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SiC-MOS器件结构
本技术涉及半导体
,具体为一种SiC-MOS器件结构。
技术介绍
碳化硅MOSFET器件是以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碳化硅制造的下一代半导体器件。碳化硅材料诸多吸引人的特性,如10倍于硅材料的临界击穿电场强度、高的热导率、大的禁带宽度以及高电子饱和漂移速度等,使SiC材料成为了国际上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研究热点,并在高功率应用场合,如高速铁路、混合动力汽车、智能高压直流输电等,碳化硅器件均被赋予了很高的期望。同时碳化硅功率器件对功率损耗的降低效果显著,使得碳化硅功率器件被誉为带动“新能源革命”的“绿色能源”器件。然而,因MOS沟道的不理想导致MOS沟道迁移率过低,极大地限制了碳化硅MOSFET通态电流密度。因此,具有更高沟道密度、从而具有更大通态电流密度的碳化硅UMOSFET受到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尽管碳化硅UMOSFET具有更低通态电阻以及更紧凑的元胞布局,由于底部栅氧化层电场过高的问题,给碳化硅UMOSFET长久使用带来可靠性问题,造成器件长期稳定性差。传统碳化硅UMOSFET结构如图1所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iC-MOS器件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金属漏极(111)、碳化硅N+衬底(101)和碳化硅N-外延层(102),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硅N-外延层(102)左上方和右上方均具有源极沟槽(104),所述源极沟槽(104)下方自上而下具有碳化硅P+掺杂区(106)以及碳化硅P型掺杂区(105),所述碳化硅P型掺杂区(105)的深度为0.6μm,掺杂浓度为3×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iC-MOS器件结构,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金属漏极(111)、碳化硅N+衬底(101)和碳化硅N-外延层(102),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硅N-外延层(102)左上方和右上方均具有源极沟槽(104),所述源极沟槽(104)下方自上而下具有碳化硅P+掺杂区(106)以及碳化硅P型掺杂区(105),所述碳化硅P型掺杂区(105)的深度为0.6μm,掺杂浓度为3×1018cm-3,所述碳化硅P+掺杂区(106)的深度为0.3μm,掺杂浓度为1×1019cm-3,所述源极沟槽(104)内均填充有肖特基接触金属(112),所述碳化硅N-外延层(102)内部具有栅极沟槽(103),所述栅极沟槽(103)内部及表面具有栅极结构;
所述栅极结构自下而上包括绝缘栅介质层(108、)多晶硅栅(109)和栅极金属(110),所述绝缘栅介质层(108)将多晶硅栅(109)和碳化硅N+衬底(101)隔离,所述多晶硅栅(109)上方通过栅极金属(110)引出,所述多晶硅栅(109)设置在栅极沟槽(103)内部,所述栅极金属(110)设置在栅极沟槽(103)表面;
所述源极沟槽(104)与栅极沟槽(103)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台面结构和第二台面结构,所述第一台面结构和第二台面结构均由碳化硅N-外延层(102)、碳化硅P型掺杂区(105)和碳化硅N+源区(107)构成,所述碳化硅P型掺杂区(1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金才,陈宇,朱超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爱仕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