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水头渗透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600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1 0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常水头渗透仪,包括渗透筒、渗透板、测压管、溢流管和振动装置,所述渗透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渗透筒内部,所述测压管设置在所述渗透筒的一侧并与所述渗透筒的测压口连接,所述渗透筒的下部设置有渗水孔,所述渗水孔与调节管连接,所述渗透筒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用于固定所述调节管,所述渗透筒的上部设置有溢水口,所述溢水口与所述溢流管连接,所述渗透筒放置在所述振动装置上。该常水头渗透仪省时省力、操作简单、可控性高、试验结果较为准确。

A constant head permeam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常水头渗透仪
本技术属于土工技术试验仪器
,具体涉及一种常水头渗透仪。
技术介绍
渗透系数是反映土渗透能力的重要指标,渗透试验是测定砂样渗透系数的重要方法,是土工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水头渗透试验是指运用常水头渗透装置在测出渗流量,不同点的水头高度,从而计算出渗流速度和水力梯度,从而计算出渗透系数。试验中相同水力梯度下,接取渗透水两次(接取时间相同),两次接水量间的差值不可以过大,而且试验时的水温宜高于试验室温度3~4℃。根据传统渗透试验仪器自身的特点和规范对试验步骤的要求,完成一组砂样的渗透试验较为繁琐,且通常需要两个人操作;为了测出砂样的渗透系数,需移动调节管至砂样高度的1/3、中部和2/3位置,以改变水力坡降,而此操作中对调节管的固定通常采用滑动支架,而滑动支架不能很好地控制调节管管口的位置,致使所得数据存在误差;砂样分层装入砂样筒后需要人力采用木锤进行振捣密实,该操作不仅费时费力,且锤击过程中噪音较大。因此,针对传统常水头渗透仪自身特点及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常水头渗透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常水头渗透仪,该常水头渗透仪省时省力、操作简单、可控性高、试验结果较为准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常水头渗透仪,包括渗透筒、渗透板、测压管、溢流管和振动装置,所述渗透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渗透筒内部,所述测压管设置在所述渗透筒的一侧并与所述渗透筒的测压口连接,所述渗透筒的下部设置有渗水孔,所述渗水孔与调节管连接,所述渗透筒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用于固定所述调节管,所述渗透筒的上部设置有溢水口,所述溢水口与所述溢流管连接,所述渗透筒放置在所述振动装置上。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片上具有与所述调节管配合的圆孔,所述调节管的进水端穿过所述圆孔以固定所述调节管。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振动装置的顶部具有容纳所述渗透筒的置物槽,用于防止渗透筒在振动的过程中保持稳定。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渗透筒的顶部具有密封盖。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固定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渗透筒上设置有三个固定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片分别设置在渗透筒高度的1/3处、1/2处和2/3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管为橡胶软管。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溢流管的下部连接排水箱,用于储存排产的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振动装置为振动盘底座。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在渗透筒上设置多个固定片用于改变调节管的位置,改变了传统装置需要设置滑动支架来改变调节管的位置,固定片与渗透筒固定安装,结构更加坚固稳定,同时结构简单,改善了滑动支架不能很好地控制调节管管口位置的缺点,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将渗透筒放置在振动盘底座上,改变了传统方式用木锤对试样进行夯实的操作,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减少了夯实过程中的噪音。在溢流管的出水口连接排水箱,可以对排产的污水进行回收,减少了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供水桶,1-1:供水管,1-2:止水夹,2:测压管,3:刻度表,4:渗透筒,4-1:溢水口,4-2:测压口,4-3:固定片,4-4:溢流管,4-5:调节管,4-6:渗水孔,5:排水箱,6:渗透板,7:振动装置。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一种常水头渗透仪,包括渗透筒4、渗透板6、测压管2、溢流管4-4和振动装置7,所述渗透板6固定设置在所述渗透筒4内部,所述测压管2设置在所述渗透筒4的一侧并与所述渗透筒4的测压孔4-2连接,所述测压管2外连接有刻度表3,从刻度表3上直接读出测压管2的水位,所述渗透筒4的下部设置有渗水孔4-6,所述渗水孔4-6与调节管4-5连接,所述渗透筒4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片4-3,所述固定片4-3用于固定所述调节管4-5,所述渗透筒4的上部设置有溢水口4-1,所述溢水口4-1与所述溢流管4-4连接,所述渗透筒4放置在所述振动装置7上。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固定片4-3上具有与所述调节管4-5配合的圆孔,所述调节管4-5的进水端穿过所述圆孔以固定所述调节管4-5。使用方法:1.安装仪器并检查各管路是否漏水,将调节管4-5与供水管1-1连通,由渗透筒底部充水至水位略高于渗透板6,关闭止水夹1-2。2.称取砂样2500g。3.在渗透板6上放置砂样,然后开启振动装置7,渗透筒4在振动装置7的作用下晃动,使砂样更加紧实。4.在渗透筒4的上方放置供水桶1,供水桶1的下部连通供水管1-1,将供水管1-1与调节管4-5的进水端连接,供水管1-1上设置有止水夹1-2。打开止水夹1-2向渗透筒4内注水,使砂样逐渐饱和,当水面与砂样顶面齐平,关闭止水夹1-2。饱和时水流不应过急,以免冲动砂样。5.依上述步骤逐层装砂样,至砂样高出上测压孔3-4cm止。在砂样上端放置金属孔板作缓冲层,待最后一层砂样饱和后,继续使水位缓缓上升至溢水口4-1,当有水溢出时,关止水夹1-2。6.砂样装好后,量测砂样顶部至仪器上口的剩余高度,计算砂样净高。称剩余砂样质量准确至1g,计算装入砂样总质量。7.静置数分钟后,检查各测压管2水位是否与溢水口4-1齐平。如不齐平,说明砂样中或测压管2接头处有集气阻隔,用吸水球进行吸水排气处理。8.提高调节管4-5(此步骤只需将调节管4-5从原来的固定片4-3中取出放入上部的固定片4-3中即可,操作简单),使其高于溢水口4-1。然后将调节管4-5与供水管1-1分开,并将供水管1-1置于渗透筒4内。开止水夹1-2,使水由上部注入渗透筒4内。9.降低调节管4-5的进水口,使其位于砂样上部1/3处,造成水位差。水即渗过砂样,经调节管4-5流出。在渗透过程中应调节供水管1-1的止水夹1-2,使供水管1-1流量略多于溢出水量。溢水口4-1应始终有余水溢出以保持常水位。10.测压管2水位稳定后,记录测压管2水位。计算各测压管2间的水位差。11.开动秒表,同时用量筒接取经一定时间的渗透水量,并重复1次。接取渗透水量时,调节管4-5的进水口不可没入水中。12.降低调节管4-5的进水口至砂样中部及下部处,以改变水力坡降。按10和11规定重复进行测定。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改变调节管4-5的高度时,无需使用复杂的装置,只需将调节管4-5放置在合适的固定片4-3上即可完成。在压实砂样时,无需用传统的木锤进行夯实,只需开动振动装置7即可完成,节省了人力,减少了噪音污染。实施例二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作为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常水头渗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渗透筒(4)、渗透板(6)、测压管(2)、溢流管(4-4)和振动装置(7),所述渗透板(6)固定设置在所述渗透筒(4)内部,所述测压管(2)设置在所述渗透筒(4)的一侧并通过与所述渗透筒(4)的测压口(4-2)连接,所述渗透筒(4)的下部设置有渗水孔(4-6),所述渗水孔(4-6)与调节管(4-5)连接,所述渗透筒(4)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片(4-3),所述固定片(4-3)用于固定所述调节管(4-5),所述渗透筒(4)的上部设置有溢水口(4-1),所述溢水口(4-1)与所述溢流管(4-4)连接,所述渗透筒(4)放置在所述振动装置(7)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常水头渗透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渗透筒(4)、渗透板(6)、测压管(2)、溢流管(4-4)和振动装置(7),所述渗透板(6)固定设置在所述渗透筒(4)内部,所述测压管(2)设置在所述渗透筒(4)的一侧并通过与所述渗透筒(4)的测压口(4-2)连接,所述渗透筒(4)的下部设置有渗水孔(4-6),所述渗水孔(4-6)与调节管(4-5)连接,所述渗透筒(4)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片(4-3),所述固定片(4-3)用于固定所述调节管(4-5),所述渗透筒(4)的上部设置有溢水口(4-1),所述溢水口(4-1)与所述溢流管(4-4)连接,所述渗透筒(4)放置在所述振动装置(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水头渗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4-3)上具有与所述调节管(4-5)配合的圆孔,所述调节管(4-5)的进水端穿过所述圆孔以固定所述调节管(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常水头渗透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装置(7)的顶部具有容纳所述渗透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方龙刘和文刘凯何平张金光李北辰陈潮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港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