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乡生活废弃物脱尘破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7264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乡生活废弃物脱尘破碎装置,包括支架,支架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传送桶,传送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支架上且位于传送桶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破碎桶,破碎桶的右侧与传送桶连通,破碎桶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刺,且破碎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滚柱,滚柱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搅拌刺,破碎桶的下侧壁上开有筛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蜗杆的转动从而带着进料口处的袋装废弃物在传送桶的内部移动,第一蜗杆在转动时废弃物即反转也移动,从而使废弃物零散的进入破碎桶的内部,通过滚柱的转动直接进行废弃物的破碎,继而避免了人工破袋的工序,提高了破碎的效率。

A dust removal and crushing device for urban and rural domestic was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乡生活废弃物脱尘破碎装置
本技术涉及垃圾破碎
,具体为一种城乡生活废弃物脱尘破碎装置。
技术介绍
城乡生活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通常采用填埋的方式处理,填埋后不可分解的垃圾会污染土壤环境,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城乡生活废弃物丢弃时大多为袋装,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处理时必须进行破袋处理,随着需要处理的垃圾越来越多,破袋处理的工作量较为庞大,传统的破袋采用人工破袋的方式,不但费时费力效率低,而且袋中的废弃物释放出的有害气体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而且现有的废弃物在破碎时,破碎效率较低,破碎物的内部存在较大体积的废弃物,导致破碎效果不佳,影响废弃物的后续处理;且现有的废弃物破碎时灰尘较多,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城乡生活废弃物脱尘破碎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乡生活废弃物脱尘破碎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城乡生活废弃物脱尘破碎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传送桶,所述传送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所述支架上且位于传送桶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破碎桶,所述破碎桶的右侧与传送桶连通,所述破碎桶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刺,且破碎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滚柱,所述滚柱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搅拌刺,所述破碎桶的下侧壁上开有筛孔,所述筛孔的下方且位于破碎桶的下侧壁上通过环箍固定连接有出料口。优选的,所述传送桶的左端上侧固定焊接有进料斗。优选的,所述破碎桶的左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回收箱,所述回收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提料管,且提料管的上端贯穿回收箱的侧壁且与传送桶连通,所述提料管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的下端贯穿回收箱的侧壁并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在支架上,所述回收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杆,且转杆的转轴通过皮带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右侧开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轮,所述转轮的中心转轴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在支架的外侧壁上,所述转轮下侧通过齿牙与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齿轮的转轴与滚柱固定连接,所述转轮通过皮带连接有飞轮,所述飞轮的转轴与第一蜗杆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破碎桶的左端低右端高,且破碎桶的中心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在15°-30°之间。优选的,所述传送桶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喷水装置与气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第一蜗杆的转动从而带着进料口处的袋装废弃物在传送桶的内部移动,第一蜗杆在转动时废弃物即反转也移动,从而使废弃物零散的进入破碎桶的内部,通过滚柱的转动直接进行废弃物的破碎,继而避免了人工破袋的工序,提高了破碎的效率;并且在传送桶的右侧设有的喷水装置避免了破碎施工时的灰尘较重,且气管将废弃物产生的有害气体排出,从而减少了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废弃物在破碎桶的内部破碎时,符合破碎要求的废弃物将会通过筛孔排出破碎桶,不符合要求的废弃物会移动至破碎桶的最左侧后掉入回收箱,并通过提料管重新进入传送桶的内部进行二次破碎,从而保证了废弃物的破碎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2的A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2的B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传送桶与破碎桶处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传送桶、进料斗与气管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破碎桶、筛孔与出料口处的爆炸图;图8为本技术的破碎桶与固定刺处的剖视图。图中:1、支架,2、传送桶,3、进料斗,4、第一蜗杆,5、破碎桶,6、固定刺,7、滚柱,8、搅拌刺,9、筛孔,10、出料口,11、回收箱,12、提料管,13、第二蜗杆,14、第一电机,15、转杆,16、气管,17、喷水装置,18、空腔,19、转轮,20、第二电机,21、齿轮,22、飞轮,23、环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8,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城乡生活废弃物脱尘破碎装置,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传送桶2,所述传送桶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4,第一蜗杆4在转动时,使袋装废弃物从传送桶2的左端传送到右端,且第一蜗杆4的转速较快,可以使传送桶2内部的废弃物翻滚,从而使废弃物可以从塑料袋中散出,所述支架1上且位于传送桶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破碎桶5,如图1所示,破碎桶5由左向右具有一定的斜度,破碎桶5的倾斜方式为左低右高,便于废弃物在破碎桶5内部向左移动,所述破碎桶5的右侧与传送桶2连通,所述破碎桶5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刺6,且破碎桶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滚柱7,滚柱7的直径由右向左逐渐加粗的,废弃物进入破碎桶5的内部后,破碎物向左移动的同时,滚柱7与破碎桶5之间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小,从而使固定刺6与搅拌刺8配合的越来越密切,从而使破碎的精度越来越高,继而增加了破碎的效率,所述滚柱7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搅拌刺8,搅拌刺8转动时,会带着废弃物一起转动,但是固定刺6也会钩住废弃物,继而搅拌刺8转动后,与固定刺6形成配合,致使废弃物被撕扯开,继而完成破碎废弃物的作用,随着废弃物不断地进入破碎桶5的内部,废弃物在堆积到破碎桶5的右端时,由于滚柱7的转动,之前被撕碎的废弃物会向左移动,并继续通过固定刺6与搅拌刺8的配合撕扯使废弃物变得更加破碎,所述破碎桶5的下侧壁上开有筛孔9,筛孔9是符合破碎程度的废弃物掉出破碎桶5的槽孔,当废弃物破碎到一定的程度后,符合破碎程度的废弃物会从筛孔9的内部排出,破碎程度不符合的废弃物则继续在破碎桶5的内部向左移动,筛孔9的右侧设有排水的孔,起到将废弃物内的水分进行分离的作用,所述筛孔9的下方且位于破碎桶5的下侧壁上通过环箍23固定连接有出料口10,出料口10的内部设有破碎的废弃物滑出的通道,右侧设有水槽,出料口10的下方放置有收集水与破碎废弃物的两个装置,不仅起到收集破碎废弃物的作用,而且还可以使水与破碎废弃物分离的作用。具体而言,所述传送桶2的左端上侧固定焊接有进料斗3,进料斗3为斗型状,上端口部较大,便于废弃物的倒入。具体而言,所述破碎桶5的左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回收箱11,回收箱11是收集较大体积的废弃物的装置,即废弃物经破碎桶5内不符合破碎标准的废弃物最终会落入回收箱11的内部,所述回收箱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提料管12,且提料管12的上端贯穿回收箱11的侧壁且与传送桶2连通,所述提料管1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13,当第二蜗杆13转动时,会将回收箱11内部的废弃物卷进提料管12的内部且慢慢上升到提料管12的上端,最终在提料管12上端的废弃物会进入到传送桶2的内部,继而实现二次破碎,所述第二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乡生活废弃物脱尘破碎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传送桶(2),所述传送桶(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4),所述支架(1)上且位于传送桶(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破碎桶(5),所述破碎桶(5)的右侧与传送桶(2)连通,所述破碎桶(5)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刺(6),且破碎桶(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滚柱(7),所述滚柱(7)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搅拌刺(8),所述破碎桶(5)的下侧壁上开有筛孔(9),所述筛孔(9)的下方且位于破碎桶(5)的下侧壁上通过环箍(23)固定连接有出料口(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乡生活废弃物脱尘破碎装置,包括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的上侧固定连接有传送桶(2),所述传送桶(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4),所述支架(1)上且位于传送桶(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破碎桶(5),所述破碎桶(5)的右侧与传送桶(2)连通,所述破碎桶(5)的内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刺(6),且破碎桶(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滚柱(7),所述滚柱(7)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搅拌刺(8),所述破碎桶(5)的下侧壁上开有筛孔(9),所述筛孔(9)的下方且位于破碎桶(5)的下侧壁上通过环箍(23)固定连接有出料口(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乡生活废弃物脱尘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桶(2)的左端上侧固定焊接有进料斗(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乡生活废弃物脱尘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桶(5)的左端下侧固定连接有回收箱(11),所述回收箱(1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提料管(12),且提料管(12)的上端贯穿回收箱(11)的侧壁且与传送桶(2)连通,所述提料管(1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13),所述第二蜗杆(13)的下端贯穿回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梁艳红孙杰房乐乐程龙威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