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旭东专利>正文

无氟无压缩机热管与吸收扩散Ⅱ型制冷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163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氟无发动机热管与吸收扩散式制冷机组,是将发生器(1)、精馏器(3)冷凝器(4)、蒸发器(6)吸收器(8)、贮液罐(11)等组成吸收扩散循环系统。以在发生器(1)中装置热管(14),又在蒸发器(6)上连接热管与上述循环系统相结合为主要特征,构成热管与吸收扩散式制冷机组。可广泛应用于冷冻冷藏设备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运行平稳,无振动,无噪音,低能耗,无污染,还可利用多种能源的特点。(*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一种制冷机组,涉及机械工程类F25B15/00能够连续运转的吸收扩散式系统,特别是热管技术与39/00发生器—吸收器,39/00蒸发器、冷凝器有机组合的制冷机组。还同时涉及该机组在F25D冷柜、冷藏箱、冰箱、空调等有关设备中的应用。众所周知,氟里昂压缩机式的制冷机组,由于氟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和耗能大,逐渐被人们认识到,现有的技术急需改进。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这个课题。有的从制冷剂入手,如134A、600A等。有的从压缩机的改进上入手,如瑞典伊莱克斯生产的扩散—吸收式冰箱。有的虽然想把热管技术应用到制冷机、冰箱、空调等设备中,只是初步试验,技术尚不完善,也未进入到实用阶段。如下述检索到的文献中所公开的技术90205345号“热管式冰箱冷凝器”是把热管的蒸发段连接在冰箱冷凝管上。90206095号“热管式壁挂冰箱”公开的是热管的蒸发段分别装置在冰箱各箱室内。92100523号“车船废热制冷机及空调装置”公开的是一套管内螺卷式吸收器,一套热管式蒸发器,一套气体热交换器,一套三级虹吸提升发生器等。93247860号“一种新型蒸汽型溴化锂制冷机”所公开的是高压发生和低压发生器采用热管结构。99236904号“热管式超静电冰箱”公开了盘绕在压缩机上的热管。上述的种种情况,都没有完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包括北京澍和科技开发公司申请,我们作为设计人提出的00236699.1号“热管式吸收扩散制冷机组”也要不断改进,使其更为先进。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用氟里昂制冷剂,又无压缩机,无机械运动部件,无振动,完全静音,高效率、低能耗并可使用多种能源,热管与吸收扩散结合为特点的制冷机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特点在于由发生器(1)经热虹吸管(2)连接精馏器(3)和冷凝器(4)至盲管端又经氨液管(5)使氨到蒸发器(6)水气到气体热交换管(7)再由蒸发器(6)经气体热交换管(7)连接吸收器(8)至贮液罐(11),贮液罐引出管连接液体热交换管(10)进入发生器(1),形成吸收扩散制冷循环系统。发生器(1)的首端设置热管加热器(13),蒸发器(6)的尾端设置热管(14)连接导热,构成无氟无压缩机热管吸收扩散式制冷机组整体结构。热管(14)与吸收扩散式制冷系统相结合,并必须连接在横置V型20—60度夹角的蒸发器(6)上,可横置、竖置延伸至冷冻冷藏的箱体(19)内的后背、上顶、下底和左右侧。热管(14)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扁形,产品形状为直线型、曲线型、U型、V型、角型、蛇型等。热管的长度上局部或全部连接单翅片或双翅片(16)。连接在发生器(1)首端的加热器(13)有两种结构形式,之一为电阻加热器,外接电源;之二为电阻热管加热器,除外接电源,还可将热管延伸至其它热源处。热管(14)是连接在发生器(1)的腔体内并向腔外延伸,腔体以外部分又连接着电阻加热器(13)包裹着热管。贮液罐(11)中罐装的是氨水、水、少量氢气,以此作为制冷工质。发生器(1)和所连接的热虹吸管(2)为竖置,精馏器(3)是上位横置,冷凝器(4)为次上位横置,蒸发器(6)为中位斜置,气体热交换管(7)为次为中位斜置,吸收器(8)为下位螺旋盘管斜置,贮液罐(11)为次下位横置,液体热交换管(10)为最下位横置。稀液管(9)将吸收器(8)和液体热交换管(10)导通。混合气体管将气体热交换管和贮液罐导通。热管(14)通过所连接的翅片(16)其外侧与集热板(15)靠接,以便过多的吸收热量。蒸发器(6)全部装置在绝热壳体(17)中,其前脸部分通过固定导热板(18)连接并固定热管(14)。由于本技术采用了热管与吸收扩散相结合的技术方案,并使用了氨和水作为制冷工质,氨作为制冷剂,水作为吸收剂,不但得到快速制冷的效果,而且具有结构简单,无氟无压缩机等机械运动部件,机组运行平稳、无振动、无噪音、低能耗,还可使用多种低热流密度能源,如电、燃气、燃油、太阳能、废气热等。特别是根除了氟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和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可以广泛应用了冰柜、冰箱、冷藏箱(库)、空调等设备。本技术与几种型号冷藏箱空载开行试验对比表 本技术的样机在容积160L时,冷冻室最低温度-18℃。经国家家电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和环保要求。附图及图面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制冷机组吸收扩散系统结构图图2是制冷机组中热管与吸收扩散系统揭示图图3是图2中A—A剖视放大图图4是制冷机组中多组热管的揭示图图5是图4中A—A剖视放大图图6是热管连接蒸发器及整机系统的侧视图图7是热管发生器的结构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主要特征是热管与吸收扩散系统相结合。如图1所示发生器1竖置于系统中一侧,由连接在发生器上的加热器启动,有电阻加热和热管电阻加热器13两种结构形式。制冷工质采用氨和水,氨作为制冷剂,水作为吸收剂。当加热器13升温至80℃以上时,氨水溶液从贮液罐11中经液体热交换器10进入发生器1气化,又经虹吸管2进入上位横置的精馏器了精馏,到横置次下位的冷凝器4后,液氨经氨液管5至斜置中位的蒸发器6后蒸发吸热。蒸发器6是斜置的U型,成20-60度夹角。蒸发器下端连接中下位斜置的气体热交换管7,再连接下位斜置的螺旋盘管吸收器8,至次下位的贮液罐11,经导出管连接最下位的液体热交换管10,再进入发生器1。从此完成扩散吸收的循环作业。只要加热器13温度达到一定值,该系统便可无休止的工作。为提高该系统的制冷效率,如图2、3、4、5所示在蒸发器6的局部或整体连接数根热管14,热管本身又连接单翅片或双翅片(16)的吸热板。翅片吸热板以铝材为宜。图6给出的是热管吸收扩散式制冷机组的结构侧视图。如图所示蒸发器6装置在绝热壳体17中,通过导热固定板18连接并固定热管14,热管外是翅片吸热板16。热管数量是根据制冷容积来设置可在冷藏体的上、下、左、右、后不同方位横置或竖置。又一重要专利技术点在于,如图7所示发生器1的腔体中安装了热管14,并延伸至腔体外。腔外热管除附加电阻加热器13以外,还可直接接触如燃气、燃油、太阳能、气热等低热流密度热源,实现多热源工作启动。权利要求1.一种热管与吸收扩散II型制冷机组,主要由热管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贮液罐等组成,其特征在于由发生器(1)经热虹吸管(2)连接精馏器(3)和冷凝器(4)至盲管端,又经氨液管(5)导通蒸发器(6),再由蒸发器(6)经热交换管(7)连接吸收器(8)至贮液罐(11),之后由引出管连接液体热交换器(10)进入发生器(1)形成了吸收扩散循环系统,热管与吸收扩散系统的结合,是在发生器(1)中安装了热管(14),特别是在蒸发器(6)中连接着热管构成了热管与吸收扩散式制冷机组整体结构。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发生器(1)所连接的加热器(13),是电阻加热器或热管电阻加热器之任意一种,及外接电源或无电源之任意一种。3.按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热管电阻加热器是将热管(14)深入到发生器(1)的腔体中,并延伸到腔外与电阻加热器(13)连接,热管还可以自由延长之低热流密度的热源处。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冷机组,其特征在于上述各项所述热管(14),其截面形状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与吸收扩散Ⅱ型制冷机组,主要由热管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贮液罐等组成,其特征在于:由发生器(1)经热虹吸管(2)连接精馏器(3)和冷凝器(4)至盲管端,又经氨液管(5)导通蒸发器(6),再由蒸发器(6)经热交换管(7)连接吸收器(8)至贮液罐(11),之后由引出管连接液体热交换器(10)进入发生器(1)形成了吸收扩散循环系统, 热管与吸收扩散系统的结合,是在发生器(1)中安装了热管(14),特别是在蒸发器(6)中连接着热管构成了热管与吸收扩散式制冷机组整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玉杨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杨旭东吴金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