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环绕嵌入式的小型栽培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33922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环绕嵌入式的小型栽培槽,属于园艺栽培技术领域。其包括蓄水槽、基质槽和农用薄膜,所述农用薄膜包括第一层农用薄膜和第二层农用薄膜,所述蓄水槽由至少4块水泥空心砖围绕成矩形结构,所述水泥空心砖的空腔与种植田的地面垂直;所述蓄水槽的底端位于种植田的地面以下15‑20cm并呈水平,所述蓄水槽的顶端与种植田的地面平齐或高于地面2‑3cm;所述基质槽位于所述蓄水槽的内部,所述基质槽的底部与所述蓄水槽的底端平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小型栽培槽,可以节省栽培基质,减少基质更换成本和工作量,且建设成本低,易建易拆,不破坏生态环境,适用于浅根系类的蔬菜作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环绕嵌入式的小型栽培槽,属于园艺栽培

技术介绍
目前生产中用到的栽培槽是采用实心砖与水泥共同砌成,它需要将地面硬化,其规格通常为90-100cm宽,30-40cm深,其建设成本较高,且一旦建成,便难以拆除。当基质槽的填充物某些盐份过高时,由于栽培槽底的不透水性的限制,盐份无法渗透到下层土层排除掉,同样也基质里的农药残留也无法排除,这是目前栽培槽基质生态复杂化,种植作物病虫害增多,农药残留无法排除的重要原因。同时,栽培槽宽度较大,对于一些根系较浅且种植密度较稀的作物,在肥水管理上,往往是供大于求,造成浪费。此外,目前的栽培槽槽体较大,需要填充基质量较多,成本较高,且更换基质费工费时,这种更换基质的不便常常使得基质更换工作不能及时进行,造成栽培基质负荷过高,严重影响农产品的品质。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简单、高效、低成本的栽培槽,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环绕嵌入式的小型栽培槽。本技术的小型栽培槽,可以节省栽培基质,减少基质更换成本和工作量,方便排除基质多余的盐份和残留的农药,且建设成本低,易建易拆,不破坏生态环境。对于一些种植密度较稀的作物更能节省肥水。本技术适用于浅根系类的蔬菜作物,有利于控制栽培过程中水肥管理。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环绕嵌入式的小型栽培槽,包括蓄水槽、基质槽和农用薄膜,所述农用薄膜包括第一层农用薄膜和第二层农用薄膜,所述蓄水槽由至少4块水泥空心砖围绕成矩形结构,所述水泥空心砖的空腔与种植田的地面垂直;所述蓄水槽的底端位于种植田的地面以下15-20cm并呈水平,所述蓄水槽的顶端与种植田的地面平齐或高于地面2-3cm;所述基质槽位于所述蓄水槽的内部,所述基质槽的底部与所述蓄水槽的底端平齐;所述第一层农用薄膜铺设在所述蓄水槽的底端,并四周从所述空心砖外侧向上延伸,且高于所述蓄水槽的顶部5-10cm;所述第二层农用薄膜铺设在所述基质槽的底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层农用薄膜的上方,并从所述所述空心砖内侧与所述基质槽的外侧之间向上延伸,且高于所述基质槽的顶部5-10cm;所述第二层农用薄膜上方盛装基质,所述第二层农用薄膜用于将所述基质与水泥空心砖隔离。本技术的栽培槽的四周为蓄水槽,蓄水槽由多个水泥空心砖围绕而成,形成了水环绕的结构,夏季可降低基质与作物根系的温度,为根系形成一个良好的根际环境,既减少了根系问题的发生,又增强了作物的抗性。同时,在田间个别植株干旱时,从蓄水槽里取水浇灌也很方便。基质槽内部设有农用薄膜,作为隔离层,在今后的基质更换中,可通过提起农用薄膜直接将基质取出,省工省事,解决了再次更换基质费工费时的老大难问题。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基质槽的宽度为30-60cm,深度为15-20cm。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基质槽的体积是普通栽培槽的1/4-1/5,不仅体积小巧,使得作物根际相对集中,便于水肥的充分吸收,节约水肥用量,而且大量地节省了基质用量,减少了更换基质的工作量和成本。进一步,所述第一层农用薄膜和第二层农用薄膜的厚度≥1mm。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厚度≥1mm的农用薄膜,更加结实耐用,韧性好不易被损坏,可以更好地蓄水和防止水分渗漏,真正起到蓄水和隔离的作用。此外,更换基质时也才可以利用结实的农膜将基质从基质槽中提出来,实现轻松、干净彻底更换基质的目的。进一步,所述水泥空心砖的规格为长39cm×宽19cm×高19cm。采用上述进一步有有益效果是:水泥空心砖具有可渗透性与轻便性,长度与宽度符合上述要求,才能更稳定地起到支撑力的作用;高度符合上述要求,才能盛装足够厚度的基质,才可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进一步,所述第一层农用薄膜高于所述蓄水槽的顶部8cm。进一步,所述第二层农用薄膜高于所述基质槽的顶部8cm。本技术的水环绕嵌入式的小型栽培槽的构建方法:在大棚中,将种植行挖成“凹”形栽培槽状,呈底部水平的上端开口矩形体,然后铺上第一层农用薄膜与“凹”形栽培槽壁贴合,且高于栽培槽顶部5-10cm,再在第一层农用薄膜上沿着“凹”形栽培槽壁放置水泥空心砖,由至少4块水泥空心砖围绕成矩形结构,形成蓄水槽,其中,水泥空心砖的空腔与种植田的地面垂直。蓄水槽的内部,即为基质槽。在基质槽的底端、第一层农用薄膜的上方铺设第二层农用薄膜。第二层农用薄膜从所述所述空心砖内侧与所述基质槽的外侧之间向上延伸,呈上端开口矩形体,且开口处高于所述基质槽的顶部5-10cm。第二层农用薄膜上方盛装基质,第二层农用薄膜用于将基质与水泥空心砖隔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栽培槽,建设成本低,易建易拆,不破坏生态环境。2.本技术的栽培槽体积小巧,节省了基质用量,降低生产成本。3.基质槽内部设有农用薄膜,作为隔离层,在今后的基质更换中,可通过提起农用薄膜直接将基质取出,省工省事,解决了再次更换基质费工费时的老大难问题。4.本技术的栽培槽具有水环绕的结构,夏季可降低基质与作物根系温度,为根系形成一个良好的根际环境,既减少了根系问题的发生,又增强了作物的抗性。同时,在田间个别植株干旱时,从蓄水槽里取水浇灌也很方便。5.本技术的栽培槽的槽体两端可以根需要打开,如需要对基质槽进行浸泡式消毒或过滤基质中有害物质时,可在工作结束后,在栽培槽的两端挖一条排水沟,取出基质槽两端的水泥空心砖将水放出,最后将水泥空心砖复原即可,非常方便。6.本技术市场前景广阔,适合规模化应用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水环绕嵌入式的小型栽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A-A向剖面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蓄水槽,2、基质槽,3、水泥空心砖,4、第一层农用薄膜,5、第二层农用薄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一种水环绕嵌入式的小型栽培槽,包括蓄水槽1、基质槽2和农用薄膜,所述农用薄膜包括第一层农用薄膜4和第二层农用薄膜5,所述蓄水槽1由至少4块水泥空心砖3围绕成矩形结构,所述水泥空心砖3的空腔与种植田的地面垂直;所述蓄水槽1的底端位于种植田的地面以下15-20cm并呈水平,所述蓄水槽1的顶端与种植田的地面平齐或高于地面2-3cm;所述基质槽2位于所述蓄水槽1的内部,所述基质槽2的底部与所述蓄水槽1的底端平齐;所述第一层农用薄膜4铺设在所述蓄水槽1的底端,并四周从所述空心砖3外侧向上延伸,且高于所述蓄水槽1的顶部5-10cm;所述第二层农用薄膜5铺设在所述基质槽2的底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层农用薄膜1的上方,并从所述所述空心砖3内侧与所述基质槽2的外侧之间向上延伸,且高于所述基质槽2的顶部5-10cm;所述第二层农用薄膜5上方盛装基质,所述第二层农用薄膜5用于将所述基质与水泥空心砖4隔离。所述基质槽2的宽度为30-60cm,深度为15-20cm。所述第一层农用薄膜4和第二层农用薄膜5的厚度≥1mm。所述水泥空心砖3的规格为长39cm×宽19cm×高19cm。所述第一层农用薄膜4高于所述蓄水槽1的顶部8cm。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环绕嵌入式的小型栽培槽,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槽(1)、基质槽(2)和农用薄膜,所述农用薄膜包括第一层农用薄膜(4)和第二层农用薄膜(5),所述蓄水槽(1)由至少4块水泥空心砖(3)围绕成矩形结构,所述水泥空心砖(3)的空腔与种植田的地面垂直;所述蓄水槽(1)的底端位于种植田的地面以下15‑20cm并呈水平,所述蓄水槽(1)的顶端与种植田的地面平齐或高于地面2‑3cm;所述基质槽(2)位于所述蓄水槽(1)的内部,所述基质槽(2)的底部与所述蓄水槽(1)的底端平齐;所述第一层农用薄膜(4)铺设在所述蓄水槽(1)的底端,并四周从所述空心砖(3)外侧向上延伸,且高于所述蓄水槽(1)的顶部5‑10cm;所述第二层农用薄膜(5)铺设在所述基质槽(2)的底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层农用薄膜(4)的上方,并从所述所述空心砖(3)内侧与所述基质槽(2)的外侧之间向上延伸,且高于所述基质槽(2)的顶部5‑10cm;所述第二层农用薄膜(5)上方盛装基质,所述第二层农用薄膜(5)用于将所述基质与水泥空心砖(3)隔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环绕嵌入式的小型栽培槽,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槽(1)、基质槽(2)和农用薄膜,所述农用薄膜包括第一层农用薄膜(4)和第二层农用薄膜(5),所述蓄水槽(1)由至少4块水泥空心砖(3)围绕成矩形结构,所述水泥空心砖(3)的空腔与种植田的地面垂直;所述蓄水槽(1)的底端位于种植田的地面以下15-20cm并呈水平,所述蓄水槽(1)的顶端与种植田的地面平齐或高于地面2-3cm;所述基质槽(2)位于所述蓄水槽(1)的内部,所述基质槽(2)的底部与所述蓄水槽(1)的底端平齐;所述第一层农用薄膜(4)铺设在所述蓄水槽(1)的底端,并四周从所述空心砖(3)外侧向上延伸,且高于所述蓄水槽(1)的顶部5-10cm;所述第二层农用薄膜(5)铺设在所述基质槽(2)的底端且位于所述第一层农用薄膜(4)的上方,并从所述所述空心砖(3)内侧与所述基质槽(2)的外侧之间向上延伸,且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凤琼贺申魁陈宜超王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