆的下方,在滑杆底部设有驱动吸盘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n输送单元,它设置在机架的下部,输送单元与输送电池模块的输送机衔接,且吸盘位于输送单元左端的上方;/n隔板释放单元,它设置在机架的上部,它包括盛放隔板的盒体、设置在盒体底部的取出机构、与盒体底部铰接连接的摆动板、设置在两摆动板之间的托板、驱动托板上下移动的调节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动汽车电池模块堆垛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
机架,在机架的底部设有支腿,在支腿的底部设有行走轮;
滑杆,在机架上设有驱动滑杆前后移动的平移机构;
吸盘,若干吸盘设置在滑杆的下方,在滑杆底部设有驱动吸盘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
输送单元,它设置在机架的下部,输送单元与输送电池模块的输送机衔接,且吸盘位于输送单元左端的上方;
隔板释放单元,它设置在机架的上部,它包括盛放隔板的盒体、设置在盒体底部的取出机构、与盒体底部铰接连接的摆动板、设置在两摆动板之间的托板、驱动托板上下移动的调节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模块堆垛装置,其特征是,平移机构为设置在滑杆与机架之间的平移气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模块堆垛装置,其特征是,升降机构为设置在吸盘与滑杆之间的升降气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模块堆垛装置,其特征是,输送单元包括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第一输送机构包括一对输送滚筒、设置在输送滚筒之间的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提升滚筒、第二提升滚筒、第三提升滚筒、设置在第一至第三提升滚筒之间的第二输送带,第一至第三提升滚筒位于钝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池模块堆垛装置,其特征是,在机架上固定有支耳,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崇宇吕英俊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