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涂层热水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245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供热领域,特涉及一种石墨烯涂层热水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石墨烯涂层加热区包括依次设置的防滑外壳、保温反射层、石墨烯涂层、水杯内胆,水杯内胆为水杯本体内层,石墨烯涂层加热区设置两个电源接口凹槽,电源接口凹槽为石墨烯涂层的正负极接口,保温反射层包括耐高温塑料泡沫和锡纸反射层,锡纸反射层的反射面朝向水杯内胆,供电部件包括两个正负极凸块和电源接口,两个正负极凸块与石墨烯涂层加热区的两个电源接口凹槽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远红外辐射线定向高效率穿透水杯杯体直接对杯内流体进行分子层级的加热,加热速率较热传导式加热显著提高。

A graphene coated hot water c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涂层热水杯
本技术涉及供热领域,特涉及一种石墨烯涂层热水杯。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热水杯供热技术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即功率偏低,加热速率慢。导致这个问题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传统的供热技术采用的供热元器件都是热阻式元器件。热阻式元器件是一类将电能通过热阻模块转变成热能的器件。电热转换效率本身就低,还存在热传导过程中的热耗散负面因素,因而从原理上就不能满足高效供热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石墨烯涂层热水杯。本技术通过远红外辐射线定向高效率穿透水杯杯体直接对杯内流体进行分子层级的加热,加热速率较热传导式加热显著提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墨烯涂层热水杯,包括水杯本体、石墨烯涂层加热区和供电部件,其中石墨烯涂层加热区位于水杯本体侧面,供电部件覆盖在石墨烯涂层加热区上,其特征在于:石墨烯涂层加热区包括依次设置的防滑外壳、保温反射层、石墨烯涂层、水杯内胆,水杯内胆为水杯本体内层,石墨烯涂层加热区设置两个电源接口凹槽,电源接口凹槽为石墨烯涂层的正负极接口,保温反射层包括耐高温塑料泡沫和锡纸反射层,锡纸反射层的反射面朝向水杯内胆,供电部件包括两个正负极凸块和电源接口,两个正负极凸块与石墨烯涂层加热区的两个电源接口凹槽对应设置。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涂层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水杯内胆为不锈钢导体时,水杯内胆表面设置绝缘层。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涂层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正负极凸块为磁性材料,水杯内胆为铁磁性金属,水杯内胆表面设置绝缘层。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涂层热水杯,其特征在于:电源接口为USB接口。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涂层热水杯,其特征在于:石墨烯涂层加热区为圆柱体的一段弧形,供电部件对应为一段弧形,供电部件外形与石墨烯涂层加热区外形一致。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涂层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水杯本体材质为耐高温塑料、玻璃、陶瓷或不锈钢。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涂层热水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控制系统模块,电路控制系统模块与电源接口连接。根据如上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涂层热水杯,其特征在于:电路控制系统模块电源的电压范围可以为5V~220V。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是石墨烯浆料涂层的电导率高,产生的热阻小,热耗散小,电热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二是石墨烯浆料涂层通电后,发射远红外辐射线,通过远红外辐射线定向高效率穿透水杯杯体直接对杯内流体进行分子层级的加热,加热速率较热传导式加热显著提高;三是加热方式为非接触式加热,更健康,涂层薄,加热组件体积占用率小,整体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四是电路控制系统模块和杯体分离,磁力自吸设计,可以与杯体紧密贴合,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故障率低,安全性好,成本低廉,制作方便,可应用如车载供热、移动电源供热、常规电源供热等供热场景;五是供电部件采用磁力自动吸附,可与水杯本体分离,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和操作便捷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石墨烯涂层热水杯。图2为一种石墨烯涂层热水杯石墨烯涂层加热区的结构解析图。图3为供电部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水杯本体1、石墨烯涂层加热区2、防滑外壳3、保温反射层4、石墨烯涂层5、水杯内胆6、正负极凸块7、供电部件8、电源接口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描述。显然,本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只是本技术所包含内容的一个普通案例,并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不同于本技术权利要求项之外的其它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石墨烯涂层热水杯包括水杯本体1、石墨烯涂层加热区2和供电部件8,其中石墨烯涂层加热区2位于水杯本体1侧面,供电部件8覆盖在石墨烯涂层加热区2上,用于对石墨烯涂层加热区2进行通电。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石墨烯涂层加热区2包括依次设置的防滑外壳3、保温反射层4、石墨烯涂层5、水杯内胆6,水杯内胆为水杯本体1内层,与水接触。但水杯内胆6为不锈钢导体时,水杯内胆6需要做绝缘处理,即水杯内胆6设置绝缘层,绝缘层与石墨烯涂层5接触。这样确保在使用时,不锈钢杯体不会导电,确保产品使用安全。石墨烯涂层加热区2设置两个电源接口凹槽,作为石墨烯涂层5的正负极接口。保温反射层4包括耐高温塑料泡沫和锡纸反射层,锡纸反射层的反射面朝向水杯内胆6,这样可以提高加热效率。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供电部件8包括两个正负极凸块7和电源接口9,两个正负极凸块7与石墨烯涂层加热区2的两个电源接口凹槽对应设置,即两个正负极凸块7正好可以插入两个电源接口凹槽内,从而通过正负极凸块7对石墨烯涂层5供电。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正负极凸块7为磁性材料,水杯内胆6为铁磁性金属,这样当供电部件8卡入石墨烯涂层加热区2时,正负极凸块7能够可靠的与水杯本体1连接,确保正负极凸块7与石墨烯涂层5供电连接可靠且不易脱落。本技术的电源接口9可以为USB接口,这样可插入移动电源。输入电源接口9的电源电压范围可以为5V~220V,电源接口9分别于正负极凸块7连接,从而为石墨烯涂层5提供电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如图1和图3所示,石墨烯涂层加热区2为圆柱体的一段弧形,供电部件8对应为一段弧形,供电部件8外形与石墨烯涂层加热区2外形一致,使供电部件8正好可以插入石墨烯涂层加热区2,从而通过电源接口9对石墨烯涂层5进行供电。石墨烯涂层加热区2的弧形设计,可以提高加热面积,从而实现水温的快速加热。本技术的水杯本体1材质可以为耐高温塑料、玻璃、陶瓷、不锈钢等,其形状和大小可以随需要任意调节。本技术的装置还可以设置电路控制系统模块,电路控制系统模块与电源接口9连接,电路控制系统模块通过电源接口9控制石墨烯涂层5电源的通断,电路控制系统模块可以控制加热温度、时间等。本技术的装置工作过程是:当电源接口9接入电源后,电源通过正负极凸块7与石墨烯涂层5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流回路,设备开始工作,通过电路控制系统模块来设定加热模式,当加热到设定模式的温度时,维持此温度不变,断开电源即可停止供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任何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本实施例仅仅只是示范性案例,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具体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烯涂层热水杯,包括水杯本体、石墨烯涂层加热区和供电部件,其中石墨烯涂层加热区位于水杯本体侧面,供电部件覆盖在石墨烯涂层加热区上,其特征在于:石墨烯涂层加热区包括依次设置的防滑外壳、保温反射层、石墨烯涂层、水杯内胆,水杯内胆为水杯本体内层,石墨烯涂层加热区设置两个电源接口凹槽,电源接口凹槽为石墨烯涂层的正负极接口,保温反射层包括耐高温塑料泡沫和锡纸反射层,锡纸反射层的反射面朝向水杯内胆,供电部件包括两个正负极凸块和电源接口,两个正负极凸块与石墨烯涂层加热区的两个电源接口凹槽对应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涂层热水杯,包括水杯本体、石墨烯涂层加热区和供电部件,其中石墨烯涂层加热区位于水杯本体侧面,供电部件覆盖在石墨烯涂层加热区上,其特征在于:石墨烯涂层加热区包括依次设置的防滑外壳、保温反射层、石墨烯涂层、水杯内胆,水杯内胆为水杯本体内层,石墨烯涂层加热区设置两个电源接口凹槽,电源接口凹槽为石墨烯涂层的正负极接口,保温反射层包括耐高温塑料泡沫和锡纸反射层,锡纸反射层的反射面朝向水杯内胆,供电部件包括两个正负极凸块和电源接口,两个正负极凸块与石墨烯涂层加热区的两个电源接口凹槽对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涂层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水杯内胆为不锈钢导体时,水杯内胆表面设置绝缘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涂层热水杯,其特征在于:正负极凸块为磁性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鹏飞侯大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金态和武汉石墨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