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面板,第一显示区的光透过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光透过率;光路转换组件,光路转换组件包括光路转换面、光透射面、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光路转换面用于将由光透射面入射的光线转换至光出射面出射,以及将由光入射面入射的光线转换至光透射面出射;第二显示面板,第二显示面板用于向第一显示区进行显示补偿。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实现显示装置的至少部分区域可透光且可显示,并能够减小该区域与其他显示区域的显示差异。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用户对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电子设备的全面屏显示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由于需要集成诸如前置摄像头、听筒以及红外感应元件等。现有技术中,可通过在显示屏上设置透光显示区,外界光线可通过屏幕上的透光显示区进入位于屏幕下方的感光元件。但是这些电子设备的透光显示区与其他正常显示区之间具有显示差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实现显示装置的至少部分区域可透光且可显示,并能够减小该区域与其他显示区域的显示差异。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光透过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光透过率;光路转换组件,背向第一显示面板出光侧的一侧对应第一显示区设置,光路转换组件包括光路转换面、光透射面、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光透射面朝向第一显示区的背向第一显示面板出光侧的一侧,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呈夹角设置,且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中一者与光透射面在光路转换面两侧相背设置,光出射面与光入射面及光透射面相连接,光路转换面用于将由光透射面入射的光线转换至光出射面出射,以及将由光入射面入射的光线转换至光透射面出射;第二显示面板,第二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朝向光入射面,第二显示面板用于向第一显示区进行显示补偿。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像素单元,第一像素单元位于第一显示区,每个第一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发光子像素;第二显示面板具有第三显示区,第二显示面板包括第三发光子像素,第三发光子像素位于第三显示区,其中,第一发光子像素形成第一发光像素排布结构,第三发光子像素形成第三发光像素排布结构,第三发光像素排布结构经由光路转换组件在第一显示区的投影与第一发光像素排布结构互补设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每个第一像素单元还包括第一透光子单元,第一透光子单元形成第一透光子单元排布结构,第三发光像素排布结构经由光路转换组件在第一显示区的投影与第一透光子单元排布结构相同。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像素单元中第一发光子像素发出光的颜色对应三基色中的一种或两种颜色,且第三发光子像素发出光的颜色与第一发光子像素发出光的颜色不同。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像素单元中第一发光子像素发出光的颜色对应三基色中的三种颜色,且第三发光子像素发出光的颜色对应三基色中的三种颜色。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子像素,位于第二显示区,其中,第三发光像素排布结构经由光路转换组件在第一显示区的投影与第一发光像素排布结构共同形成的第一像素排布结构与第二子像素形成的第二像素排布结构相同。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光路转换组件包括斜面对应贴合设置的第一直角棱镜和第二直角棱镜,贴合的斜面构成光路转换面,第一直角棱镜的一个直角面构成光透射面且另一个直角面构成光出射面和光入射面中的一者,第二直角棱镜的一个直角面构成光出射面和光入射面中的另一者。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光入射面位于第一直角棱镜,第二显示面板与第一显示面板呈夹角设置;或者,光出射面位于第一直角棱镜,光路转换组件夹设在第一显示面板与第二显示面板之间。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光出射面上设置有增透膜,增透膜设置有连接引线,连接引线沿光出射面的外周区域延伸。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根据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以及感光组件,与光出射面相对设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面板、光路转换组件和第二显示面板,第一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光透过率大于第二显示区的光透过率,光路转换组件背向第一显示面板出光侧的一侧对应第一显示区设置,光路转换组件包括光路转换面、光透射面、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光透射面朝向第一显示区的背向第一显示面板出光侧的一侧,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呈夹角设置,且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中一者与光透射面在光路转换面两侧相背设置,光出射面与光入射面及光透射面相连接,光路转换面用于将由光透射面入射的光线转换至光出射面出射,以及将由光入射面入射的光线转换至光透射面出射;第二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朝向光入射面,第二显示面板用于向第一显示区进行显示补偿。第一显示面板的第一显示区能够显示画面,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积,实现显示装置的全面屏设计,并且通过光路转换组件在第一显示区的背面可以集成感光组件,实现例如摄像头的感光组件的屏下集成,同时,第二显示面板通过光路转换组件能够对第一显示区进行显示补偿,以减小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的显示差异,提高显示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示出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2示出图1中D-D向的一种示例的剖面图;图3示出图1中D-D向的另一种示例的剖面图;图4示出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第二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5示出一种示例的图1中Q区域和图4中P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6示出另一种示例的图1中Q区域和图4中P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7示出另一种示例的图1中Q区域和M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8示出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剖面图。图中:10-显示装置;100-第一显示面板;110-第一发光子像素;120-第一透光子单元;130-第二子像素;200-光路转换组件;210-光路转换面;220-光透射面;230-光入射面;240-光出射面;250-增透膜;201-第一直角棱镜;202-第二直角棱镜;300-第二显示面板;310-第三发光子像素;AA1-第一显示区;AA2-第二显示区;NA-非显示区;U1-第一像素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技术,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技术更好的理解。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光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光透过率;/n光路转换组件,背向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出光侧的一侧对应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所述光路转换组件包括光路转换面、光透射面、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所述光透射面朝向所述第一显示区的背向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出光侧的一侧,所述光入射面和所述光出射面呈夹角设置,且所述光入射面和所述光出射面中一者与所述光透射面在所述光路转换面两侧相背设置,所述光出射面与所述光入射面及所述光透射面相连接,所述光路转换面用于将由所述光透射面入射的光线转换至所述光出射面出射,以及将由所述光入射面入射的光线转换至所述光透射面出射;/n第二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朝向所述光入射面,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用于向所述第一显示区进行显示补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光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光透过率;
光路转换组件,背向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出光侧的一侧对应所述第一显示区设置,所述光路转换组件包括光路转换面、光透射面、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所述光透射面朝向所述第一显示区的背向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出光侧的一侧,所述光入射面和所述光出射面呈夹角设置,且所述光入射面和所述光出射面中一者与所述光透射面在所述光路转换面两侧相背设置,所述光出射面与所述光入射面及所述光透射面相连接,所述光路转换面用于将由所述光透射面入射的光线转换至所述光出射面出射,以及将由所述光入射面入射的光线转换至所述光透射面出射;
第二显示面板,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朝向所述光入射面,所述第二显示面板用于向所述第一显示区进行显示补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像素单元,所述第一像素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每个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包括第一发光子像素;
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具有第三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面板包括第三发光子像素,所述第三发光子像素位于所述第三显示区,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子像素形成第一发光像素排布结构,所述第三发光子像素形成第三发光像素排布结构,所述第三发光像素排布结构经由所述光路转换组件在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发光像素排布结构互补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像素单元还包括第一透光子单元,所述第一透光子单元形成第一透光子单元排布结构,所述第三发光像素排布结构经由所述光路转换组件在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透光子单元排布结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