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8224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包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模组包括沿所述电池模组的纵向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电芯组,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组的端部之间设有中间端板,所述电芯组的两侧设有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的水冷板,所述水冷板和所述中间端板之间形成有相互连通的冷却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模组通过在电芯组端部和电芯组侧面设置中间端板和水冷板,并在二者之间设置相连通的冷却通道,从而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对电芯组进行冷却,提升了对电芯的冷却效果。而且由于冷却通道在中间端板和水冷板内部形成,大大减少管道本身的转接结构,无需设置外接管路,有效节省电池包内部空间,提高了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和安全性能。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包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领域的大力推广,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而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最为核心的动力供给部件,决定了整车的续驶里程、成本、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等关键指标。现有电池包内会设计热管理系统用于对电池包进行冷却或者加热,以使得动力电池无论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使用过程中,均能够保证电池温度处于适宜工作温度区间。目前,电池包内主动冷却方案一般使用冷却板设计,且主要集中从电芯组底部进行冷却,但冷却效果并不理想,此外,还通常需要冷却管路完成电池包进出水口与各冷却板之间的水路连通,这种传统的冷却管路的设计占据了电池包内部大量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对电芯组进行冷却、提升对电芯冷却效果且能够减少冷却管道本身的转接结构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沿所述电池模组的纵向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电芯组,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组的端部之间设有中间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所述电池模组的纵向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电芯组(1),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组(1)的端部之间设有中间端板(2),所述电芯组(1)的两侧设有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的水冷板(3),所述水冷板(3)和所述中间端板(2)之间形成有相互连通的冷却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所述电池模组的纵向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电芯组(1),相邻两个所述电芯组(1)的端部之间设有中间端板(2),所述电芯组(1)的两侧设有沿所述纵向方向延伸的水冷板(3),所述水冷板(3)和所述中间端板(2)之间形成有相互连通的冷却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端板(2)内部设有第一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包括沿所述中间端板(2)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的进液通道(4)和出液通道(5),所述水冷板(3)内部设有第二冷却通道(6),所述水冷板(3)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6)相连通的进液口(7)和出液口(8),所述进液通道(4)分别与两侧的所述水冷板(3)的进液口(7)相连,所述出液通道(5)分别与两侧的所述水冷板(3)的出液口(8)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6)包括沿所述水冷板(3)高度方向并列设置且两端部相互连通的上通道和下通道,所述出液口(8)设置在所述上通道上,所述进液口(7)设置在所述下通道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设置为至少一组,每组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分别包括所述进液通道(4)和所述出液通道(5),所述水冷板(3)内部所述第二冷却通道(6)的数量设置为与相邻的所述中间端板(2)内部所述第一冷却通道的组数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珏曲凡多刘建华李建昌魏艳彬亢策策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