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代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723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02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动代步车,代步车包括:基座、轮体、驾驶座板、电机、传感器、连接机构、操控件和控制器;轮体与基座连接;电机与轮体连接;操控件与驾驶座板连接;控制器分别与传感器和电机电连接;驾驶座板通过连接机构与基座连接,且驾驶座板能够通过连接机构相对于基座在预定范围内绕以驾驶座板和基座之间的轴线旋转;操控件被操作时,能够拉动驾驶座板相对于基座旋转;传感器测量驾驶座板相对于基座所处的位姿,并将所测量的位姿信息向控制器发送;控制器基于位姿信息,向电机输出转矩控制指令;电机基于转矩控制指令,向轮体输出驱动力,驱动轮体绕轮体的轴线转动。本实施例通过电机为代步车提供驱动力,大大节省了体力。

Electric scoo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代步车
本申请涉及代步车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电动代步车。
技术介绍
当前市面上的个人交通代步车主要为老年人设计,代步车可以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实现行走。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代步车,老年人在使用时,完全依赖老年人自身的体力来实现代步车的滑行,操作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动代步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代步车,代步车包括:基座、轮体、驾驶座板、电机、传感器、连接机构和控制器;所述轮体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轮体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驾驶座板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基座连接,通过所述连接机构相对于所述基座在预定范围内绕以所述驾驶座板和所述基座之间的轴线旋转;所述传感器测量所述驾驶座板相对于所述基座所处的位姿,并将所测量的位姿信息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位姿信息,向所述电机输出转矩控制指令;所述电机基于所述转矩控制指令,向所述轮体输出驱动力,驱动所述轮体绕所述轮体的轴线转动。>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代步车包括:基座、轮体、驾驶座板、电机、传感器、连接机构和控制器;所述轮体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轮体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电机电连接;/n所述驾驶座板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基座连接,通过所述连接机构相对于所述基座在预定范围内绕以所述驾驶座板和所述基座之间的轴线旋转;/n所述传感器测量所述驾驶座板相对于所述基座所处的位姿,并将所测量的位姿信息向所述控制器发送;/n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位姿信息,向所述电机输出转矩控制指令;/n所述电机基于所述转矩控制指令,向所述轮体输出驱动力,驱动所述轮体绕所述轮体的轴线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代步车包括:基座、轮体、驾驶座板、电机、传感器、连接机构和控制器;所述轮体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轮体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电机电连接;
所述驾驶座板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基座连接,通过所述连接机构相对于所述基座在预定范围内绕以所述驾驶座板和所述基座之间的轴线旋转;
所述传感器测量所述驾驶座板相对于所述基座所处的位姿,并将所测量的位姿信息向所述控制器发送;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位姿信息,向所述电机输出转矩控制指令;
所述电机基于所述转矩控制指令,向所述轮体输出驱动力,驱动所述轮体绕所述轮体的轴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代步车还包括:操控件;
所述操控件与所述驾驶座板连接;
所述操控件被操作时,拉动所述驾驶座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座板前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操控件的第一端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操控件的中部与所述驾驶座板连接;所述操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口相匹配,且穿过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驾驶座板顶侧;
所述操控件的第二端被操作时,所述操控件的第一端相对于所述基座运动,所述操控件的中部拉动所述驾驶座板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件包括操控杆和拉杆,所述操控杆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操控杆的中部与所述拉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操控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口相匹配,且穿过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驾驶座板顶侧;所述拉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驾驶座板连接;
所述操控杆的第二端被转动操作时,所述操控杆的第一端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所述操控杆的中部通过所述拉杆拉动所述驾驶座板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置有开孔,所述操控杆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开孔内,所述操控杆的中部设置有蜗轮;所述拉杆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蜗轮匹配的蜗杆,且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啮合;
所述操控杆的第二端被转动操作时,所述操控杆的第一端在所述开孔内转动,所述操控杆的中部通过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拉动所述驾驶座板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与所述驾驶座板和所述基座之间的轴线平行;所述操控杆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第一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轴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轴之间过盈配合;所述操控杆的中部设置有第三连接孔,且所述第三连接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平行,所述拉杆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连接孔对应的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和所述第四连接孔通过第二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轴之间间隙配合,所述第四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轴之间过盈配合;
所述操控杆的第二端被转动操作时,所述操控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轴绕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线转动,所述拉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轴绕所述第三连接孔的轴线转动,所述拉杆的第二端拉动所述驾驶座板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件包括操控杆和拉杆,所述操控杆的第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操控杆的中部与所述拉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操控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口相匹配,且穿过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驾驶座板顶侧;所述拉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驾驶座板连接;
所述操控杆的第二端被移动操作时,所述操控杆的第一端相对于所述基座移动,所述操控杆的中部通过所述拉杆拉动所述驾驶座板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件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基座可运动至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
在所述操控件的第二端以第三方向相对于所述基座运动的过程中,当所述操控件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基座运动至所述第一操作位置时,所述驾驶座板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至第一极限角度,当所述操控件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基座从所述第一操作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二操作位置时,所述驾驶座板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形成的夹度从第一极限角度逐渐减小而达到第二极限角度;
在所述操控件的第二端以第四方向相对于所述基座运动的过程中,当所述操控件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基座运动至所述第二操作位置时,所述驾驶座板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至第二极限角度,当所述操控件的第二端相对于所述基座从所述第二操作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操作位置时,所述驾驶座板相对于所述基座旋转形成的夹度从第二极限角度逐渐减小而达到第一极限角度,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位于所述驾驶座板上或所述基座上;对应地,所述位姿信息包括所述驾驶座板相对于所述基座的角度信息;
所述角度传感器测量所述驾驶座板相对于所述基座的夹角,并将测量的角度信息向所述控制器发送;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角度信息,向所述电机输出转矩控制指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代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驾驶座板的前端或所述基座的前端;
所述电机工作时,
所述控制器确定角度信息中的角度大于第一预设角度时,向所述电机输出转矩减小的指令,所述电机响应于所述转矩减小的指令而减小当前输出转矩;所述控制器确定角度信息中的角度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角度且大于等于第二预设角度时,向所述电机输出转矩保持的指令,所述电机响应于所述转矩保持的指令保持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中元伊布拉辛袁玉斌侯柱
申请(专利权)人: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