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非铁加工的立铣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8104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非铁加工的立铣刀,包括刃部本体,所述刃部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底刃、外周刃和螺旋排屑槽,所述外周刃包括刃带、前刀面、后刀面,所述外周刃的前刀面与相邻外周刃的后刀面流线形相连接,形成所述螺旋排屑槽。所述螺旋排屑槽由外周刃的前刀面与相邻外周刃的后刀面流线形相连接形成,没有接刀痕迹保证切削顺利流畅排出,避免了积屑瘤的形成,保证被加工零件的质量,延缓刀具的磨损,延长了刀具的寿命,降低成本,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外周刃结构简单,只有一个刃,在刃部本体上修磨出螺旋排屑槽时即形成外周刃,所述用于非铁加工的立铣刀的制备工艺简单,省时省力,降低成本。

A kind of end mill for non-ferrous machi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非铁加工的立铣刀
本技术涉及铣刀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非铁加工的立铣刀。
技术介绍
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主要用于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在铣刀对工件进行加工时,由于铣刀结构上的缺点,加工振动较大,容易产生积屑瘤,对零件的加工精度,装配精度,使用要求,再加工定位,操作安全与外观质量等许多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随着中国金属门窗、建筑幕墙、交通运输业、化工业、电力设备业、国防军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非铁材料的需求和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增长。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用于非铁加工的立铣刀,以提高对非铁材料加工效率和质量。有鉴于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非铁加工的立铣刀,减少加工振动,减少积屑瘤的行成,提高加工表面质量,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具体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非铁加工的立铣刀,包括刃部本体,所述刃部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底刃、外周刃和螺旋排屑槽,所述外周刃包括刃带、前刀面、后刀面,所述外周刃的前刀面与相邻外周刃的后刀面流线形相连接,形成所述螺旋排屑槽。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用于非铁加工的立铣刀对非铁材料进行加工时,利用底刃对平面进行加工,所述外周刃对孔、槽、台阶的侧壁进行切屑加工,所述刃带提高切削的稳定性,提高外周刃的机械性能,所述螺旋排屑槽由外周刃的前刀面与相邻外周刃的后刀面流线形相连接形成,没有接刀痕迹保证切削顺利流畅排出,避免了积屑瘤的形成,这样一方面保证被加工零件的质量,另一方面延缓刀具的磨损,延长了刀具的寿命,降低成本,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外周刃结构简单,只有一个刃,在刃部本体上修磨出螺旋排屑槽时即形成外周刃,所述用于非铁加工的立铣刀的制备工艺简单,省时省力,降低成本。优选地,所述底刃和外周刃相交结。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底刃与外周刃的相交处形成刀尖,能更有效率的对工件进行加工,提升工作效率。优选地,所述底刃与外周刃交结处呈直角。采用上述方案,形成平角型立铣刀,便于对槽进行加工。优选地,所述底刃与外周刃交结处呈圆角。采用上述方案,较大的圆角形成圆角型立铣刀,便于槽底形成圆角,也便于模具的仿形加工;较小的圆角避免了刀尖加工寿命短的缺陷,延长铣刀使用寿命,降低企业加工成本。优选地,设所述外周刃后角为δ,δ=0°。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外周刃切削稳定,减少振动,增加外周刃的强度,提高侧壁的加工质量。优选地,设外周刃前角为β,10°≤β≤20°。更优选地,β=15°。采取上述方案,增加外周刃的切削性能,减少积屑瘤的产生。优选地,设所述刃部本体的外径为d,设所述刃带宽度为L,0.03d≤L≤0.08d。更优选地,L=0.05d。采用上述方案,不但避免了由于刃带太宽,产生的较大摩擦,从而导致加工孔的尺寸大,而且避免了由于刃带太窄导致钻头将不稳定,加工时容易引起摆动,能更加稳定的对非铁材料进行加工,保证工作效率,提高加工质量。优选地,所述外周刃的刃带的横截面为弧形,且弧形的圆心位于刃部本体的轴线上。采用上述方案,便于修整盲孔或凹槽的侧壁,防止加工时摆动,提高侧壁加工质量,增加外周刃的刚度。优选地,所述外周刃的刃数至少三个。采用上述方案,避免了二刃铣刀由于刀具不稳定,导致加工时易产生摆动,进而导致加工表面粗糙,增加接触点,提高侧面切削效果,使表面光洁度迅速提高。更优选地,所述外周刃的刃数为三个。采用上述方案,既保证切屑的排出性好,又保证所述用于非铁加工的立铣刀刚性高,侧壁加工质量高。进一步,所述底刃之间设置有底部容屑槽,所述底部容屑槽与所述螺旋排屑槽连通。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底刃切削的碎屑进入底部容屑槽后经螺旋排屑槽排除,提高了排屑的顺畅性。进一步,所述底刃包括第一刃、第二刃、第三刃,所述第一刃过中心,第二刃和第三刃的长度小于圆的外周的半径,所述第二刃和第三刃靠近中心部形成中心排屑沟。采用上述方案,第一刃能切除中心部位的工件,切削碎屑沿所述中心排泄沟进入底部容屑槽,顺畅排屑,防止积屑瘤的产生,避免了对底刃的损害,提高工作效率。优选地,设螺旋排屑槽螺旋角的角度为α,40°≤α≤50°。更优选地,α=45°。采用上述方案,所述螺旋排屑槽的设置便于推进,能更好进行排屑。进一步,所述用于非铁加工的立铣刀还包括柄部本体,所述柄部本体与刃部本体相连接。优选地,所述柄部本体与刃部本体一体成型。采用上述方案,提高所述用于非铁加工的立铣刀的机械强度,所述柄部本体便于与机床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所述外周刃用于侧壁加工,刃带受切削力和摩擦力均匀,切削稳定,提高侧壁切削质量;2、所述前刀面与后刀面流线形相连接形成螺旋排屑槽能快速排出积屑,所述中心排泄沟、底部容屑槽与螺旋排屑槽相连通,进一步提高了排屑效率,避免了积屑瘤的形成;3、利用排屑槽之间的部位形成外周刃,防止刀头摆动,保证被加工零件的质量,增加外周刃刚性,延缓刀具的磨损,延长了刀具的寿命,生产步骤简单,降低成本,大幅提高生产效率;4、所述底刃用于纵向加工,提高进给速度,防止积屑瘤的产生,实现高效快速加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竞争力;5、所述外周刃的刃数为三刃,避免了二刃铣刀由于刀具不稳定,并提高侧面切削效果,使侧壁更光洁;6、所述铣刀的柄部本体和刃部本体相连接,一体成型,提高立铣刀强度,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非铁加工的立铣刀一种实施方式的前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非铁加工的立铣刀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3为图1中沿B-B所作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非铁加工的立铣刀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5为图3的I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非铁加工的立铣刀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非铁加工的立铣刀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通过上述附图标记说明,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1、刃部本体;11、底刃;111、第一刃;112、第二刃;113、第三刃;114、中心排屑沟;12、外周刃;121、刃带;122、前刀面;123、后刀面;124、圆角;13、底部容屑槽;14、螺旋排屑槽;2、柄部本体;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非铁加工的立铣刀,包括刃部本体(1),所述刃部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底刃(11)、外周刃(12)和螺旋排屑槽(1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刃(12)包括刃带(121)、前刀面(122)、后刀面(123),所述外周刃(12)的前刀面(122)与相邻外周刃(12)的后刀面(123)流线形相连接,形成所述螺旋排屑槽(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非铁加工的立铣刀,包括刃部本体(1),所述刃部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底刃(11)、外周刃(12)和螺旋排屑槽(1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刃(12)包括刃带(121)、前刀面(122)、后刀面(123),所述外周刃(12)的前刀面(122)与相邻外周刃(12)的后刀面(123)流线形相连接,形成所述螺旋排屑槽(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非铁加工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设所述外周刃(12)后角为δ,δ=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非铁加工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设外周刃(12)前角为β,10°≤β≤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非铁加工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设所述刃部本体(1)的外径为d,设所述刃带(121)宽度为L,0.03d≤L≤0.08d。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非铁加工的立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刃(12)的刃带(121)的横截面为弧形,且弧形的圆心位于刃部本体(1)的轴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博英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