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566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4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装袋,所述包装袋封装所述电极组件;以及多个粘接部,所述多个粘接部至少部分地间隔设置并且位于所述包装袋和所述电极组件之间。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铝箔撕裂风险,提高安全性能的电池。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
本申请涉及电源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电池。
技术介绍
电池广泛用于电子产品中,用于提供其所需电源。电子产品尤其是移动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存在跌落等现象,因此需要保证电池部件在跌落条件下不会被损坏。所以电池在生产过程中要将包装外壳和电极组件固定起来,从而避免在跌落过程中因出现相互较大位移而导致损坏。在目前的电池生产过程中,通过胶把包装外壳和里面的电极粘接起来,以达到连接牢固的目的。但是,目前的跌落等过程中仍然存在电极组件最外层的铝箔撕裂等问题,从而影响电池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铝箔撕裂风险,提高安全性能的电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装袋,包装袋封装电极组件;以及多个粘接部,多个粘接部至少部分地间隔设置并且位于包装袋和电极组件之间。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多个粘接部中的每个粘接部的厚度在1um~50um之间。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设置粘结层。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多个粘接部呈阵列形式排列。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多个粘接部呈点状阵列形式排列和条状阵列形式排列中的一种。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多个粘接部呈点状阵列形式排列,并且沿电池的对角方向,相邻两个粘接部之间的最近距离在0~100mm(0指的是连续大片胶)的范围内。其中优选0.1~40mm,再优选0.2~20mm,再优选0.3~10mm,并且以上数值范围均包括端点值。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多个粘接部呈点状阵列形式排列,其中,沿电池的长度方向,相邻两个粘接部之间的间距在0~500mm(0指的是连续大片胶)的范围内,其中优选0.1~100mm,再优选0.5~70mm,再优选0.8~30mm,再优选1~10mm;并且沿电池的宽度方向,相邻两个粘接部之间的间距在0~100mm的范围内,其中优选0.1~80mm,进一步优选0.3~60mm,再一步优选0.5~30mm。以上数值范围均包括端点值。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沿电池的长度方向,最顶侧的粘接部与电池的顶边缘之间的间距在0~100mm(0指的是连续大片胶)的范围内,其中优选0.1~50mm,再优选0.2~10mm,再优选0.3~5mm;并且沿电池的宽度方向,最外侧的粘接部与电池的侧边缘之间的间距在0~100mm的范围内,其中优选0.1~50mm,再优选0.2~10mm,再优选0.3~8mm。以上数值范围均包括端点值。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粘接部为圆形形状,并且粘接部的半径在0.1~500mm的范围内,其中优选0.2~300mm,再优选0.3~50mm,再优选0.4~10mm。以上数值范围均包括端点值。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粘接部为矩形形状并且包括沿电池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边和沿电池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边,其中,第一边的长度在0.1~1000mm的范围内,其中优选0.2~160mm,优选0.3~90mm;并且第二边的长度在0~1000mm的范围内,优选0.1~150mm,优选0.3~90mm。以上数值范围均包括端点值。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粘接部为三角形形状,其中沿电池的长度方向,粘接部的高度在0.1~1000mm的范围内,其中优选0.2~150mm,优选0.3~90mm,并且粘接部的底角在0.1°~90°的范围内,优选0.2°~60°,再优选0.3°~30°。以上数值范围均包括端点值。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多个粘接部形成沿电极组件的第一方向延伸的多个粘接单元,每个粘接单元包括沿电池的厚度方向部分地重叠多个粘接部,并且相邻粘接单元之间间隔设置。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方向包括电极组件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对角方向中的任一者。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多个粘接部中的每个粘接部的形状和尺寸相同。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多个粘接部的总面积占电极组件的表面积的5%~100%。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沿电池的厚度方向,电极组件包括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多个粘接部设置在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中的至少一者上。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至少在于:通过设置多个粘接部,而且位置较为自由,能够极大地分散剪切应力,也使电池在跌落时的受力更加平均分散,减少了应力集中,降低了电极组件最外层的铝箔撕裂的风险,提高电池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的电池分解示意图;图1a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b是图1a所示实施例的粘接部局部示意图;图2a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b是图2b所示实施例的粘接部局部示意图图3a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b是图3a所示实施例的粘接部局部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图1至图8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注意的是,在下文中,沿电池10的长度方向指的是沿箭头L的方向;沿电池10的宽度方向指的是沿箭头W的方向。另外,下文中用于描述尺寸的“较大”和“较小”在数值上不做具体限定,可以依据电池10的不同使用情景进行重新定义。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池10包括:电极组件12;包装袋11,包装袋11封装电极组件12;以及多个粘接部14,多个粘接部14至少部分地间隔设置并且位于包装袋11和电极组件1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粘接部14设置有多个,不仅有助于增加粘接部14的面积,还使电池10在跌落过程中的受力分散,减少了应力集中,降低了铝箔撕裂的风险。另外,粘接部14至少部分的间隔设置,有利于电池10厚度整体的均匀性,避免因电池10厚度不均造成的电极组件12的界面性能差,避免循环性能降低。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粘接部14中的每个粘接部14的厚度在1um~50um之间。该厚度较薄,在不降低粘结力的前提下,还可以减小对电池10能量密度的降低程度。另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每个粘接部14的厚度优选设置为35um~50um之间,该厚度对能量密度损失仅仅1%~4%。因此更加有助于提升电池10的性能。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2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设置粘结层(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粘结层可使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结合更紧密,从而使电极组件12形成紧密结合的整体,电极组件12与包装袋通过粘结部14形成电池10这一牢固整体,电池10在改善电池10跌落时撕裂的同时,同时改善了电池10的循环性能。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设置的粘结层位于第一极片表面。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设置的粘结层位于第二极片表面。...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括:/n电极组件;以及/n包装袋,所述包装袋封装所述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n所述电池还包括多个粘接部,所述多个粘接部至少部分地间隔设置并且位于所述包装袋和所述电极组件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以及
包装袋,所述包装袋封装所述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还包括多个粘接部,所述多个粘接部至少部分地间隔设置并且位于所述包装袋和所述电极组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多个粘接部中的每个粘接部的厚度在1um~50u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设置粘结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多个粘接部呈阵列形式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多个粘接部呈点状阵列形式排列或条状阵列形式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多个粘接部呈点状阵列形式排列,并且沿所述电池的对角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粘接部之间的最近距离在0~100mm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多个粘接部呈点状阵列形式排列,沿所述电池的长度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粘接部之间的间距在0~500mm的范围内,并且沿所述电池的宽度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粘接部之间的间距在0~100mm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中,沿所述电池的长度方向,最顶侧的所述粘接部与所述电池的顶边缘之间的间距在0~100mm的范围内,并且沿所述电池的宽度方向,最外侧的所述粘接部与所述电池的侧边缘之间的间距在0~100mm的范围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帮生陈轩汪颖莫明亮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