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折叠的叠合式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7125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口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折叠的叠合式口罩,包括罩射在佩戴者口鼻处的第一口罩面,所述的第一口罩面包括对称布置的左口罩面和右口罩面,左口罩面与右口罩面相接的中间位置处具有一竖向布置的梭形通孔,梭形通孔的两侧边缘分别向外延伸,再向内聚拢围合形成第二口罩面,第二口罩面与第一口罩面的衔接处设有沿梭形通孔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延伸并固定在第一口罩面的内侧,另一端延伸并固定在第二口罩面的内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口罩在具体使用时,可方便的在佩戴者的口鼻处形成较大空间的隔离区,减少了佩戴者的脸部与口罩内侧面的接触机会,避免了湿热蒸汽水与佩戴者的皮肤接触,带来不适的感觉。

A kind of folding ma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折叠的叠合式口罩
本专利技术属于口罩
,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折叠的叠合式口罩。
技术介绍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日常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口罩是空气过滤式口罩,其结构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面罩的主体,可以简单理解为它是一个口罩的架子,另一个是滤材部分,包括用于防尘的过滤棉以及防毒用的化学过滤盒等;在口罩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正是由于滤材部分的存在,导致使用者的呼吸阻力变大,因此口罩的佩戴者往往会有不舒适的感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折叠的叠合式口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方便折叠的叠合式口罩,包括罩射在佩戴者口鼻处的第一口罩面,所述的第一口罩面包括对称布置的左口罩面和右口罩面,所述左口罩面与右口罩面相接的中间位置处具有一竖向布置的梭形通孔,所述梭形通孔的两侧边缘分别向外延伸,再向内聚拢围合形成第二口罩面,所述第二口罩面与第一口罩面的衔接处设有沿梭形通孔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延伸并固定在第一口罩面的内侧,另一端延伸并固定在第二口罩面的内侧。优选的,所述第一口罩面的滤芯厚度为450-500μm,所述第二口罩面的滤芯厚度为150-200μm。优选的,所述第一口罩面的上端边缘中间位置处固定有万向折片。优选的,所述第一口罩面的边缘设有硅胶密封边。优选的,所述的左口罩面与右口罩面相远离的一侧设有耳挂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叠合式口罩可方便的进行对折,然后将多个口罩叠放在一起进行包装,简单方便,通过这样的折叠包装形式,避免了对口罩造成过多的挤压;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口罩在具体使用时,可方便的在佩戴者的口鼻处形成较大空间的隔离区,减少了佩戴者的脸部与口罩内侧面的接触机会,避免了在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湿热蒸汽水与佩戴者的皮肤接触,带来不适的感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方便折叠的叠合式口罩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叠合式口罩的横切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叠合式口罩在佩戴者吸气时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0-第一口罩面,101-左口罩面,102-右口罩面,11-梭形通孔,12-万向折片,13-硅胶密封边,14-耳挂带,20-第二口罩面,30-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附图,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折叠的叠合式口罩,其包括罩射在佩戴者口鼻处的第一口罩面10,所述的第一口罩面10包括对称布置的左口罩面101和右口罩面102,所述左口罩面101与右口罩面102相接的中间位置处具有一竖向布置的梭形通孔11,所述梭形通孔11的两侧边缘分别向外延伸,再向内聚拢围合形成第二口罩面20,所述第二口罩面20与第一口罩面10的衔接处设有沿梭形通孔11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弹性件30,弹性件30的一端延伸并固定在第一口罩面10的内侧,另一端延伸并固定在第二口罩面20的内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口罩,以左口罩面101与右口罩面102的相接线作为叠合线进行对折,然后将多个口罩叠放在一起进行包装,简单方便,通过这样的折叠包装形式,避免了对口罩造成过多的挤压;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依次拿取口罩,然后将左口罩面101和右口罩面102分别向两侧掀开后罩射到佩戴者的口鼻处,并将耳挂带14挂到耳朵处即可,如此,可方便的在佩戴者的口鼻处形成较大空间的隔离区,减少了佩戴者的脸部与口罩内侧面的接触机会,避免了在呼吸过程中产生的湿热蒸汽水与佩戴者的皮肤接触,带来不适的感觉。进一步的,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仔细的研究了口罩佩戴者的呼吸特点,为方便描述,此处定义口罩与佩戴者口鼻之间的区域为区域一;在一次完整的吸气、呼气的循环过程中,吸气阶段与呼气阶段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具体的,当配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叠合式口罩时,在吸气阶段,区域一的空气被佩戴者吸入,同时产生负压使口罩外部的空气通过口罩过滤后进入区域一,此时,弹性件30被压缩,第二口罩面20向靠近佩戴者口鼻的方向移动,具体如图3所示;在吸气阶段结束,即将开始呼气阶段的那个时间间隔内,弹性件30的弹性势能释放,并且在此释放使口罩恢复形状的过程中,外界的新鲜空气仍继续通过口罩进入到区域一内;进入呼气阶段后,呼出的气体进入区域一,增大了区域一内的气压,迫使气体透过口罩渗透到外部,并且,在该呼气阶段与下一呼吸循环的吸气阶段的间歇时间内,由于压力的存在,区域一内的气体仍继续向外渗透;也就是说,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叠合式口罩,在呼、吸的间歇时间内,区域一的空气仍与外部实现交换,进而减少了区域一内呼吸废气的占比,换句话说,该叠合式口罩相比于传统的口罩,降低了区域一内呼吸废气的含量,改善了佩戴者的呼吸环境。进一步的,申请人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该弹性件30的设置,在吸气阶段,第二口罩面20可向佩戴者口鼻的方向靠近,区域一内的空气更多的被吸入,相比传统的口罩需克服口罩滤芯的阻力来吸入外部空气,本专利技术的该叠合式口罩降低了佩戴者吸气时压力,即无需过滤更多的空气供佩戴者需要,而是将该换气过程放到了吸气阶段与呼气阶段的间歇时间内。在呼气阶段,由于弹性件30所能提供的弹力,区域一内可实现气体的暂存而无需立刻克服口罩滤芯的阻力换到外界中,也即,该叠合式口罩相应的也降低了佩戴者呼气时的阻力,提高了佩戴者的舒适性。本专利技术中,弹性件30的作用在于提供弹力,同时对第二口罩面20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弹性件30采用高分子弹性体材料制成,作为其具体例,可以举出:聚氨酯、丙烯酸类高分子弹性体、二烯类橡胶、腈类橡胶、硅橡胶、烯烃类橡胶、含氟橡胶、聚苯乙烯类弹性体、聚烯烃类弹性体等,这些弹性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更为优选的,所述的弹性件30使用聚氨酯或丙烯酸类高分子弹性体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口罩面10的滤芯厚度为450-500μm,所述第二口罩面20的滤芯厚度为150-200μm。如此,空气透过第一口罩面10的阻力明显大于透过第二口罩面20时的阻力,如此,在口罩佩戴者的呼吸过程中,吸气和呼气所产生的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折叠的叠合式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罩射在佩戴者口鼻处的第一口罩面(10),所述的第一口罩面(10)包括对称布置的左口罩面(101)和右口罩面(102),所述左口罩面(101)与右口罩面(102)相接的中间位置处具有一竖向布置的梭形通孔(11),所述梭形通孔(11)的两侧边缘分别向外延伸,再向内聚拢围合形成第二口罩面(20),所述第二口罩面(20)与第一口罩面(10)的衔接处设有沿梭形通孔(11)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弹性件(30),弹性件(30)的一端延伸并固定在第一口罩面(10)的内侧,另一端延伸并固定在第二口罩面(20)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折叠的叠合式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罩射在佩戴者口鼻处的第一口罩面(10),所述的第一口罩面(10)包括对称布置的左口罩面(101)和右口罩面(102),所述左口罩面(101)与右口罩面(102)相接的中间位置处具有一竖向布置的梭形通孔(11),所述梭形通孔(11)的两侧边缘分别向外延伸,再向内聚拢围合形成第二口罩面(20),所述第二口罩面(20)与第一口罩面(10)的衔接处设有沿梭形通孔(11)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弹性件(30),弹性件(30)的一端延伸并固定在第一口罩面(10)的内侧,另一端延伸并固定在第二口罩面(20)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道路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茂申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