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289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尾气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后处理设备,包括第一处理装置、第二处理装置和传感器组,第二处理装置和第一处理装置并排布置,其中:第一处理装置包括按进气路线依次布置的进气管、柴油氧化催化后处理器、柴油颗粒过滤器和尿素混合腔;第二处理装置包括按出气路线依次布置的催化还原后处理器、氨氧化催化后处理器和排气管,催化还原后处理器与所述尿素混合腔连通;传感器组布置在第一处理装置和第二处理装置上并集成单个线束端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阶段部分双前桥及危化品国Ⅵ车型后处理器难以布置的问题。

A kind of automobile aftertreatment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尾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柴油机国Ⅵ排放法规的实施,国Ⅵ后处理器装置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柴油机的排放污染物主要包括PM及NOx。国Ⅵ阶段排放法规污染物限值相对国Ⅴ氮氧化物的限值降低80%,同时增加了对颗粒物数量及质量的限值要求,因此国Ⅵ后处理系统普遍采用氧化型催化器(DOC)+颗粒捕捉器(DPF)+选择性催化欢迎(SCR)+氨气氧化催化(ASC)方案。目前国Ⅵ车型后处理系统普遍采用的方案为方型和圆筒型后处理器,对于双前桥车型由于方型后处理器体积大、重量重,一二轴之间难以布置;圆筒型后处理器虽然可以布置在纵梁下侧,但是长度长、直径大,也无法布置在一二轴之间,后处理器的后移会使整车排气管路过长,从而导致尾气温度低、SCR转化效率低下以及整车成本高的问题。另外,国Ⅵ后处理器有四个排温、两个压差传感器、一个颗粒传感器及喷嘴总成,传感器多、连接线束复杂,底盘上布置容易导致装车效率低、管线路乱及管线路接错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处理设备,以解决现阶段部分国Ⅵ车型后处理器难以布置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后处理设备,包括第一处理装置、第二处理装置和传感器组,其中: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包括按进气路线依次布置的进气管、柴油氧化催化后处理器、柴油颗粒过滤器和尿素混合腔;所述第二处理装置包括按出气路线依次布置的催化还原后处理器、氨氧化催化后处理器和排气管,所述进气路线与所述出气路线反向平行,所述催化还原后处理器与所述尿素混合腔连通;所述传感器组布置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上并集成单个线束端子。作为上述的汽车后处理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支架总成,所述支架总成包括一对弯折管、若干个箍带和线束支架,一对所述弯折管设置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之间的两侧,若干个所述箍带连接在弯折管上并被配置为固定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处理装置,所述线束支架被配置为固定各线束并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处理装置间隔预设距离。作为上述的汽车后处理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若干个箍带包括两个上箍带和两个下箍带,两个所述上箍带被配置为固定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两个所述下箍带被配置为固定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作为上述的汽车后处理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尿素混合腔中设有喷嘴,所述喷嘴朝向所述催化还原后处理器。作为上述的汽车后处理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传感器组包括若干个排温传感器、氮氧传感器、压差传感器和颗粒传感器,且所述排温传感器、所述氮氧传感器、所述压差传感器、所述颗粒传感器与所述喷嘴的连接线束集成在所述线束端子。作为上述的汽车后处理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温传感器包括第一排温传感器、第二排温传感器、第三排温传感器、第四排温传感器,所述第一排温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排温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后处理器前后两端的表面,所述第三排温传感器和所述第四排温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催化还原后处理器前后两端的表面。作为上述的汽车后处理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氮氧传感器的前接头设置在所述进气管上,所述氮氧传感器的后接头设置在所述排气管上,所述氮氧传感器的第一控制盒和第二控制盒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处理装置外壁的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上。作为上述的汽车后处理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差传感器的接头设置在所述柴油颗粒过滤器上,所述压差传感器的第三控制盒设置在所述支架总成的连接肢上。作为上述的汽车后处理设备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颗粒传感器的接头设置在所述排气管上,所述颗粒传感器的第四控制盒设置在所述催化还原后处理器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第一处理装置和第二处理装置并排串联布置,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重量轻,能够适用双前桥及危化品等车型的配套,具有成本优势;支架总成采用一对弯折管夹设在第一处理装置和第二处理装置之间,结构简单,轻量化设计,可靠性高;通过合理布置传感器及喷嘴位置、各传感器及连接线束走向更加合理,增加线束支架使线束固定更加牢靠,由于与处理装置间隔设置同时使线束被高温热源烤化的风险降低,解决了底盘传感器难以布置,管线路易接错及管线路干涉的问题,降低国Ⅵ后处理系统的故障率,提高后处理系统的可靠性;集成单个线束端子可以直接与后处理器装置上的集成线束端子对接,相对传统非集成传感器及线束后处理器,后处理器装置供应商通过将后处理器装置打包供货给整车厂,提高了整车工人的装配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汽车后处理设备的第一处理装置和第二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汽车后处理设备的支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汽车后处理设备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汽车后处理设备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气管;2-柴油氧化催化后处理器;3-前卡箍、4-柴油颗粒过滤器;5-后卡箍;6-尿素混合腔;7-卡箍;81-催化还原后处理器;82-氨氧化催化后处理器;9-排气管;10-第一固定架;11-第二固定架;12-连接板;13-弯折管;14-上连接管;15-热轧板;16-下连接管;17-纵梁端安装支架;18、19-上箍带;20、21-下箍带;22-连接肢;23-前接头;24-第一排温传感器;25-第二排温传感器;26-第三排温传感器;27-第四控制盒;28-第一控制盒;29-第二控制盒;30-第四排温传感器;31-颗粒传感器;32-后接头;33-喷嘴;34-第三控制盒;35-线束端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装置、第二处理装置和传感器组,其中:/n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包括按进气路线依次布置的进气管(1)、柴油氧化催化后处理器(2)、柴油颗粒过滤器(4)和尿素混合腔(6);/n所述第二处理装置包括按出气路线依次布置的催化还原后处理器(81)、氨氧化催化后处理器(82)和排气管(9),所述进气路线与所述出气路线反向平行,所述催化还原后处理器(81)与所述尿素混合腔(6)连通;/n所述传感器组布置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上并集成单个线束端子(3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处理装置、第二处理装置和传感器组,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包括按进气路线依次布置的进气管(1)、柴油氧化催化后处理器(2)、柴油颗粒过滤器(4)和尿素混合腔(6);
所述第二处理装置包括按出气路线依次布置的催化还原后处理器(81)、氨氧化催化后处理器(82)和排气管(9),所述进气路线与所述出气路线反向平行,所述催化还原后处理器(81)与所述尿素混合腔(6)连通;
所述传感器组布置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上并集成单个线束端子(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总成,所述支架总成包括一对弯折管(13)、若干个箍带和线束支架,一对所述弯折管(13)设置在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处理装置之间的两侧,若干个所述箍带连接在所述弯折管(13)上并被配置为固定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处理装置,所述线束支架被配置为固定各线束并与所述第一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二处理装置间隔预设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箍带包括两个上箍带(18、19)和两个下箍带(20、21),两个所述上箍带(18、19)被配置为固定所述第一处理装置,两个所述下箍带(20、21)被配置为固定所述第二处理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尿素混合腔(6)中设有喷嘴(33),所述喷嘴(33)朝向所述催化还原后处理器(81)。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林刘赞森申宏霞王琦张健董瑞先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