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本申请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Micro-LED(MicroLightEmittingDiode,微型发光二极管)是将传统发光二极管芯片尺寸微缩至100微米以下,然后通过转移技术,将红绿蓝三色芯片批量式转移至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背板上形成阵列结构,芯片的正负极与背板源极和漏极连接,红绿蓝像素经由电路控制其亮暗程度达到全彩显示的目。Micro-LED具有自发光、不易受水汽、氧气或高温影响等优点。现有技术中,Micro-LED在应用大屏幕甚至超大屏幕(例如大于100平方米)时,由于Micro-LED显示面板的的边框较大,屏幕单元拼接时会留有较大的黑色非发光区,影响用户视觉体验。因此,亟需一种显示面板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以解决大屏拼接时,留有较大的黑色非发光区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位于所述第一衬底上的第一电源线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源线层上的至少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一电源线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衬底的第一边缘的第一引线;位于所述第一衬底的第二边缘的第二引线;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包括第二衬底、位于所述第二衬底远离所述发光器件一侧的第二电源线层,所述第二电源线层包括:第一扇出走线区,包括第一扇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位于所述第一衬底上的第一电源线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源线层上的至少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一电源线层包括:/n位于所述第一衬底的第一边缘的第一引线;/n位于所述第一衬底的第二边缘的第二引线;/n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包括第二衬底、位于所述第二衬底远离所述发光器件一侧的第二电源线层,所述第二电源线层包括:/n第一扇出走线区,包括第一扇出走线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三边缘的第三引线;/n第二扇出走线区,包括第二扇出走线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四边缘的第四引线;/n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一衬底沿所述第一边缘的侧垂面上,将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四引线电连接;/n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二衬底沿所述第二边缘的侧垂面上,将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三引线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包括第一衬底、位于所述第一衬底上的第一电源线层、位于所述第一电源线层上的至少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一电源线层包括:
位于所述第一衬底的第一边缘的第一引线;
位于所述第一衬底的第二边缘的第二引线;
第二基板,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发光器件的一侧,包括第二衬底、位于所述第二衬底远离所述发光器件一侧的第二电源线层,所述第二电源线层包括:
第一扇出走线区,包括第一扇出走线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三边缘的第三引线;
第二扇出走线区,包括第二扇出走线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四边缘的第四引线;
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一衬底沿所述第一边缘的侧垂面上,将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四引线电连接;
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位于所述第二衬底沿所述第二边缘的侧垂面上,将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三引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线从所述第一边缘垂直引出,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源线层中的扫描线共线;
所述第二引线从所述第二边缘垂直引出,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源线层中的数据线共线;
所述第三引线从所述第三边缘垂直引出,以及与所述第一扇出走线电连接;
所述第四引线从所述第四边缘垂直引出,以及与所述第二扇出走线电连接;
所述第一边缘垂直于所述第二边缘,所述第三边缘垂直于所述第四边缘;
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四边缘对应,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第三边缘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四引线关于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第二衬底的对称面对称;
所述第二引线与所述第三引线关于所述第一衬底与所述第二衬底的对称面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线、所述第二引线、所述第三引线、以及所述第四引线的长度小于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器件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包括Micro-LED、Mini-LED。
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其中,相邻两个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器件的间距小于任一所述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贝,樊勇,柳铭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