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合装置,用于对轮胎的胎胚进行压合,压合装置包括:安装架;第一压合组件,第一压合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架上,以用于对胎胚的侧面进行压合;第二压合组件,第二压合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架上,以用于对胎胚的正面进行压合;其中,第一压合组件和第二压合组件同步运动以同时对胎胚进行压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合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合装置压合轮胎效率低的问题。
Compress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合装置。
技术介绍
用于工程车辆的轮胎简称工程胎,一般将规格为49英寸以上的工程胎称为巨胎。巨胎制备过程中需将胎体筒(由胎体帘布等胶料卷绕而成的直筒装胶部件)和胎圈组合在一起并贴合其他类型胶料形成轮胎胎胚,该过程在反包鼓上进行,称为反包成型。反包成型过程为保证胎圈、各类胶料间结合紧密,需要采用滚压装置对胎侧、胎面等部位进行压合。现有巨胎反包滚压装置一般在常规工程胎压辊的基础上进行放大设计,包含一对胎侧滚压轮和一对胎面滚压轮,由电机丝杆结构驱动进行分合运动和角度摆转,按照预先设定的工艺动作顺序,实现对胎胚上胎侧、胎面部位各种胶料的滚压、压实。然而,现有巨胎反包滚压装置中胎面压辊和侧压辊连在一起,两种压辊无法同时工作,影响反包成型的效率提升,且巨胎反包滚压装置受结构限制,只有一对胎面压辊,为保证压实胎胚,压辊工作时候,胎胚每旋转一周,只能移动不超过压辊宽度的距离,由于巨胎胎胚的规格大,其转速难以大幅提高,导致反包成型的滚压速度慢、时间长,影响轮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合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合装置压合轮胎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合装置,用于对轮胎的胎胚进行压合,压合装置包括:安装架;第一压合组件,第一压合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架上,以用于对胎胚的侧面进行压合;第二压合组件,第二压合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架上,以用于对胎胚的正面进行压合;其中,第一压合组件和第二压合组件同步运动以同时对胎胚进行压合。进一步地,第一压合组件包括:第一压辊14和第二压辊16,第一压辊14和第二压辊16均相对胎胚可移动地设置,以分别对胎胚的两个侧面进行压合。进一步地,第一压合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气缸,第一驱动气缸设置在安装架上;第一连杆组件,第一连杆组件与第一驱动气缸连接,第一连杆组件分别与第一压辊14和第二压辊16连接;其中,第一驱动气缸通过第一连杆组件驱动第一压辊14和第二压辊16同时靠近或远离胎胚。进一步地,第一压合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设置在安装架上;第一传动丝杠组件,第一传动丝杠组件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第一传动丝杠组件分别与第一压辊14和第二压辊16驱动连接,以在第一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同时驱动第一压辊14和第二压辊16相互靠近或远离地移动。进一步地,第二压合组件包括:第三压辊和第四压辊,第三压辊和第四压辊均相对胎胚可移动地设置,以分别对胎胚的正面进行压合。进一步地,第三压辊和第四压辊分别与安装架铰接连接,第二压合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部,第三驱动部包括:第三驱动气缸组件,第三驱动气缸组件与第三压辊和第四压辊均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三压辊和第四压辊同时靠近或远离胎胚。进一步地,第二压合组件还包括:第四驱动部,第四驱动部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设置在安装架上;第二传动丝杠组件,第二传动丝杠组件与第二驱动电机连接,第二传动丝杠组件与第三压辊和第四压辊均驱动连接,以在第二驱动电机的带动下,驱动第三压辊和第四压辊同时相互靠近或远离地移动。进一步地,压合装置还包括:第三压合组件,第三压合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架上;其中,第三压合组件与第二压合组件间隔地设置,以用于对同一个胎胚的正面上的不同位置进行压合或分别对不同的胎胚的正面进行压合。进一步地,第三压合组件包括:第五压辊和第六压辊,第五压辊和第六压辊均相对胎胚可移动地设置,以分别对胎胚的正面进行压合。进一步地,压合装置还包括:导轨组件,安装架可移动地设置在导轨组件上,以沿导轨组件的导向方向移动;其中,第一压合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架的顶部,第二压合组件和第三压合组件均与安装架的一侧铰接连接。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压合装置主要用于对轮胎成型前的胎胚进行压合,该压合装置包括第一压合组件和第二压合组件,第一压合组件用于对胎胚的两个侧面位置B和C区域压合,第二压合组件用于对胎胚的正面A处进行压合,第一压合组件和第二压合组件同时运动对胎胚进行压合,提高了压合轮胎的效率,节约了时间。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压合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压合装置的第一压合组件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压合装置的第一传动丝杠组件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压合装置的在工作位置和非工作位置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压合装置的第一压合组件工作过程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第一压合组件;11、第一连杆组件;12、第一传动丝杠组件;121、第一传动部;122、第二传动部;13、第一移动平台;14、第一压辊;15、第一驱动电机;16、第二压辊;20、第二压合组件;21、第三驱动气缸组件;22、第二传动丝杠组件;30、第三压合组件;40、安装架;50、导轨组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合装置,用于对轮胎的胎胚进行压合,请参考图1至图5,压合装置包括:安装架40;第一压合组件10,第一压合组件10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架40上,以用于对胎胚的侧面进行压合;第二压合组件20,第二压合组件20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架40上,以用于对胎胚的正面进行压合;其中,第一压合组件10和第二压合组件20同步运动以同时对胎胚进行压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合装置主要用于对轮胎成型前的胎胚进行压合,该压合装置包括第一压合组件10和第二压合组件20,第一压合组件10用于对胎胚的两个侧面位置B和C区域压合,第二压合组件20用于对胎胚的正面A处进行压合,第一压合组件10和第二压合组件20同时运动对胎胚进行压合,提高了压合轮胎的效率,节约了时间。第一压合组件10包括:第一压辊14和第二压辊16,第一压辊14和第二压辊16均相对胎胚可移动地设置,以分别对胎胚的两个侧面进行压合。第一压合组件10还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气缸,第一驱动气缸设置在安装架40上;第一连杆组件11,第一连杆组件11与第一驱动气缸连接,第一连杆组件11分别与第一压辊14和第二压辊16连接;其中,第一驱动气缸通过第一连杆组件11驱动第一压辊14和第二压辊16同时靠近或远离胎胚。第一压合组件10还包括:第二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5,第一驱动电机15设置在安装架40上;第一传动丝杠组件12,第一传动丝杠组件12与第一驱动电机15连接,第一传动丝杠组件12分别与第一压辊14和第二压辊16驱动连接,以在第一驱动电机15的带动下,同时驱动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合装置,用于对轮胎的胎胚进行压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装置包括:/n安装架(40);/n第一压合组件(10),所述第一压合组件(1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架(40)上,以用于对所述胎胚的侧面进行压合;/n第二压合组件(20),所述第二压合组件(2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架(40)上,以用于对所述胎胚的正面进行压合;/n其中,所述第一压合组件(10)和所述第二压合组件(20)同步运动以同时对所述胎胚进行压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合装置,用于对轮胎的胎胚进行压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装置包括:
安装架(40);
第一压合组件(10),所述第一压合组件(1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架(40)上,以用于对所述胎胚的侧面进行压合;
第二压合组件(20),所述第二压合组件(2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架(40)上,以用于对所述胎胚的正面进行压合;
其中,所述第一压合组件(10)和所述第二压合组件(20)同步运动以同时对所述胎胚进行压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合组件(10)包括:
第一压辊(14)和第二压辊(16),所述第一压辊(14)和所述第二压辊(16)均相对所述胎胚可移动地设置,以分别对所述胎胚的两个侧面进行压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合组件(10)还包括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
第一驱动气缸,所述第一驱动气缸设置在所述安装架(40)上;
第一连杆组件(11),所述第一连杆组件(11)与所述第一驱动气缸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组件(11)分别与第一压辊(14)和第二压辊(16)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气缸通过所述第一连杆组件(11)驱动所述第一压辊(14)和所述第二压辊(16)同时靠近或远离所述胎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合组件(10)还包括: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
第一驱动电机(15),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5)设置在所述安装架(40)上;
第一传动丝杠组件(12),所述第一传动丝杠组件(12)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5)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丝杠组件(12)分别与所述第一压辊(14)和所述第二压辊(16)驱动连接,以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5)的带动下,同时驱动所述第一压辊(14)和所述第二压辊(16)相互靠近或远离地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合组件(20)包括:
第三压辊和第四压辊,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守涛,刘坤,邬成亮,田素霞,卜庆勇,
申请(专利权)人: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