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间依次由导通的管路所连接,由此形成一个导通回路,所述压缩机的出气端与所述冷凝器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延伸出的导通管路向所述压缩机的另一端方向折回,并缠绕于所述压缩机另一端延伸出的回气管上,继而连接至所述膨胀阀上。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制冷系统可提高制冷剂冷凝后的过冷度,增加压缩机的吸气能力,从而提高压缩机的整体运行效率。(*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气液交换进行制冷的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制冷系统通常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减压装置及蒸发器。其中,压缩机用于压缩制冷剂,冷凝器用于冷凝压缩由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减压装置降低冷凝的制冷剂的压力,蒸发器用于蒸发减压的制冷剂以冷却冰箱或类似制冷装置中的空气。一方面,低温压缩机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蒸发温度的不断减低,吸气压力会随之下降,从而导致压缩机的运行电流下降,进而使制冷系统的效率比降低。另一方面,制冷系统运行于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时,无论是风冷机组还是水冷机组,冷凝后的温度均会超过30℃,以30℃的液体进入蒸发腔蒸发,会导致制冷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制冷系统,该制冷系统可提高制冷剂冷凝后的过冷度,增加压缩机的吸气能力,从而提高压缩机的整体运行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间依次由导通的管路所连接,由此形成一个导通回路,所述压缩机的出气端与所述冷凝器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延伸出的导通管路向所述压缩机的另一端方向折回,并缠绕于所述压缩机另一端延伸出的回气管上,继而连接至所述膨胀阀上。于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蒸发器间设置有两路并联的吸气通道。所述两路并联的吸气通道中之一条通道上设置有一第二电磁阀。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膨胀阀之间设置有干燥过滤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膨胀阀之间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膨胀阀之间设置有及视液镜。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及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膨胀阀间的导通管路的外径比其它所述导通管路的外径小。所述缠绕于所述压缩机另一端延伸出的回气管上的导管与所述回气管间相互焊接。所述导通管路为铜管。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于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延伸出的导通管路向所述压缩机的另一端方向折回,并缠绕于所述压缩机另一端延伸出的回气管上,继而连接至所述膨胀阀上。且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蒸发器间设置有两路并联的吸气通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的制冷系统可提高制冷剂冷凝后的过冷度,增加压缩机的吸气能力,从而提高压缩机的整体运行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制冷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制冷系统运行时的制冷效率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制冷系统适用于如冷冻装置、空调系统或类似的制冷装置中。请参照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气液交换器包括压缩机10、冷凝器12、膨胀阀26及蒸发器14。其中,所述压缩机10用于压缩被吸入其内的制冷剂,所述冷凝器12用于冷凝及液化压缩机10排出的气体制冷剂,所述膨胀阀26为减压装置,用于减压被冷凝器12液化的制冷剂,所述蒸发器14用于蒸发被膨胀阀26减压的制冷剂。所述压缩机10可为涡旋式压缩机,也可为其它任何类型的压缩机。于膨胀阀26与冷凝器12之间设置有干燥过滤器20、第一电磁阀22及视液镜24。于蒸发器14与压缩机10之间设置有两路并联吸气通道,其中一个通道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8。其中,所述干燥过滤器20用于过滤由所述冷凝器12导出的液化制冷剂,以排除其内的杂质,所述第一电磁阀22用于控制液化制冷剂的导通,通过所述视液镜24可以实时观察液化制冷剂的情况。自所述冷凝器12一端延伸出的制冷剂管路30向所述压缩机10的一端折回,并缠绕于自所述压缩机10一端延伸出的回气管上,继而连接至所述干燥过滤器20。所述管路30的缠绕结构可按如下方案设计所有管路均采用铜管为材料,所述压缩机10一端延伸出的回气管外径为32mm,管路30缠绕部分的外径为10mm,其壁厚为0.8mm,将10mm的导管均匀地缠绕于32mm的回气管上,缠绕长度约为300mm,最后用硬钎焊将铜圈均匀地焊接上32mm的回气管上即可。本技术制冷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所述。制冷剂被压缩机10吸入后,再自压缩机10的出气端被排出。被排出的制冷剂以液体形式被输送至所述冷凝器12中进行冷凝,其中,所述液体制冷剂需先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经由冷凝器12冷凝后的制冷剂先后经过干燥过滤器20的过滤、第一电磁阀22及视液镜24,然后,被导入膨胀阀26,用以对冷凝的制冷剂进行减压。被减压的制冷剂于所述蒸发器14被蒸发。最后,被蒸发的制冷剂会经由两路并联吸气通道而被返回至所述压缩机10。其中,当箱体温度小于零下30℃~35℃时,蒸发管路采用双路并联,提高了吸气量。当箱体温度大于零下35℃时,第二电磁阀28关闭,这时,单路导通,进而加长蒸发管路,降低蒸发温度,实现更低温度交换。现有的制冷系统中,通常情况下,当蒸发温度为-50℃,蒸发压力为0bar,本技术的制冷系统经试验得出,当蒸发温度为-50℃,吸气压力可以提高到0.15bar,液体冷凝温度由30℃降低到23℃。冷凝后的液体再降温为5℃~20℃,机组降温速率明显,尤其在低温阶段效果更明显。请参照图2所示,图2为本技术制冷系统运行时的制冷效率图。在吸气温度为20℃的情况下,横轴方向的数据表示蒸发温度,纵轴方向的数据表示冷凝温度。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1.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间依次由导通的管路所连接,由此形成一个导通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端与所述冷凝器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延伸出的导通管路向所述压缩机的另一端方向折回,并缠绕于所述压缩机另一端延伸出的回气管上,继而连接至所述膨胀阀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蒸发器间设置有两路并联的吸气通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路并联的吸气通道中之一条通道上设置有一第二电磁阀。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膨胀阀之间设置有干燥过滤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膨胀阀之间设置有第一电磁阀。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膨胀阀之间设置有及视液镜。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及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膨胀阀间的导通管路的外径比其它所述导通管路的外径小。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于所述压缩机另一端延伸出的回气管上的导管与所述回气管间相互焊接。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管路为铜管。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间依次由导通的管路所连接,由此形成一个导通回路,所述压缩机的出气端与所述冷凝器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延伸出的导通管路向所述压缩机的另一端方向折回,并缠绕于所述压缩机另一端延伸出的回气管上,继而连接至所述膨胀阀上。由于本技术的制冷系统可提高制冷剂冷凝后的过冷度,增加压缩机的吸气能力,从而提高压缩机的整体运行效率。文档编号F25B1/00GK2884052SQ20062000408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0日专利技术者赵立峰 申请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及蒸发器间依次由导通的管路所连接,由此形成一个导通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出气端与所述冷凝器的一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延伸出的导通管路向所述压缩机的另一端方向折回,并缠绕于所述压缩机另一端延伸出的回气管上,继而连接至所述膨胀阀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双峰凌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