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脉冲平行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38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电脉冲平行电极。现有电脉冲平行电极深入人体内部需要做开放性创口,增加病人疼痛并且提高手术风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脉冲平行电极解决前述问题,其包括两个电极,所述两个电极均为镍钛记忆合金制成的细针,细针自前端部向后形成长度为T2的放电工作段,自放电工作段向后的细针表面包裹绝缘层,两个电极设于同一介入导管中,放电工作段可在向前推出介入导管后弹性展开并平行相对保持平行间距D2,放电工作段端部设导向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利用内窥镜设备等内镜通道无创送入人体内部,或经人体自身通道直接进入体内,对肿瘤组织作电脉冲消融,消融效果好,并能为后续给药渗透入肿瘤组织创造条件。

An electric pulse parallel electr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脉冲平行电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电脉冲平行电极。
技术介绍
现有采用与脉冲发生器连接的两个电极形成脉冲电场消融治疗肿瘤的电脉冲平行电极,但是这种现有的电脉冲平行电极只能进行经皮穿刺治疗,适用于靠近皮肤的肿瘤组织;对于人体内部组织的病变,由于途中血管及神经等的限制,很难将电极针刺入病变组织内部,这样就必须将病变组织暴露体外,进行治疗,对病人造成很大的创伤,增加病人疼痛及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现有电脉冲平行电极深入人体内部需要做开放性创口,增加病人疼痛、提高手术风险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脉冲平行电极,所述平行电极可以利用内窥镜设备等内镜通道无创送入人体内部,或直接经人体自身通道进入体内,对肿瘤组织进行电脉冲消融,然后利用前述电脉冲在肿瘤细胞上形成的电穿孔增大细胞渗透性为后续给药创造条件,以使增强肿瘤组织消融效果变得可能。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电脉冲平行电极,包括两个电极,所述两个电极均为金属细针,且细针自前端部向后形成长度为T2的放电工作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脉冲平行电极,包括两个电极(1,2),所述两个电极均为金属细针,且细针自前端部向后形成长度为T2的放电工作段,自放电工作段向后的细针表面包裹绝缘层(3),其特征是所述两个电极(1,2)设于同一介入导管(4)中,所述介入导管(4)可经人体自然腔道或借助内镜工作通道深入体内,所述两个电极(1,2)均为镍钛记忆合金制成的细针,两个电极各自的放电工作段可在向前推出介入导管后弹性展开并平行相对,两放电工作段的平行间距为D2,两放电工作段的端部设有导向结构(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脉冲平行电极,包括两个电极(1,2),所述两个电极均为金属细针,且细针自前端部向后形成长度为T2的放电工作段,自放电工作段向后的细针表面包裹绝缘层(3),其特征是所述两个电极(1,2)设于同一介入导管(4)中,所述介入导管(4)可经人体自然腔道或借助内镜工作通道深入体内,所述两个电极(1,2)均为镍钛记忆合金制成的细针,两个电极各自的放电工作段可在向前推出介入导管后弹性展开并平行相对,两放电工作段的平行间距为D2,两放电工作段的端部设有导向结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脉冲平行电极,其特征是所述导向结构(5)为两放电工作段各自端部设置的尖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脉冲平行电极,其特征是所述导向结构(5)为一锥形的引导件,所述两个电极(1,2)的放电工作段端部固定在同一锥形的引导件上,引导件的大径端和介入导管(4)的管径相配,两个电极(1,2)在引导件后方设置一使两电极紧邻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刚孙婷婷吕维敏陈新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睿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