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壳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73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03
一种塑壳断路器,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断路器本体,具有中盖附件腔,中盖附件腔包括用于安装第一内部附件的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和用于安装与第一内部附件不同的第二内部附件的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第二内部附件和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中至少有一个设有第一防呆装置,第一防呆装置用于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到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内时阻挡两者之间的安装,使得安装不能到位;第一或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中至少有一个设置有第二防呆装置,第二防呆装置用于在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到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时阻挡两者之间的安装,使得安装不能到位。保障内部附件的功能效果的发挥达到预期、有利于实现快速正确安装及降低断路器的售服成本。

A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壳断路器
本技术属于低压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
技术介绍
如业界所知,塑壳断路器通常由断路器本体和断路器附件组成,断路器附件作为断路器功能的扩展与补充部件,有助于增加断路器的控制手段和扩大保护功能,以利断路器的使用范围更广、保护功能更齐全、操作和安装方式更多。进而如业界所知,前述的附件分为两类:一为安装在前述断路器本体内部附件腔内的属于附属装置范畴的内部附件;二为外部附件。前者如辅助开关、报警开关、分励脱扣器、欠压脱扣器和热过载报警模块,等等;后者如手动操作机构、电动操作机构、机械联锁部件和手柄挂锁,等等。更而如业界所知,前述的内部附件须打开断路器的小盖进行安装,具体是:在打开小盖后,通过内部附件上的卡脚或过盈配合实现与附件腔的定位。在装配内部附件时并且在通常情况下,三极断路器具有左右两个供装配附件用的附件腔。然而,由于内部附件无对应装配位置,因而往往会出现附件装错位置而导致附件不能可靠动作的现象。此外,由于内部附件的各类以及组合方式较多,于是,非专业人员在自行装配时往往会将不同的内部附件混淆而产生鸠占鹊巢之情形,其结果是:尽管安装了内部附件,但是无法达到预期的功能效果而形同虚设。基于前述,探索确保断路器内部附件无差错装配具有积极意义,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避免不同的内部附件出现安装位置互换情形而得以保障内部附件的功能效果达到预期、有利于在无需参阅说明书或向专业人员咨询的前提下实现快速正确安装而得以满足非专业人员进行自行装配的要求、有益于降低断路器的售服成本而得以提升产品的人本意识以及市场活力的塑壳断路器。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该断路器本体具有一中盖附件腔,该中盖附件腔包括用于安装第一内部附件Ⅰ的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Ⅰ和用于安装与第一内部附件Ⅰ不同的第二内部附件Ⅱ的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Ⅱ,所述的第二内部附件Ⅱ和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Ⅰ中至少有一个设置有第一防呆装置,所述的第一防呆装置用于所述的第二内部附件Ⅱ安装到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Ⅰ内时阻挡两者之间的安装,使得安装不能到位;所述的第一内部附件Ⅰ或者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Ⅱ中至少有一个设置有第二防呆装置,所述的第二防呆装置用于在第一内部附件Ⅰ安装到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Ⅱ时阻挡两者之间的安装,使得安装不能到位。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防呆装置为在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Ⅰ内构成的一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Ⅰ和第二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Ⅱ;所述的第二防呆装置为在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Ⅱ内构成的一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Ⅱ和第一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Ⅰ;所述的第一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Ⅰ和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Ⅰ彼此配合,使得第一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Ⅰ能够在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Ⅰ内安装到位;所述的第二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Ⅱ和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Ⅱ彼此配合,使得第二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Ⅱ能够在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Ⅱ内安装到位。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Ⅰ的一端上部构成有第一字样区Ⅰ,而在所述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Ⅱ的一端上部并且在对应于第一字样区Ⅰ的一侧的位置构成有第二字样区Ⅱ;在所述第一内部附件Ⅰ朝向所述第一字样区Ⅰ的一端构成有一第一内部附件卡装部Ⅰ,在所述第二内部附件Ⅱ朝向所述第二字样区Ⅱ的一端构成有一第二内部附件卡装部Ⅱ;所述第一内部附件卡装部Ⅰ与所述第一字样区Ⅰ相对应并且相配合,第二内部附件卡装部Ⅱ与所述第二字样区Ⅱ相对应并且相配合;所述的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Ⅰ构成于所述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Ⅰ的另一端的底部,所述的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Ⅱ构成于所述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Ⅱ的另一端的底部;所述第一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Ⅰ在所述第一内部附件Ⅰ上的位置位于背离所述第一内部附件卡装部Ⅰ的一端的底部;所述第二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Ⅱ在所述第二内部附件Ⅱ上的位置位于背离所述第二内部附件卡装部Ⅱ的一端的底部。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Ⅰ为防呆槽或防呆凸台;所述的第一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Ⅰ为防呆凸台或防呆槽;当所述的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Ⅰ为防呆槽时,所述的第一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Ⅰ为防呆凸台;而当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Ⅰ为防呆凸台时,所述第一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Ⅰ为防呆槽。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Ⅱ为防呆凹槽或防呆凸缘;所述的第二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Ⅱ为防呆凸缘或防呆凹槽;当所述的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Ⅱ为防呆凹槽时,所述的第二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Ⅱ为防呆凸缘;而当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Ⅱ为防呆凸缘时,所述的第二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Ⅱ为防呆凹槽。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Ⅰ为防呆槽和防呆凸台;所述的第一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Ⅰ为防呆凸台和防呆槽,所述的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Ⅰ的防呆槽与第一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Ⅰ的防呆凸台对应安装;所述的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Ⅰ的防呆凸台与第一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Ⅰ的防呆槽对应安装。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Ⅱ与第二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Ⅱ都为平滑设计。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Ⅱ为防呆槽和防呆凸台;所述的第二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Ⅱ为防呆凸台和防呆槽,所述的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Ⅱ的防呆槽与第二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Ⅱ的防呆凸台对应安装;所述的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Ⅱ的防呆凸台与第二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Ⅱ的防呆槽对应安装。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Ⅰ与第一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Ⅰ都为平滑设计。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字样区Ⅰ为第一卡装部配合凹坑,所述的第二字样区Ⅱ为第二卡装部凹坑,所述第一内部附件Ⅰ的第一内部附件卡装部Ⅰ与第一卡装部配合凹坑卡嵌配合,所述的第二内部附件Ⅱ的第二内部附件卡装部Ⅱ与第二卡装部配合凹坑卡嵌配合。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内部附件Ⅰ为辅助开关模块,所述的第二内部附件Ⅱ为报警开关模块。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内部附件卡装部Ⅰ以及第二内部附件卡装部Ⅱ均为弹性卡扣。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卡扣的形状呈﹁形。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在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Ⅰ内构成有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Ⅰ,而在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Ⅱ内构成有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Ⅱ,并且在第一内部附件Ⅰ上构成有与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Ⅰ相配合的第一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Ⅰ,而在第二内部附件Ⅱ上构成有与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Ⅱ相配合的第二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Ⅱ,又由于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1),在该断路器本体(1)内具有一中盖附件腔(11),该中盖附件腔(11)包括用于安装第一内部附件Ⅰ(2)的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Ⅰ(111)和用于安装与第一内部附件Ⅰ(2)不同的第二内部附件Ⅱ(3)的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Ⅱ(1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内部附件Ⅱ(3)和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Ⅰ(111)中至少有一个设置有第一防呆装置,所述的第一防呆装置用于所述的第二内部附件Ⅱ(3)安装到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Ⅰ(111)内时阻挡两者之间的安装,使得安装不能到位;所述的第一内部附件Ⅰ(2)或者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Ⅱ(112)中至少有一个设置有第二防呆装置,所述的第二防呆装置用于在第一内部附件Ⅰ(2)安装到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Ⅱ(112)时阻挡两者之间的安装,使得安装不能到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壳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1),在该断路器本体(1)内具有一中盖附件腔(11),该中盖附件腔(11)包括用于安装第一内部附件Ⅰ(2)的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Ⅰ(111)和用于安装与第一内部附件Ⅰ(2)不同的第二内部附件Ⅱ(3)的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Ⅱ(1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内部附件Ⅱ(3)和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Ⅰ(111)中至少有一个设置有第一防呆装置,所述的第一防呆装置用于所述的第二内部附件Ⅱ(3)安装到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Ⅰ(111)内时阻挡两者之间的安装,使得安装不能到位;所述的第一内部附件Ⅰ(2)或者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Ⅱ(112)中至少有一个设置有第二防呆装置,所述的第二防呆装置用于在第一内部附件Ⅰ(2)安装到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Ⅱ(112)时阻挡两者之间的安装,使得安装不能到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防呆装置为在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Ⅰ(111)内构成的一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Ⅰ(1111)和第二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Ⅱ(31);所述的第二防呆装置为在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Ⅱ(112)内构成的一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Ⅱ(1121)和第一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Ⅰ(21);所述的第一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Ⅰ(21)和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Ⅰ(1111)彼此配合,使得第一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Ⅰ(21)能够在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Ⅰ(1111)内安装到位;所述的第二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Ⅱ(31)和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Ⅱ(1121)彼此配合,使得第二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Ⅱ(31)能够在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Ⅱ(1121)内安装到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Ⅰ(111)的一端上部构成有第一字样区Ⅰ(1113),而在所述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Ⅱ(112)的一端上部并且在对应于第一字样区Ⅰ(1113)的一侧的位置构成有第二字样区Ⅱ(1122);在所述第一内部附件Ⅰ(2)朝向所述第一字样区Ⅰ(1113)的一端构成有一第一内部附件卡装部Ⅰ(22),在所述第二内部附件Ⅱ(3)朝向所述第二字样区Ⅱ(1122)的一端构成有一第二内部附件卡装部Ⅱ(32);所述第一内部附件卡装部Ⅰ(22)与所述第一字样区Ⅰ(1113)相对应并且相配合,第二内部附件卡装部Ⅱ(32)与所述第二字样区Ⅱ(1122)相对应并且相配合;所述的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Ⅰ(1111)构成于所述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Ⅰ(111)的另一端的底部,所述的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Ⅱ(1121)构成于所述第二内部附件安装区域Ⅱ(112)的另一端的底部;所述第一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Ⅰ(21)在所述第一内部附件Ⅰ(2)上的位置位于背离所述第一内部附件卡装部Ⅰ(22)的一端的底部;所述第二内部附件防呆装置Ⅱ(31)在所述第二内部附件Ⅱ(3)上的位置位于背离所述第二内部附件卡装部Ⅱ(32)的一端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内部附件安装区域防呆装置Ⅰ(11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红顾建青管瑞良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