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学数学用抛物面演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教学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大学数学用抛物面演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大学的数学教学中,抛物面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讲解比较困难,一些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强,则对该知识点的掌握也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不利于学生对抛物面的理解,教学进度也受到影响。现阶段学校没有理想的装置可以直接,全面的对抛物面的运动进行演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学数学用抛物面演示装置。本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大学数学用抛物面演示装置,包括:底座底板,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设于所述底座底板的上方,所述支撑框架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形成演示腔体,演示组件,所属演示组件包括第一演示体和第二演示体,所述第一演示体和所述第二演示体设于所述演示腔体内,所述底座底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支撑框架的两侧与上表面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演示体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演示体设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学数学用抛物面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底板(100);/n支撑框架(200),设于所述底座底板(100)的上方,所述支撑框架(200)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底板(10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形成演示腔体(300);/n演示组件(1),包括第一演示体(11)和第二演示体(12),所述第一演示体(11)和所述第二演示体(12)设于所述演示腔体(300)内,所述底座底板(100)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限位部(101),所述支撑框架(200)的两侧与上表面设有第二限位部(201),所述第一演示体(11)设有第一配合部(111),所述第二演示体(12)设有第二配合部(12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学数学用抛物面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底板(100);
支撑框架(200),设于所述底座底板(100)的上方,所述支撑框架(200)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底板(10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形成演示腔体(300);
演示组件(1),包括第一演示体(11)和第二演示体(12),所述第一演示体(11)和所述第二演示体(12)设于所述演示腔体(300)内,所述底座底板(100)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限位部(101),所述支撑框架(200)的两侧与上表面设有第二限位部(201),所述第一演示体(11)设有第一配合部(111),所述第二演示体(12)设有第二配合部(121),所述第一配合部(111)适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201),所述第二配合部(121)适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0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01),所述第一演示体(11)与所述第二演示体(12)分别横向和竖向的相错设置在所述演示腔体(300)内,所述第一演示体(11)和所述第二演示体(12)通过所述第一限位部(10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01)在所述底座底板(100)与所述支撑框架(200)之间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学数学用抛物面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演示体(11)和所述第二演示体(12)均包括助力装置(2),所述第一演示体(11)包括第一演示本体(3),所述第二演示体(12)包括第二演示本体(4),所述第一演示本体(3)和所述第二演示本体(4)均为柱体,所述第一演示本体(3)适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01),所述第二演示本体(4)适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0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2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学数学用抛物面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底板(100)上表面的所述第一限位部(101)为盲孔,所述支撑框架(200)的两侧与上表面的所述第二限位部(201)为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学数学用抛物面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装置(2)包括有转动盘(21)和推杆(22),所述转动盘(21)为柱体圆盘,所述推杆(22)等距的环形设置在所述转动盘(21)上,所述转动盘(21)与所述推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