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调度的出行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81708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调度的出行方法及系统,属于智慧交通领域,所述出行方法包括用户通过手机端app发出出行需求;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判断用户需求是否在库、并根据站点匹配规则和线路生成规则生成出行线路并发送给手机端通知用户;用户通过手机端app进行订票操作;订票操作完成后,用户根据需要选择退票操作或等待上车;车辆抵达后用户出示购票凭证检票上车和到达目的地后完成出行流程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集约化出行模式,在保障良好的用户体验的前提下,更好地降低用户的出行成本,随着用户流量的提高,解决车辆运营的经济成本,在良性循环的模式下,构建高性价比的未来公共出行生态。

A travel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Intelligent Schedu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智能调度的出行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智慧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能调度的出行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伴随智慧城市的兴起,智能交通行业已经成为是目前细分领域中最具前景、政策倾斜最多的行业,“科技+交通”概念为主的智能交通行业,未来将有望吸引巨量资金进入。老的班车运行模式只有固定的线路,固定的上车点,固定目的地。这样会导致只有该线路上的客户能解决出行问题,而这些客户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是极少数的,从而导致班车出行只是极少数人的出行选项,大部分的客户出行还是会选择小型载客客车。对于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效果不明显。于是如何才能让大部分的客户出行能有班车这个选项就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调度的出行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智能调度的出行方法,所述出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用户通过手机端app发出出行需求;S2、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判断用户需求是否在库、并根据站点匹配规则和线路生成规则生成出行线路并发送给手机端通知用户;S3、用户通过手机端app进行订票操作;S4、订票操作完成后,用户根据需要选择退票操作或等待上车;选择退票则按照退票规则执行退票流程;等待上车则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将动态巴士的位置及路线发送到手机端通知用户实时查看路线;S5、车辆抵达后用户出示购票凭证检票上车;S6、到达目的地后完成出行流程。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技术特征:所述S1中,出行需求包括起始需求和返程需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所述起始需求和返程需求均包括上车数据和下车数据;所述上车数据包括上车点和上车时间;所述下车数据包括下车点和下车时间。所述上车点和下车点均为具体路名、公交站、小区名、门牌号、路口和地标性建筑中的任意一种;所述上车时间和下车时间均为具体日期和时间区间;所述时间区间为每15分钟为一个时间段。所述S2中,站点匹配规则为在方圆1公里范围内3人及以上出现互相之间时间区间都在同一个15分钟区间内的用户,设定该范围内已有站点作为集约站点,若无合适站点信息系统通知管理员,由人工介入干预设定集约站点。所述S2中,线路生成规则为单程线路总长不超过60公里,站点之间间隔不小于3公里,站点数最小值1个站点,站点数最大值6个站点,线路总耗时不超过120分钟。所述站点可提供乘客上下车,上车前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将车辆到站时间发送给用户、并通知用户在该站点等车的乘客车辆到站。所述S4中,退票规则为在预定班次始发站发车前半小时以前自行操作退票,超过时间不可退订。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调度的出行系统,所述出行系统包括智能调度系统以及与所述智能调度系统通过通讯模块连接的手机端和车载终端;所述智能调度系统包括调度控制单元以及与所述调度控制单元相连的数据库、路线生成模块和人工控制模块;所述手机端包括路线选择则模块、订票模块和退票模块;所述车载终端包括定位模块和检票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智能调度的出行方法及系统与行业内的其他出行方式进行互补,尽最大努力降低城市交通拥堵,使得原本通过其他出行方式的用户,集约化地通过一辆班车完成出行目的,极大地节约宝贵的道路资源,使道路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同时减少尾气排放,注重环保,疏导交通,造福社会。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基于智能调度的出行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一种基于智能调度的出行方法中线路生成的流程图;图3为一种基于智能调度的出行方法中订票、退票和检票的流程图;图4为一种基于智能调度的出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中的条件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做进一步的调整,在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前提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简单改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智能调度的出行方法,所述出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用户通过手机端app发出出行需求;出行需求包括起始需求和返程需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其中,所述起始需求和返程需求均包括上车数据和下车数据;所述上车数据包括上车点和上车时间;所述下车数据包括下车点和下车时间。其中,所述上车点和下车点均为具体路名、公交站、小区名、门牌号、路口和地标性建筑中的任意一种;所述上车时间和下车时间均为具体日期和时间区间;所述时间区间为每15分钟为一个时间段。S2、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判断用户需求是否在库、并根据站点匹配规则和线路生成规则生成出行线路并发送给手机端通知用户;其中,站点匹配规则为在方圆1公里范围内3人及以上出现互相之间时间区间都在同一个15分钟区间内的用户,设定该范围内已有站点作为集约站点,若无合适站点信息系统通知管理员,由人工介入干预设定集约站点。其中,线路生成规则为单程线路总长不超过60公里,站点之间间隔不小于3公里,站点数最小值1个站点,站点数最大值6个站点,线路总耗时不超过120分钟。所述站点可提供乘客上下车,上车前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将车辆到站时间发送给用户、并通知用户在该站点等车的乘客车辆到站。S3、用户通过手机端app进行订票操作;S4、订票操作完成后,用户根据需要选择退票操作或等待上车;选择退票则按照退票规则执行退票流程;等待上车则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将动态巴士的位置及路线发送到手机端通知用户实时查看路线;S5、车辆抵达后用户出示购票凭证检票上车;S6、到达目的地后完成出行流程。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智能调度的出行系统,用于执行、实现上述基于智能调度的出行方法,所述出行系统包括智能调度系统以及与所述智能调度系统1通过通讯模块4连接的手机端2和车载终端3;所述智能调度系统1包括调度控制单元11以及与所述调度控制单元11相连的数据库12、路线生成模块13和人工控制模块14;所述手机端2包括路线选择则模块21、订票模块22和退票模块23;所述车载终端3包括定位模块31和检票模块32。使用时,通过手机端2上的app输入上车点、目的地,并选填上车时间和下车时间,通过无线通讯模块4将该数据传输到调度控制单元11中并将该需求与数据库12内现有的站点进行自动匹配,生成出行路线,路线生成后,用户通过订票模块22进行订票,订票完成后,用户根据自身出行需求选择退票或等待出行,若选择退票,则通过退票模块22按照相应的退票规则进行退票,若选择等待出行,通过车载终端3上的定位模块对动态巴士进行定位,定位完成后,将动态巴士的位置信息传输到调度控制单元11内,调度控制单元11通过通讯模块4将动态巴士的路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智能调度的出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S1、用户通过手机端app发出出行需求;/nS2、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判断用户需求是否在库、并根据站点匹配规则和线路生成规则生成出行线路并发送给手机端通知用户;/nS3、用户通过手机端app进行订票操作;/nS4、订票操作完成后,用户根据需要选择退票操作或等待上车;/n选择退票则按照退票规则执行退票流程;/n等待上车则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将动态巴士的位置及路线发送到手机端通知用户实时查看路线;/nS5、车辆抵达后用户出示购票凭证检票上车;/nS6、到达目的地后完成出行流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调度的出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用户通过手机端app发出出行需求;
S2、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判断用户需求是否在库、并根据站点匹配规则和线路生成规则生成出行线路并发送给手机端通知用户;
S3、用户通过手机端app进行订票操作;
S4、订票操作完成后,用户根据需要选择退票操作或等待上车;
选择退票则按照退票规则执行退票流程;
等待上车则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将动态巴士的位置及路线发送到手机端通知用户实时查看路线;
S5、车辆抵达后用户出示购票凭证检票上车;
S6、到达目的地后完成出行流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智能调度的出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出行需求包括起始需求和返程需求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智能调度的出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始需求和返程需求均包括上车数据和下车数据;
所述上车数据包括上车点和上车时间;
所述下车数据包括下车点和下车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智能调度的出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车点和下车点均为具体路名、公交站、小区名、门牌号、路口和地标性建筑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上车时间和下车时间均为具体日期和时间区间;
所述时间区间为每15分钟为一个时间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光辉
申请(专利权)人:龙孚信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