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及led数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220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壳体及led数码管,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若干笔段容腔,所述笔段容腔中设置一遮光挡墙,所述遮光挡墙沿所述笔段容腔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遮光挡墙将所述笔段容腔划分成两个安装区域,每一所述安装区域内对应设置一个led光源,所述遮光挡墙的顶部延伸到所述led光源的发光区域内,以使所述led光源靠近所述遮光挡墙一侧的出光高度与所述笔段容腔同一侧的侧壁高度相等。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笔段容腔内设置遮光挡墙,并使遮光挡墙的顶部延伸到led光源的发光区域内,在遮光作用下调节led光源的出光高度,使led光源靠近遮光挡墙一侧的出光高度与笔段容腔同一侧的侧壁高度相等,这样解决传统双显示光源会出现重影现象的问题。

A kind of shell and LED digital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体及led数码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led
,特别涉及一种壳体及led数码管。
技术介绍
七段数码管是指采用七个显示笔段来显示一个数字的一种显示器件,七个显示笔段分别用a、b、c、d、e、f和g来表示。每个显示笔段分别设置有显示光源,通过控制七个显示笔段的显示光源的亮/熄来使数码管显示对应的数字。其中,led数码管的显示光源为led光源,每一显示笔段在led数码管壳体上对应设有一笔段容腔,显示光源容设在对应的笔段容腔当中,led数码管的面板盖设在led数码管壳体上。目前led数码管的每个显示笔段采用一颗或两颗led贴片灯,当led数码管的笔段采用一颗LED贴片灯为显示光源时,存在笔段两端偏暗而造成亮度不匀现象,因此目前大多采用双显示光源(即每个显示笔段采用两颗led贴片灯),但双显示光源虽然不会出现亮度不匀现象,但在盖上非透明面板时会出现重影的现象(如图1所示)。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壳体及led数码管,以解决现有技术当中的双显示光源会出现重影现象的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当中的一种壳体,其上设置有若干笔段容腔,所述笔段容腔中设置一遮光挡墙,所述遮光挡墙沿所述笔段容腔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遮光挡墙将所述笔段容腔划分成两个安装区域,每一所述安装区域内对应设置一个led光源,所述遮光挡墙的顶部延伸到所述led光源的发光区域内,以使所述led光源靠近所述遮光挡墙一侧的出光高度与所述笔段容腔同一侧的侧壁高度相等。进一步地,所述遮光挡墙设置于所述笔段容腔的中心位置上。进一步地,所述遮光挡墙的高度满足以下条件式:其中,HC为所述遮光挡墙的高度,Hb和Ha分别为所述笔段容腔中的两个所述led光源靠近所述遮光挡墙一侧的出光高度,a和b分别为所述笔段容腔中的两个所述led光源与所述遮光挡墙之间的距离,L为所述笔段容腔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遮光挡墙从所述笔段容腔的底部朝向所述笔段容腔的出光窗口延伸。进一步地,所述遮光挡墙连接在所述笔段容腔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遮光挡墙与所述笔段容腔的侧壁连接的端部的厚度大于所述遮光挡墙的中间部位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遮光挡墙的中间部位与其端部之间采用圆弧光滑过渡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led数码管,包括面板及led灯板,所述led灯板上设有若干led光源,所述led数码管还包括上述的壳体,所述led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led光源容设于所述壳体的笔段容腔当中,所述面板盖设于所述壳体上,以遮盖所述笔段容腔的出光窗口。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笔段容腔内设置遮光挡墙,并使遮光挡墙的顶部延伸到led光源的发光区域内,在遮光作用下调节led光源的出光高度,使led光源靠近遮光挡墙一侧的出光高度与笔段容腔同一侧的侧壁高度相等,这样解决传统双显示光源会出现重影现象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壳体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壳体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当中提高的遮光挡墙高度不足时的出光效果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当中提高的遮光挡墙过高时的出光效果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当中提高的遮光挡墙处于最佳高度时的出光效果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笔段容腔的立体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壳体;11、笔段容腔;12、遮光挡墙;111、出光窗口;112、安装区域;20、led光源。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壳体10,其上设置有若干笔段容腔11,若干笔段容腔11组成至少一个“8”字形结构,笔段容腔11中设置一遮光挡墙12,遮光挡墙12设置于笔段容腔11的中心位置上,且遮光挡墙12连接在笔段容腔1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侧壁之间,即遮光挡墙12沿笔段容腔11的宽度方向布置,同时遮光挡墙12从笔段容腔11的底部朝向笔段容腔11的出光窗口111延伸,即遮光挡墙12底部与笔段容腔11底部平齐共面,遮光挡墙12将笔段容腔11划分成两个安装区域112。其中,每一安装区域112内可对应设置一个led光源,遮光挡墙12的顶部延伸到led光源的发光区域内,以使led光源靠近遮光挡墙12一侧的出光高度与笔段容腔11同一侧的侧壁高度相等。请参阅图3-图5,led光源20靠近遮光挡墙12一侧的光线将被遮光挡墙12部分遮挡,只有高过遮光挡墙12的光线才能够顺利通过,并最终射向笔段容腔11的出光窗口111,这样就提高了出光高度,避免发生重影现象。可以理解的,当遮光挡墙12的高度不够时,出光高度提高有限,依然会存在重影现象(如图3所示),而遮光挡墙12的过高时,出光高度提高过大,这样会导致光线无法覆盖整个出光窗口111(即出光面过小),最终会导致笔段出现中间亮边缘暗的亮度不均匀现象(如图4所示),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为,如图5所示,led光源20靠近遮光挡墙12一侧的出光高度(Hb/Ha)与笔段容腔11同一侧的侧壁高度相等,即左侧led光源的右侧出光高度(Hb)与笔段容腔11右侧的侧壁高度相等,而右侧led光源的左侧出光高度(Ha)与笔段容腔11左侧的侧壁高度相等,这样即可以解决重影现象,也能够使光线覆盖整个出光窗口111,保证亮度均匀,从而达到最佳出光效果。为了达到最佳出光效果,遮光挡墙12的高度满足以下条件式:其中,HC为遮光挡墙12的高度,Hb和Ha分别为笔段容腔11中的两个led光源20靠近遮光挡墙12一侧的出光高度(即笔段容腔11两侧壁的高度),a和b分别为笔段容腔11中的两个led光源20与遮光挡墙12之间的距离,L为笔段容腔11的长度,式中的Hb、Ha、a和b均为已知值,可以从设计图当中直接获取得到。请参阅图5,上述公式(1)的推导过程如下:另外,将公式(2)和公式(3)相加得出: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式(1)适用于壳体10顶部为弧面、平面或斜面的情形(即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体,其上设置有若干笔段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段容腔中设置一遮光挡墙,所述遮光挡墙沿所述笔段容腔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遮光挡墙将所述笔段容腔划分成两个安装区域,每一所述安装区域内对应设置一个led光源,所述遮光挡墙的顶部延伸到所述led光源的发光区域内,以使所述led光源靠近所述遮光挡墙一侧的出光高度与所述笔段容腔同一侧的侧壁高度相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其上设置有若干笔段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段容腔中设置一遮光挡墙,所述遮光挡墙沿所述笔段容腔的宽度方向布置,所述遮光挡墙将所述笔段容腔划分成两个安装区域,每一所述安装区域内对应设置一个led光源,所述遮光挡墙的顶部延伸到所述led光源的发光区域内,以使所述led光源靠近所述遮光挡墙一侧的出光高度与所述笔段容腔同一侧的侧壁高度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挡墙设置于所述笔段容腔的中心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挡墙的高度满足以下条件式:



其中,HC为所述遮光挡墙的高度,Hb和Ha分别为所述笔段容腔中的两个所述led光源靠近所述遮光挡墙一侧的出光高度,a和b分别为所述笔段容腔中的两个所述led光源与所述遮光挡墙之间的距离,L为所述笔段容腔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平平罗军黄育志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恒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