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机械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697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2:00
一种工程机械车架,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底面前部设置有转向轮,其后端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行走轮;所述转向轮上设有升降机构与转向机构,所述行走轮上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底盘前部设置有铣刨组件安装架;所述刨铣组件安装架设置于车架前端部侧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通过简单的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程车辆缺乏必要抬升机构支撑的问题;并且,通过合理布局,解决了刨铣单元设置位置不合理的问题。

A frame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机械车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程机械车架。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道路、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高效高质量的路面养护作业成为公路交通行业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外沥青路面局部破损的修补工程车技术革新主要针对刨铣作业部分,而车体行走和承载部分或者说工程车各单元的具体排布少有关注。实际上,现有的工程车架存在一定弊端。其一,现有工程车辆车架控制欠灵活,缺少必要的车体升降结构支撑,以便于车体在不同环境下作业,现有工程车辆车架少数带有车体升降结构的,都是支腿油缸垂直升降的方式,占用底盘上部空间,不方便单元模块的布置。其二,现有工程车辆的刨铣单元都是设置在机身下部中间或尾部,驾驶员不能直接观察,布局欠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工程机械车架。设备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底面前部设置有转向轮,其后端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行走轮;所述转向轮上设有升降机构与转向机构,所述行走轮上设有升降机构;所述转向轮上设置有转向轮车轮固定架,所述转向轮车轮固定架下端固定设置有前行走马达,所述前行走马达与转向轮车轮动力连接;所述行走轮上设置有行走轮车轮固定架,所述行走轮车轮固定架后端设置有后行走马达,所述后行走马达与行走轮车轮动力连接。所述底盘前部设置有铣刨组件安装架;所述刨铣组件安装架设置于车架前端部侧边。进一步的,所述底盘的主体支撑为框架形式,在所述底盘前部固定设置有转向轮安装架;所述底盘下面的后部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行走轮铰接架。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轮的升降机构设置可以采用如下形式:所述转向轮上设置有支腿滑动管,所述支腿滑动管上设置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与底盘上的转向轮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支腿滑动管内部设置有前升降油缸。所述前升降油缸的活塞杆与底盘上的转向轮安装架铰接,所述前升降油缸的缸筒与支腿滑动管铰接。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轮的转向机构设置可以采用如下形式:所述支腿滑动管下部设置有旋转套,所述旋转套下部设置有转向轮车轮固定架,在所述支腿滑动管和转向轮车轮固定架之间设置有转向油缸,所述转向油缸两端分别与支腿滑动管和转向轮车轮固定架相铰接。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的升降机构设置可采用如下形式:行走轮车轮固定架铰接于行走轮铰接架末端,行走轮铰接架和行走轮车轮固定架之间设置有后升降油缸,其设置方向为斜置,所述后升降油缸的活塞杆与行走轮车轮固定架铰接,所述后升降油缸的钢筒与行走轮铰接架铰接。进一步的,所述支腿滑动管的钢管上设置有导向键槽,所述导向套内部固定设置有导向键,所述导向键可在导向键槽内滑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通过简单的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工程车辆缺乏必要抬升机构支撑的问题;并且,通过合理布局,解决了刨铣单元设置位置不合理的问题。与传统工程车量相比,本设备升降结构不占用底盘上部空间,使底盘布局更为灵活,兼容性更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工程机械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工程机械车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盘2-转向轮3-行走轮11-框架12-转向轮安装架13-行走轮铰接架14-铣刨组件安装架21-支腿滑动管22-导向套23-前升降油缸24-旋转套25-转向轮车轮固定架26-转向油缸27-前行走马达28-转向轮车轮31-行走轮车轮固定架32-后升降油缸33-后行走马达34-行走轮车轮;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与图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工程机械车架,包括底盘1,所述底盘1底面前部设置有转向轮2,其后端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行走轮3;所述转向轮2上设有升降机构与转向机构,所述行走轮3上设有升降机构;所述转向轮2上设有转向轮车轮固定架25,所述转向轮车轮固定架25下端固定设置有前行走马达27,所述前行走马达27与转向轮车轮28动力连接;所述行走轮3上设置有行走轮车轮固定架31,所述行走轮车轮固定架31后端设置有后行走马达33,所述后行走马达33与行走轮车轮34动力连接。所述底盘1前部设置有铣刨组件安装架14;所述刨铣组件安装架设置于车架前端部侧边。进一步的,所述底盘1的主体支撑为框架11形式,在所述底盘1前部固定设置有转向轮安装架12;所述底盘1下面的后部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行走轮铰接架13。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轮2的升降机构设置可以采用如下形式:所述转向轮2上设置有支腿滑动管21,所述支腿滑动管21上设置有导向套22,所述导向套22与底盘1上的转向轮安装架12固定连接,所述支腿滑动管21内部设置有前升降油缸23。所述前升降油缸23的活塞杆与底盘1上的转向轮安装架12铰接,所述前升降油缸23的缸筒与支腿滑动管21铰接。进一步的,所述转向轮2的转向机构设置可以采用如下形式:所述支腿滑动管21下部设置有旋转套24,所述旋转套24下部设置有转向轮车轮固定架25,在所述支腿滑动管21和转向轮车轮固定架25之间设置有转向油缸26,所述转向油缸26两端分别与支腿滑动管21和转向轮车轮固定架25相铰接。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3的升降机构设置可采用如下形式:行走轮车轮固定架31铰接于行走轮铰接架13末端,所述行走轮铰接架13和行走轮车轮固定架31之间设置有后升降油缸32,其设置方向为斜置,所述后升降油缸32的活塞杆与行走轮车轮固定架31铰接,所述后升降油缸32的钢筒与行走轮铰接架13铰接。进一步的,所述支腿滑动管21的钢管上设置有导向键槽,所述导向套内部固定设置有导向键,所述导向键可在导向键槽内滑动。在转向轮2升降时,前升降油缸23的活塞杆伸出,推动转向轮安装架12在导向套22和支腿滑动管21的限位下向上滑动,使车架升高;前升降油缸23的活塞杆收回,拉动转向轮安装架12在导向套22和支腿滑动管21的限位下向下滑动,使车架降低;在转向轮2转向时,由于旋转套24与支腿滑动管21为固定连接形式,转向油缸26的活塞杆伸出和收回时,带动转向轮车轮固定架25在旋转套24内转动,使转向轮2转向;在行走轮3升降时,后升降油缸32的活塞杆伸出,推动行走轮车轮固定架31向下摆动,使车架升高;后升降油缸32的活塞杆收回,拉动行走轮车轮固定架31向上摆动,使车架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程机械车架,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底面前部设置有转向轮,其后端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行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轮上设有升降机构与转向机构,所述行走轮上设有升降机构;/n所述转向轮上设置有转向轮车轮固定架,所述转向轮车轮固定架下端固定设置有前行走马达,所述前行走马达与转向轮车轮动力连接;/n所述行走轮上设置有行走轮车轮固定架,所述行走轮车轮固定架后端设置有后行走马达,所述后行走马达与行走轮车轮动力连接;/n所述底盘前部设置有铣刨组件安装架;所述刨铣组件安装架设置于车架前端部侧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机械车架,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底面前部设置有转向轮,其后端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行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轮上设有升降机构与转向机构,所述行走轮上设有升降机构;
所述转向轮上设置有转向轮车轮固定架,所述转向轮车轮固定架下端固定设置有前行走马达,所述前行走马达与转向轮车轮动力连接;
所述行走轮上设置有行走轮车轮固定架,所述行走轮车轮固定架后端设置有后行走马达,所述后行走马达与行走轮车轮动力连接;
所述底盘前部设置有铣刨组件安装架;所述刨铣组件安装架设置于车架前端部侧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机械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的主体支撑为框架形式,在所述底盘前部固定设置有转向轮安装架;所述底盘下面的后部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行走轮铰接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工程机械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轮的升降机构设置可以采用如下形式:所述转向轮上设置有支腿滑动管,所述支腿滑动管上设置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与底盘上的转向轮安装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文张超硕昃向博付秀丽周哲吴伟壮薛明王丹侯克帅陈阳雨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路得威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