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重复节能空心砖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重复节能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可重复节能空心砖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土砖指土家、苗族地区用粘土制成的砖,其呈长方体,厚约13厘米,长约30厘米,宽约16厘米,其制法:先用木板制成砖模,挖粘土填于模具内,用木棰夯实,拆下模具,将砖坯晒干即成,此砖可保持数十年不坏,且挡风雨,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房子的更新换代,以前由土砖建造的房子已经不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了,因此许多的土房子都被拆除了,由此产生了很多的拆迁没用的土砖。空心砖是建筑行业常用的墙体主材,由于质轻、消耗原材少等优势,已经成为国家建筑部门首先推荐的产品,与红砖差不多,空心砖的常见制造原料是粘土和煤渣灰。现有技术中一般农村处理土砖的方法都是堆放在一边或者用来填坑等无法创造经济价值的方式,堆放的土砖不仅占据很多的空间,而且下雨的话会使得路面非常滑,生产空心砖通常都需要制作土砖的粘土,然而一般这些粘土都是通过高价购买,这样就增加了空心砖的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一般农村处理土砖的方法都是堆放在一边或者用来填坑等无法创造经济价值的方式,堆放的土砖不仅占据很多的空间,而且下雨的话会使得路面非常滑,生产空心砖通常都需要制作土砖的粘土,然而一般这些粘土都是通过高价购买,这样就增加了空心砖的制作成本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重复节能空心砖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可重复节能空心砖烧制装置,包括主框架,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重复节能空心砖烧制装置,包括主框架(1)和控制显示屏(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次破碎机构(3),二次破碎机构(4),混合机构(5)和塑型烧制机构(6);主框架(1)左端中部设置有控制显示屏(2);主框架(1)内顶部设置有一次破碎机构(3);主框架(1)内中部设置有二次破碎机构(4),并且二次破碎机构(4)中右顶部与一次破碎机构(3)相连接;主框架(1)内左底部设置有混合机构(5),并且混合机构(5)左部与二次破碎机构(4)相连接;主框架(1)内右底部设置有塑型烧制机构(6),并且塑型烧制机构(6)左顶部与二次破碎机构(4)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重复节能空心砖烧制装置,包括主框架(1)和控制显示屏(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次破碎机构(3),二次破碎机构(4),混合机构(5)和塑型烧制机构(6);主框架(1)左端中部设置有控制显示屏(2);主框架(1)内顶部设置有一次破碎机构(3);主框架(1)内中部设置有二次破碎机构(4),并且二次破碎机构(4)中右顶部与一次破碎机构(3)相连接;主框架(1)内左底部设置有混合机构(5),并且混合机构(5)左部与二次破碎机构(4)相连接;主框架(1)内右底部设置有塑型烧制机构(6),并且塑型烧制机构(6)左顶部与二次破碎机构(4)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重复节能空心砖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次破碎机构(3)包括土砖通道(301),第一土砖(302),钢板传送带(303),第二土砖(304),第一传动轮(305),第二传动轮(306),第三传动轮(307),第一传动杆(308),第二传动杆(309),第三传动杆(3010),第一滑块(3011),第一弹簧(3012),第一柔性支撑板(3013),第一锯齿状冲刀盘(3014),第二滑块(3015),第二弹簧(3016),第二柔性支撑板(3017),第二锯齿状冲刀盘(3018),第一滑轨(3019),第二滑轨(3020)和固定支撑板(3021);土砖通道(301)底端下方设置有第一土砖(302);第一土砖(302)底端与钢板传送带(303)相连接;钢板传送带(303)顶端中左部设置有第二土砖(304);钢板传送带(303)前端右部与第一传动轮(3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305)顶端上方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306)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306)左上方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307)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307)前端中部与第一传动杆(3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杆(308)后端底部与第二传动杆(309)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杆(309)后端底部与第三传动杆(3010)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杆(3010)后端右部设置有第一滑块(3011);第三传动杆(3010)后端左部设置有第二滑块(3015);第一滑块(3011)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一弹簧(3012);第一滑块(3011)外表面后部与第一滑轨(3019)进行滑动连接;第一弹簧(3012)外侧设置有第一柔性支撑板(3013),并且第一柔性支撑板(3013)顶端与第一滑块(3011)相连接;第一弹簧(3012)底端设置有第一锯齿状冲刀盘(3014),并且第一锯齿状冲刀盘(3014)顶部与第一柔性支撑板(3013)相连接;第二滑块(3015)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二弹簧(3016);第二滑块(3015)外表面后部与第二滑轨(3020)进行滑动连接;第二弹簧(3016)外侧设置有第二柔性支撑板(3017),并且第二柔性支撑板(3017)顶端与第二滑块(3015)相连接;第二弹簧(3016)底端设置有第二锯齿状冲刀盘(3018),并且第二锯齿状冲刀盘(3018)顶部与第二柔性支撑板(3017)相连接;第一滑轨(3019)外表面后部与固定支撑板(3021)相连接,并且固定支撑板(3021)前端中部与第三传动杆(3010)相连接,而且固定支撑板(3021)前端左部与第二滑轨(3020)相连接;土砖通道(301)左端中底部和外表面顶部均与主框架(1)相连接;第一传动轮(305)左下方与二次破碎机构(4)相连接;第二传动轮(306)后端中部与主框架(1)相连接;第三传动轮(307)后端中部与主框架(1)相连接;固定支撑板(3021)顶部与主框架(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重复节能空心砖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二次破碎机构(4)包括电机(401),第四传动轮(402),第五传动轮(403),第一锥齿轮(404),第二锥齿轮(405),第三锥齿轮(406),第四锥齿轮(407),第六传动轮(408),第七传动轮(409),第一研磨辊(4010),第八传动轮(4011),第一旋转切刀(4012),第九传动轮(4013),第二旋转切刀(4014),第十传动轮(4015),圆辊(4016),第十一传动轮(4017),第二研磨辊(4018),挡板(4019),第一收集框(4020)和自关断出料管(4021);电机(401)前端中部与第四传动轮(402)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402)右上方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403)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403)前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4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403)右侧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4015)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锥齿轮(404)前端底部与第二锥齿轮(405)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405)底端与第三锥齿轮(4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406)底端后部与第四锥齿轮(407)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407)后端中部与第六传动轮(408)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408)右侧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409)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409)后端中部与第一研磨辊(4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409)右上方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4011)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4011)后端中部与第一旋转切刀(4012)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4011)右侧通过皮带与第九传动轮(4013)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4013)后端中部与第二旋转切刀(4014)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4015)后端中部与圆辊(4016)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4015)右下方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4017)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4017)后端中部与第二研磨辊(4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研磨辊(4018)右侧设置有挡板(4019);挡板(4019)底端左部与第一收集框(4020)相连接;第一收集框(4020)左底部设置有自关断出料管(4021);电机(401)底端与主框架(1)相连接;第四传动轮(402)底端下方与混合机构(5)相连接;第九传动轮(4013)右上方与第一传动轮(305)相连接;第九传动轮(4013)左下方与塑型烧制机构(6)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4017)右下方与塑型烧制机构(6)相连接;挡板(4019)右侧与主框架(1)相连接;第一收集框(4020)右端与塑型烧制机构(6)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重复节能空心砖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混合机构(5)包括第十二传动带(501),第五锥齿轮(502),第六锥齿轮(503),第十三传动轮(504),第十四传动轮(505),第一平齿轮(506),旋转底座(507),可微变形柱(508),第三弹簧(509),第二平齿轮(5010),支撑旋转座(5011),转盘(5012),第二收集框(5013),第一搅拌(5014),第二搅拌(5015),第三搅拌(5016),出料口(5017),电动闸门(5018),混合舱(5019),进水口(5020),粘土进料管(5021)和混合物出料管(5022);第十二传动带(501)前端中部与第五锥齿轮(502)进行转动连接;第五锥齿轮(502)前端底部与第六锥齿轮(503)进行啮合;第六锥齿轮(503)底端与第十三传动轮(504)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三传动轮(504)右侧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505)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四传动轮(505)顶端与第一平齿轮(5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平齿轮(506)右下方设置有旋转底座(507);旋转底座(507)顶端中部设置有可微变形柱(508);旋转底座(507)顶部与第三弹簧(509)相连接,并且第三弹簧(509)外表面与可微变形柱(508)相连接;可微变形柱(508)顶端与第二平齿轮(5010)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平齿轮(5010)底端与第三弹簧(509)相连接;第二平齿轮(5010)顶端与支撑旋转座(50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