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压缩机用储液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315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合理、经济实用的制冷压缩机用储液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冷压缩机用储液罐,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分为上管体和下管体,所述上管体与下管体间设置有缩径段管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整体结构,消除了因焊接而经常发生的泄漏现象;并且因为省略了焊接工艺,有效的降低了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系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的储液罐。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冰箱、空调机的压缩机储液罐是安装在压缩机与热交换器之间,制冷过程中吸收及储存制冷剂的单元。通常压缩机通过吸气管吸入冷媒。但由蒸发器来的是饱和的或过热冷媒气体,其中有时会含有较多的液体。为确保安全,预防过量的液体进入气缸,一般在压缩机吸气管处设有储液罐,来分离未完全气化的液态冷媒。现有技术中的储液罐经焊接形成,在焊缝处经常会发生泄漏,因焊接破坏原材料的涂层而使其焊接表面易发生氧化反应;并且采用焊接工艺直接导致原材料费的上涨;使用焊接工艺将储液罐上、下直径不同的两部分连接在一起,造成罐体内上、下两部分直径变化没有过度,从而造成液体流量不通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经济实用的制冷压缩机用储液罐。本技术制冷压缩机用储液罐,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分为上管体和下管体,所述上管体与下管体间设置有缩径段管体。本技术所述上管体设置有第二缩径段管体。本技术所述上管体直径小于所述下管体直径。本技术所述上管体、下管体和缩径段管体为同一管体构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了整体结构,消除了因焊接而经常发生的泄漏现象;2.本技术省略了焊接工艺,有效的降低了制造成本; 3.本技术使用整管加工为上、下两部分,使上、下两部分直径变化有缓冲过度,可以使液体流通畅快,4.本技术省略了焊接工艺,避免了因焊接而造成的对管材内外的破坏,从而避免破坏的内外的氧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图1所示,管体分为下管体1和上管体2,上管体2与下管体1间设置有缩径段管体3。上管体、下管体和缩径段管体为同一管体构成,下管体经缩径工艺形成缩径段后产生上管体,所以上管体直径小于下管体直径。实施例2如图2所示,管体分为下管体1和上管体2,上管体2与下管体1间设置有缩径段管体3,上管体2设置有第二缩径段管体4。为了将粗管体(下管体)变化到细管体(上管体)的变化过程得到有效的缓释,在结构上设计两个缩径段,可以使液体流通更为畅快。权利要求1.一种制冷压缩机用储液罐,包括管体,其特征是,所述管体分为上管体和下管体,所述上管体与下管体间设置有缩径段管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压缩机用储液罐,其特征是,所述上管体设置有第二缩径段管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压缩机用储液罐,其特征是,所述上管体直径小于所述下管体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压缩机用储液罐,其特征是,所述上管体、下管体和缩径段管体为同一管体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结构合理、经济实用的制冷压缩机用储液罐。本技术制冷压缩机用储液罐,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分为上管体和下管体,所述上管体与下管体间设置有缩径段管体。本技术采用了整体结构,消除了因焊接而经常发生的泄漏现象;并且因为省略了焊接工艺,有效的降低了制造成本。文档编号F25B43/00GK2757050SQ200420056879公开日2006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1日专利技术者郑甲仲 申请人:京盛机电(天津)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压缩机用储液罐,包括管体,其特征是,所述管体分为上管体和下管体,所述上管体与下管体间设置有缩径段管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甲仲
申请(专利权)人:京盛机电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