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用油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284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用油尺,包括测量杆,所述测量杆上端安装端盖,所述端盖下端设有中空环,所述中空环套装在测量杆外部,所述端盖上端安装导管且导管延伸至端盖内部并处在中空环与测量杆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导管上安装第一开关阀,所述导管右端固定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内部顶端固定挡板,所述密封盖上端右部位置固定带动第二开关阀的出气管,所述端盖左右两端对称安装两个弧形夹板,两个所述弧形夹板上端均安装弹簧,两个所述弹簧均安装在端盖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便于油尺与油箱的固定,有效的避免油液飞溅。

An engine dipsti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用油尺
本技术是一种发动机用油尺,属于油尺

技术介绍
油尺用于对发动机的油箱内部的油液高度进行测量,现有技术中的油尺与油箱插入口位置通过螺纹旋转进行连接,但是在日常操作中,人员有时会在插入油尺后忘记旋紧油尺,导致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油箱中的油可能会从油箱中飞溅出,对发动机等器件表面造成污染,另外,发动机油箱由于曲轴箱内部的通风效果不好等原因,油箱内部的压力较大,使人员在拔出油尺时经常会出现油液在压力的作用下飞溅出来的现象,造成油液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用油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螺纹式的连接方式在人员忘记旋紧油尺时,油液容易飞溅出,另外在曲轴箱内部的通风效果不好时,油箱内部的压力较大,使人员在拔出油尺时经常会出现油液在压力的作用下飞溅出来的现象,造成油液的浪费的问题,本技术结构合理,便于油尺与油箱的固定,有效的避免油液飞溅。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发动机用油尺,包括测量杆,所述测量杆上端安装端盖,所述端盖下端设有中空环,所述中空环套装在测量杆外部,所述端盖上端安装导管且导管延伸至端盖内部并处在中空环与测量杆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导管上安装第一开关阀,所述导管右端固定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内部顶端固定挡板,所述密封盖上端右部位置固定带动第二开关阀的出气管,所述端盖左右两端对称安装两个弧形夹板,两个所述弧形夹板上端均安装弹簧,两个所述弹簧均安装在端盖下端,两个所述弧形夹板上端均设有推杆,两个所述推杆设在两个弹簧内侧,所述端盖上端中间位置固定勾环,所述勾环内部设有横杆,两个所述推杆均安装在端盖下端且均穿过端盖并均固定在横杆下端。进一步地,所述测量杆下端固定圆球。进一步地,所述测量杆环形外端下部位置安装上标记线以及下标记线,所述上标记线设在下标记线上侧。进一步地,所述中空环环形外端开设两个环形槽,两个所述环形槽内部均设有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夹板与端盖通过铰链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端盖内部开设两个通孔,两个所述推杆分别贯穿两个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盖通过螺纹与集液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挡板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挡板均固定在集液管内部顶端。进一步地,所述集液管环形外端安装弹簧钢卡夹,所述弹簧钢卡夹下端安装倒T形支撑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发动机用油尺,本技术在拔出前,通过导管将油箱内部携带有油液的气体送入到集液管中,解除油箱内部的高气压,使得再向上移出本技术时,油液随之飞溅而出的概率大大降低,向下按压横杆可通过推杆解除弧形夹板对油箱插管外端的夹紧固定,将手部从勾环中移出时,弧形夹板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向内移动,对油箱插管外端进行夹紧,不需人员再次对本技术进行旋紧,避免人员因忘记旋紧导致油液飞溅出的情况发生,该设计便于油尺与油箱的固定,有效的避免油液飞溅。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发动机用油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发动机用油尺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发动机用油尺中弹簧钢卡夹的示意图。图中:1-测量杆、2-中空环、3-端盖、4-勾环、5-导管、6-密封盖、7-集液管、8-挡板、11-圆球、21-密封圈、31-弧形夹板、32-弹簧、33-推杆、34-横杆、51-第一开关阀、71-出气管、72-弹簧钢卡夹、73-倒T形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用油尺,包括测量杆1,测量杆1上端安装端盖3,端盖3下端设有中空环2,中空环2套装在测量杆1外部且二者之间存在适当间隙,端盖3上端安装导管5且导管5延伸至端盖3内部并处在中空环2与测量杆1之间的间隙中,导管5上安装第一开关阀51,导管5右端固定密封盖6,密封盖6内部顶端固定挡板8,密封盖6上端右部位置固定带动第二开关阀的出气管71。具体地,在拔出本技术之前,人员先打开第一开关阀51以及出气管71上的第二开关阀,若油箱内部呈高压状态,则油箱内部携带有油液的气体通过导管5进入到集液管7中,进入到集液管7内部的油液受到挡板8的阻挡,从而使油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入到集液管7底端,而气体则通过出气管71排出,此时油箱内部的高气压得以解除,然后人员再向上移出本技术时,油液随之溅出的概率降低。端盖3左右两端对称安装两个弧形夹板31,两个弧形夹板31上端均安装弹簧32,两个弹簧32均安装在端盖3下端,两个弧形夹板31上端均设有推杆33,两个推杆33设在两个弹簧32内侧,端盖3上端中间位置固定勾环4,勾环4内部设有横杆34,两个推杆33均安装在端盖3下端且均穿过端盖3并均固定在横杆34下端。具体地,取出本技术时,人员将手部穿入勾环4与横杆34上方的间隙中,由于手部的大小大于勾环4与横杆34之间的间隙,故而穿入手部同时将横杆34向下挤压,横杆34向下移动带动推杆33向下移动,进而将弧形夹板31向外推动,解除弧形夹板31对油箱插管外端的夹紧固定,然后人员可向上移出本技术,对本技术进行安装时,由于人员手部处于穿入勾环4内部的状态,故而此时两个弧形夹板31在横杆34以及推杆33的作用下向外扩张,人员将本技术插入到油箱插管内部合适位置时,将手部从勾环4内部移出,此时弧形夹板31在始终处于拉伸状态的推杆33的弹力作用下向内移动,对插管进行夹紧,便于本技术与油箱插管的固定,不需人员后续进行旋转操作,避免人员因忘记旋紧导致油液飞溅出的情况发生。测量杆1下端固定圆球11,圆球11使向上移动本技术时,底部用于测量的油液高度的上下标记线之间的位置不会与油箱插管内壁接触,避免侧壁上的油液粘附到测量杆1测量位置,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测量杆1环形外端下部位置安装上标记线以及下标记线,上标记线设在下标记线上侧,上标记线以及下标记线均用于测量标识,下上标记线以及下标记线之间的位置处于正常范围,超过上标记线或者低于下标记线均属于不正常状态。中空环2环形外端开设两个环形槽,两个环形槽内部均设有密封圈21,密封圈21与油箱插管的内壁接触,便于实现密封作用。弧形夹板31与端盖3通过铰链连接,便于弧形夹板31的转动。端盖3内部开设两个通孔,两个推杆33分别贯穿两个通孔,端盖3设在油箱插管的上端,两个推杆33分别设在油箱插管的两侧,便于推杆33的上下移动。密封盖6通过螺纹与集液管7连接,袋排出油箱插管内部的高气压后,人员关闭第一开关阀51以及出气管71上的第二开关阀,然后将密封盖6与集液管7进行相对转动,便于密封盖6与集液管7的拆卸,然后将集液管7内部的油液重新加入到发动机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用油尺,包括测量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杆(1)上端安装端盖(3),所述端盖(3)下端设有中空环(2),所述中空环(2)套装在测量杆(1)外部,所述端盖(3)上端安装导管(5)且导管(5)延伸至端盖(3)内部并处在中空环(2)与测量杆(1)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导管(5)上安装第一开关阀(51),所述导管(5)右端固定密封盖(6),所述密封盖(6)内部顶端固定挡板(8),所述密封盖(6)上端右部位置固定带动第二开关阀的出气管(71);/n所述端盖(3)左右两端对称安装两个弧形夹板(31),两个所述弧形夹板(31)上端均安装弹簧(32),两个所述弹簧(32)均安装在端盖(3)下端,两个所述弧形夹板(31)上端均设有推杆(33),两个所述推杆(33)设在两个弹簧(32)内侧,所述端盖(3)上端中间位置固定勾环(4),所述勾环(4)内部设有横杆(34),两个所述推杆(33)均安装在端盖(3)下端且均穿过端盖(3)并均固定在横杆(34)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用油尺,包括测量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杆(1)上端安装端盖(3),所述端盖(3)下端设有中空环(2),所述中空环(2)套装在测量杆(1)外部,所述端盖(3)上端安装导管(5)且导管(5)延伸至端盖(3)内部并处在中空环(2)与测量杆(1)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导管(5)上安装第一开关阀(51),所述导管(5)右端固定密封盖(6),所述密封盖(6)内部顶端固定挡板(8),所述密封盖(6)上端右部位置固定带动第二开关阀的出气管(71);
所述端盖(3)左右两端对称安装两个弧形夹板(31),两个所述弧形夹板(31)上端均安装弹簧(32),两个所述弹簧(32)均安装在端盖(3)下端,两个所述弧形夹板(31)上端均设有推杆(33),两个所述推杆(33)设在两个弹簧(32)内侧,所述端盖(3)上端中间位置固定勾环(4),所述勾环(4)内部设有横杆(34),两个所述推杆(33)均安装在端盖(3)下端且均穿过端盖(3)并均固定在横杆(34)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用油尺,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杆(1)下端固定圆球(11)。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苹王纯孟杨云华钟秋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兴明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