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应真专利>正文

双联双温平衡式冷热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7756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联双温平衡式冷热水装置,其特点是在两台压缩机(2)、(33)的四通电磁换向阀(4)、(34)和换热器(5)、(24)之间依次设置四通电磁换向阀(6)、卸荷阀(12)、单向阀(37)、三通电磁换向阀(17)、换热器(18)、毛细管(7)、(8)、(9)、单向阀(11)、(10)、三通电磁换向阀(28)、(31)、单向阀(38)、四通电磁换向阀(32)、卸荷阀(29)、毛细管(26)、单向阀(27)、三通电磁换向阀(23)、单向阀(22)、毛细管(20)、(21)、三通电磁换向阀(19),热水箱(1)分别与空调阀(13)、(14)、(15)、(16)连接。具有蓄热、蓄冷和缓冲功能,既可以冷暖空调,又可以提供生活热水;既可以单独运行,又可以并联或串联运行。结构紧凑,控制简单,运行安全,能效比高。(*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暖通空调冷热水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双联双温平衡式冷热水装置,属于家用电器制造

技术介绍
目前,利用空调工作原理制取生活热水的专利技术创造很多,如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四季节能冷暖空调热水装置,专利号为01263270.8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四季节能冷暖空调热水装置,其结构特点是在现有空调器的室外机上增加了水冷换热器和三通电磁换向阀,采用双毛细管和四个单向阀或由三个主节流元件组成的三角形节流网的节流器,改进了原控制系统,可使该装置方便地执行6种循环方式。该装置存在以下不足水冷换热器A在冬季可能产生液击故障而损坏压缩机,水冷换热器B未有效利用温度较高的废弃热能,系统复杂,容易造成压力不平衡而产生闪发蒸汽,导致整个系统性能破坏,在环境温度较低时能效比太低,控制操作复杂,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既可以实现中央空调的功能,又可以提供生活热水的一机多用冷热水供应装置。为完成上述任务,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双联双温平衡式冷热水装置,主要由压缩机、四通电磁换向阀、换热器、热水箱、单向阀、卸荷阀、三通电磁换向阀、空调阀、毛细管、泵、连接管构成,其连接方式为压缩机2的排气口用连接管与换热器3的R1口连接,换热器3的R2口用连接管与四通电磁换向阀4的a1口连接,四通电磁换向阀4的a2口用连接管通过三通分为两路,一路与三通电磁换向阀31的E1口连接,另一路与换热器5的K1口连接,四通电磁换向阀4的a3口通过三通用连接管分为两路,一路与压缩机2的吸气口连接,另一路与单向阀37一端连接,单向阀37的另一端用连接管与四通电磁换向阀6的b3口连接,四通电磁换向阀4的a4口用连接管与四通电磁换向阀6的b1口连接,四通电磁换向阀6的b2口用连接管与三通电磁换向阀17的J1口连接,四通电磁换向阀6的b4口用连接管通过三通分为两路,一路经过空调阀13与热水箱1的RS1口连接,另一路与卸荷阀12的一端连接,卸荷阀12的另一端用连接管与换热器5的K3口连接,热水箱1的RS2口用连接管经过空调阀14与单向阀10的一端连接,单向阀10的另一端与毛细管9的一端连接,毛细管9的另一端通过三通用连接管与换热器5的K2口连接,三通电磁换向阀17的J2口用连接管与换热器18的Z2口连接,三通电磁换向阀17的J3口用连接管与换热器24的S4口连接,换热器18的Z1口和换热器24的S2口用连接管通过三通汇合后与单向阀11的一端和毛细管8的一端连接,单向阀11的另一端和毛细管8的另一端同时与毛细管7的一端连接,毛细管7的另一端通过三通用连接管分为两路,一路与换热器5的K2口连接,另一路与三通电磁换向阀28的F1口连接;压缩机33的排气接口用连接管与换热器35的r1口连接,换热器35的r2口用连接管与四通电磁换向阀34的c1口连接,四通电磁换向阀34的c2口用连接管与四通电磁换向阀32的d1口连接,四通电磁换向阀34的c3口用连接管通过三通分为两路,一路与压缩机33的吸气口连接,另一路与单向阀38的一端连接,单向阀38的另一端用连接管与四通电磁换向阀32的d3口连接,四通电磁换向阀34的c4口用连接管通过三通分为两路,一路与三通电磁换向阀31的E2口连接,另一路与三通电磁换向阀23的I1口连接,四通电磁换向阀32的d2口用连接管通过三通分别与三通电磁换向阀23的I2口及换热器24的S1口连接,三通电磁换向阀23的I3口用连接管与换热器18的Z3口连接,换热器18的Z4口用连接管与三通电磁换向阀19的G3口连接,换热器24的S3口用连接管通过三通分别与单向阀22的和毛细管21的连接,单向阀22的另一端和毛细管21的另一端同时与毛细管20的连接,毛细管20的另一端用连接管与三通电磁换向阀19的G2口连接,三通电磁换向阀19的G1口用连接管与三通电磁换向阀28的F3口连接,三通电磁换向阀28的F2口通过三通用连接管与换热器5的K5口连接,四通电磁换向阀32的d4口用连接管通过三通分为两路,一路与卸荷阀29的一端连接,另一路通过空调阀15与热水箱1的RS3口连接,热水箱1的RS4口用连接管通过空调阀16与单向阀27的连接,单向阀27的另一端与毛细管26的连接,毛细管26的另一端用连接管通过三通与换热器5的K5口连接,换热器5的K4口用连接管与三通电磁换向阀31的E3口连接,卸荷阀29的另一端用连接管与换热器5的K6口连接,热水箱1的循环水出口用连接管与换热器3的R3口连接,换热器3的R4口用连接管与换热器35的r4口连接,换热器35的r3口用连接管与泵36一端连接,泵36的另一端用连接管与热水箱1的循环水进口连接;换热器24的出水口接室内管网进口,室内管网出口接泵25进口,泵25出口接换热器24的回水口。换热器5上设置风扇30。本技术的优点既可以热水采暖、冷水空调,又可以提供生活热水;既可以单独制热、制冷或制热水,又可以同时制热、制冷或制热水;既可以作为普通热泵型冷热水空调机组使用,又可以串联运行,保证高温环境制冷和低温环境供热;具有蓄热、蓄冷和缓冲功能。控制方便,结构紧凑,节能效果显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例1、一种双联双温平衡式冷热水装置,由压缩机、四通电磁换向阀、换热器、生活热水箱、单向阀、卸荷阀、三通电磁换向阀、空调阀、毛细管、风扇、连接管构成。其连接方式为压缩机2的排气口用连接管与换热器3的R1口连接,换热器3的R2口用连接管与四通电磁换向阀4的a1口连接,四通电磁换向阀4的a2口用连接管通过三通分为两路,一路与三通电磁换向阀31的E1口连接,另一路与换热器5的K1口连接;四通电磁换向阀4的a3口通过三通用连接管分为两路,一路与压缩机2的吸气口连接,另一路与四通电磁换向阀6的b3口连接,四通电磁换向阀4的a4口用连接管与四通电磁换向阀6的b1口连接,四通电磁换向阀6的b2口用连接管与三通电磁换向阀17的J1口连接,四通电磁换向阀6的b4口用连接管通过三通分为两路,一路经过空调阀13与热水箱1的RS1口连接,另一路与卸荷阀12的进口连接,卸荷阀12的出口用连接管与换热器5的K3口连接,热水箱1的RS2口用连接管经过空调阀14与单向阀10的进口连接,单向阀10的出口与毛细管9的进口连接,毛细管9的出口通过三通用连接管与换热器5的K2口连接,三通电磁换向阀17的J2口用连接管与换热器18的Z2口连接,三通电磁换向阀17的J3口用连接管与换热器24的S4口连接,换热器18的Z1口和换热器24的S1口用连接管通过三通汇合后与单向阀11的出口和毛细管8的进口连接,单向阀11的进口和毛细管8的出口同时与毛细管7的出口连接,毛细管7的进口通过三通用连接管分为两路,一路与换热器5的K2口连接,另一路与三通电磁换向阀28的F1口连接。压缩机33的排气接口用连接管与换热器35的r1口连接,换热器35的r2口用连接管与四通电磁换向阀34的c1口连接,四通电磁换向阀34的c2口用连接管与四通电磁换向阀32的d1口连接,四通电磁换向阀34的c3口用连接管通过三通分为两路,一路与压缩机33的吸气口连接,另一路与单向阀38的进口连接,单向阀38的出口用连接管与四通电磁换向阀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联双温平衡式冷热水装置,包括压缩机、四通电磁换向阀、换热器、热水箱、单向阀、卸荷阀、三通电磁换向阀、空调阀、毛细管、泵、连接管,其特征在于:压缩机(2)的排气口用连接管与换热器(3)的(R↓[1])口连接,换热器(3)的(R↓[2])口用连接管与四通电磁换向阀(4)的(a↓[1])口连接,四通电磁换向阀(4)的(a↓[2])口用连接管通过三通分为两路,一路与三通电磁换向阀(31)的(E↓[1])口连接,另一路与换热器(5)的(K↓[1])口连接,四通电磁换向阀(4)的(a↓[3])口通过三通用连接管分为两路,一路与压缩机(2)的吸气口连接,另一路与单向阀(37)一端连接,单向阀(37)的另一端用连接管与四通电磁换向阀(6)的(b↓[3])口连接,四通电磁换向阀(4)的(a↓[4])口用连接管与四通电磁换向阀(6)的(b↓[1])口连接,四通电磁换向阀(6)的(b↓[2])口用连接管与三通电磁换向阀(17)的(J↓[1])口连接,四通电磁换向阀(6)的(b↓[4])口用连接管通过三通分为两路,一路经过空调阀(13)与热水箱(1)的(RS↓[1])口连接,另一路与卸荷阀(12)的一端连接,卸荷阀(12)的另一端用连接管与换热器(5)的(K↓[3])口连接,热水箱(1)的(RS↓[2])口用连接管经过空调阀(14)与单向阀(10)的一端连接,单向阀(10)的另一端与毛细管(9)的一端连接,毛细管(9)的另一端通过三通用连接管与换热器(5)的(K↓[2])口连接,三通电磁换向阀(17)的(J↓[2])口用连接管与换热器(18)的(Z↓[2])口连接,三通电磁换向阀(17)的(J↓[3])口用连接管与换热器(24)的(S↓[4])口连接,换热器(18)的(Z↓[1])口和换热器(24)的(S↓[2])口用连接管通过三通汇合后与单向阀(11)的一端和毛细管(8)的一端连接,单向阀(11)的另一端和毛细管(8)的另一端同时与毛细管(7)的一端连接,毛细管(7)的另一端通过三通用连接管分为两路,一路与换热器(5)的(K↓[2])口连接,另一路与三通电磁换向阀(28)的(F↓[1])口连接;压缩机(33)的排气接口用连接管与换热器(35)的(r↓[1])口连接,换热器(35)的(r↓[2])口用连接管与四通电磁换向阀(34)的(c↓[1])口连接,四通电磁换向阀(34)的(c↓[2])口用连接管与四通电磁换向阀(32)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应真乌新平朱万钦孙诚张立卫红勤
申请(专利权)人:孙应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