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冰箱的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526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冷凝器用于冷凝被压缩机压缩的介质,其构成大体上包括冷凝管和金属性散热带。上述冷凝管在一层内以“Z”字形状反复排列,同时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多层;上述金属性散热带具有一定宽度,接触上述冷凝管的上下外侧面,在相同层内固定在冷凝管上,以连续连接相邻的冷凝管。在上述散热带中,连接相邻的冷凝管的部分上下间距相对窄。在上述散热带中,接触在冷凝管的上下面的部分和连接相邻的冷凝管之间的部分形成连续的流线型。(*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在电冰箱上的冷凝器(Condenser for refrigerator),进一步说,涉及一种可以带来如下效果的电冰箱的冷凝器对冷凝器进行散热时,使得通过送风扇产生的用于散热的气流造成的噪音最小化。
技术介绍
电冰箱是一种利用设置在电冰箱内部的冷冻循环生成冷气,然后利用上述生成的冷气使得箱内的温度保持一定的冷藏温度或者冷冻温度的装置。上述电冰箱内的冷冻循环大体上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毛细管。上述蒸发器通过使电冰箱内部的液状介质汽化,对周边的空气进行降温;上述压缩机对在上述蒸发器中被气体化的介质进行压缩;上述冷凝器对上述介质进行冷凝,使得被压缩的介质进行散热;上述毛细管使被冷凝的介质转换成低压状态。其中,上述冷凝器设置在机械室的内部,上述机械室设置在电冰箱后面的下端部。另外,送风扇设置在机械室的一侧,上述送风扇产生气流,上述气流对上述冷凝器进行散热。图1a显示出已有技术的冷凝器的平面示意图。图1b显示出已有技术的冷凝器的侧面示意图。图1a和图1b所示,冷凝器10由冷凝管12和散热线(wire)14构成。上述冷凝管12的内部流过压缩状态的介质;上述散热线14焊接在上述冷凝管12上,用于散热。上述冷凝管12沿着上下多层设置而成,而且在每一层形成反复的“Z”字形状。另外,上述多个散热线14在每一层具有一定长度,并且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上述冷凝管12上。上述多个散热线14用于支撑反复排列的上述冷凝管12,并对上述冷凝管12进行散热。另外,在机械室内部的一侧设置有送风扇18,上述送风扇18用于对设置在电冰箱的机械室内部的上述冷凝器10进行散热。于是,在执行冷冻循环过程中,上述送风扇18进行旋转的同时形成气流,上述气流用于对上述冷凝器10进行散热。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已有技术中,通过上述送风扇18形成的气流经过上述冷凝管12时,产生噪音。也就是说,如图1b的放大图所示,通过上述送风扇18产生的气流经过上述冷凝管12的同时,在下游侧形成部分涡流。上述涡流实际上增加风洞噪音,所以带来驱动电冰箱时产生的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可以带来如下效果的冷凝器送风扇对冷凝器进行散热时,通过降低产生的噪音,使得电冰箱的驱动噪音最小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更加提高散热效果。为了实现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凝器,其特征在于作为冷凝被压缩机压缩的介质的冷凝器,大体上由冷凝管和金属性散热带构成。上述冷凝管在一层内以“Z”字形状反复排列,同时在上下方向上排列多层;上述金属性散热带具有一定宽度,接触上述冷凝管的上下外侧面,在相同层内固定在冷凝管上,以连续连接相邻的冷凝管。在上述散热带中,连接相邻的冷凝管的部分上下间距相对窄。在上述散热带中,接触在冷凝管的上下面的部分和连接相邻的冷凝管之间的部分形成连续的流线型。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冷凝器可以带来如下效果在设置有上述散热带的部分可以使得散热气流产生的风洞噪音的最小化。于是降低了整个电冰箱的噪音。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带以充分的面积接触冷凝管和散热气流。于是本专利技术的冷凝器提高了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a显示出已有技术的冷凝器的平面示意图;图1b显示出已有技术的冷凝器的侧面示意图;图2a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冷凝器的平面示意图;图2b显示出图2a的A-A线剖面图。主要部件附图标记说明20冷凝器 22冷凝管24散热带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以附图所示实施例为基础,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2a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冷凝器的平面示意图。图2b显示出图2a的A-A线剖面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冷凝器由冷凝管22和散热带(band)24构成。上述散热带24连接在上述冷凝管22上,支撑上述冷凝器22的同时,对上述冷凝器22进行散热。上述冷凝管22的内部流有被压缩机压缩的介质,上述介质通过与周围进行热交换被液化,上述冷凝管22的设置状态与已有技术相同。也就是说,上述冷凝管22形成多层结构,每层使介质管按照“Z”字形反复排列,并沿着上下形成多层。另外,上述冷凝管22的外侧面设置有多个散热带24。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带24具有如下功能通过将上述冷凝管22的热量向外进行散热,使得上述冷凝器22内部的介质进行液化的同时,对上述冷凝器22的整体形状进行支撑。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带24由能够与上述冷凝管22进行焊接的材质形成,比如说,铁板等金属材料,并且使其形成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通过使上述散热带24形成带状或者条状,使得上述散热带24可以占有上述冷凝管22的一个区间。如图2所示,通过沿着上下和前后方向设置多个上述散热带24,使得上述散热带24以缠绕上述冷凝管24外侧的部分形态进行固定。另外,通过上述散热带24形成带状,使得上述散热带24与上述冷凝管22的接触面积变大的同时,也能够充分地露出在用于散热的送风扇(附图中没有显示出)的气流中。于是,通过具有本专利技术带状的散热带24,也可以充分地提高上述冷凝管22的散热效率。从图2b中可以了解到,本专利技术将具有一定宽度的上述散热带24以包围上述各个冷凝管22的外侧面的形态设置而成。于是,在设置有上述散热带24部分的上,流动于上述冷凝管22周围的散热气流没有产生涡流。也就是说,如箭头符号所示,散热气流经过上述散热带24部分时,由于不与上述冷凝管22直接接触,所以在上述冷凝管22下游侧不产生涡流。根据附图所示实施例可以了解到,在相同的冷凝管层上,沿着前后方向设置有多个上述散热带24,而且冷凝管层沿着上下方向也设置有多个。如上所述,对于在一层以“Z”字形状反复排列并以上下多层形成上述冷凝管22,在设置有上述散热带24的部分,不会产生上述散热气流形成的涡流。于是,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散热带24,可以带来如下效果由于降低了整体风洞噪音,降低了电冰箱的整体噪音。另外,如图2b的放大图所示,上述散热带24沿着左右方向连接有多个上述冷凝管22,以便包围多个冷凝管的上下侧;并且在每两个冷凝管22之间的部分26上下间距非常窄。由于按照上述形状连续形成,所以具有类似于流线型的剖面形状,能够使散热用空气的流动更加畅通。另外,在上述散热带24结构中,由于在每两个冷凝管22之间的部分26较窄,而在冷凝管22的外侧相对宽,并直接接触,使得比单纯的平面状的上述散热带24的表面积更大。散热带24的表面积变大,意味着露出在散热用气流中的表面积大,也就是说可以带来更好的散热效果。在图2b中,上述散热带24连接沿着左右方向排列的上述冷凝管22时,最好采用流线型。通过上述说明可以了解到,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技术思想是条状的上述散热带24接触上述冷凝管22的上下面,并且连续地接触在上述左右侧的冷凝管22上。到目前为止,虽然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为中心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在本专利技术所属
内具有一般知识的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提出很多变形。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技术思想体现在专利请求范围内,与之同等范围内的所有差异点都应该解释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冷凝器,用于冷凝被压缩机压缩的介质,其特征在于大体上包括由冷凝管(22)和金属性散热带(24);上述冷凝管(22)在一层内以“Z”字形状反复排列,同时在上下方向排列成多层;上述金属性散热带(24)具有一定宽度,接触上述冷凝管的上下外侧面,在相同层内固定在冷凝管上,以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凝器,用于冷凝被压缩机压缩的介质,其特征在于:大体上包括由冷凝管(22)和金属性散热带(24);上述冷凝管(22)在一层内以“Z”字形状反复排列,同时在上下方向排列成多层;上述金属性散热带(24)具有一定宽度, 接触上述冷凝管的上下外侧面,在相同层内固定在冷凝管上,以连续连接相邻的冷凝管。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勇德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