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制冷、制热和升温为操作目的立式降膜吸收式热泵装置。已有的立式降膜吸收式热泵,一般为管内降膜结构,如日本昭63-131962特许公开的热泵系统,在四个竖直独立的工作单元(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中,采用了管内降膜结构。但是由于管内降膜的传质、传热空间受到限制,所以直接影响系统的效率。另外对系统中发生器一类处于内外压差较大工况下的设备(如管外为具有较高压力的工作蒸汽,管内为负压下的工质),如果采用管内布液,传热管端与管板之间的密封不易维持。采用管外降膜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传质、传热机能,但是存在如下技术问题一是由于热泵系统中溶液流量较小,且含有金属氧化物等渣滓及传热管的水平和垂直加工与装配精度难以保证等原因,在垂直竖立的传热管群外表面布液往往不均匀、不稳定;二是目前应用的传热管的传热效率强化技术,一般是对管子进行直接机械加工或在管体上附加其它部件,这对于该类热泵系统中诸多的传热管将过于复杂。不仅增加了制造成本,而且造成机械加工、设备装配以及运行维修上的困难。所以,目前在热泵系统中管外布液结构还不多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降膜吸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以制冷、制热和升温为操作目的的降膜吸收式热泵,由竖直排列的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组成,在发生器、蒸发器和吸收器中均设有上封头,布液室、降膜传热管群和下封头,其特征在于:A、位于垂直传热管群上部的布液室由上、下两块管板隔成,传 热管上端垂直固定于上管板上,并在管口与板孔之间形成密封,在垂直传热管群通过的下管板上,每根传热管四周均布着的布液孔是具有一定齿数和齿形的齿状间隙,B、布液室前设置一沉降过滤器,布液室内壁为防腐金属材料或内壁设有防腐层,C、布液室与布 液室下部的气相空间接有连通管,D、布液室中液体流量的控制条件是:使液面高度维持在上、下管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耀东,郑丹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