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导丝双向加热的防烫伤节能电热水壶,包括壶体、加热板和水净化装置,所述壶体四周设有壶壁,壶壁内部设有隔热层,壶体下端固定在固定底板上,固定底板下端设有底座,底座右侧设有接电连接孔,所述加热板上表面设有十个平行等间距分布的加热,加热腔内部设有螺旋加热导丝,加热腔下端加热板上配合设有阵列分布的通水腔,所述水净化装置下端连接有小型抽泵,小型抽泵左侧通过连接管连通通液腔,水净化装置上端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上端左侧设有单向进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加热导丝双向加热的防烫伤节能电热水壶,防烫伤,可阻挡热量散失,加热速度快效果,能源消耗小,可净水。
An energy-saving electric kettle with two-way heating of heating guide w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导丝双向加热的防烫伤节能电热水壶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烫伤节能电热水壶,具体是一种加热导丝双向加热的防烫伤节能电热水壶。
技术介绍
电水壶在1891年诞生于芝加哥。随着科技的发展,快捷、安全、便利、充分利用能源日渐成为了水壶的主要特点,嗜茶的英国人从此便爱上它了。到了二十一世纪便成为全球的畅销品。电水壶采用的是蒸汽智能感应控温,具有水沸腾后自动断电、防干烧断电的功能。随着生活的需要,现在的电水壶也正在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如防漏、防烫、锁水等。目前家庭中常用的电热水壶隔热效果不好,烧水过程中热量流失导致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且存在因不小心碰触而引起烫伤的危险,直接威胁着使用者的身体安全,尤其是儿童的安全,同时加热同时通过底部加热,水体不流动,热传导效果差,加热速率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导丝双向加热的防烫伤节能电热水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热导丝双向加热的防烫伤节能电热水壶,包括壶体、加热板和水净化装置,所述壶体四周设有壶壁,壶壁内部设有隔热层,壶体上端设有盖板,盖板下端配合壶体设置有隔热内垫,壶体左侧设有倒水管,倒水管上端铰接有密封板,壶体右侧外壁上设有壶把,壶体下端固定在固定底板上,固定底板下端设有底座,底座右侧设有接电连接孔,所述加热板设置在壶体底部,加热板上表面设有十个平行等间距分布的加热腔,加热腔内部设有螺旋加热导丝,加热腔下端加热板上配合设有阵列分布的通液腔,通液腔内部设有设有转轴,转轴通过固定杆固定在通液腔底部内侧,转轴左端轴上和有右端轴上各设有一组叶轮,转轴上设有搅拌杆,所述水净化装置下端连接有小型抽泵,小型抽泵左侧通过连接管连通通液腔,水净化装置上端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上端左侧设有单向进液管。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盖板上端设有提环。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板上设有通气孔。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壶把上设有防滑螺纹垫。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热腔的上端和下端都设有导热板。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杆通过套管固定在转轴上,套管左右两侧转轴上各设有一个限位环。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水净化装置内部设有活性炭过滤网和矿石过滤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加热导丝双向加热的防烫伤节能电热水壶,使用时,将冷水加入到壶体内部,螺旋加热导丝可同时加热上侧和下的水,冷水和热源接触面积大,加热效果好,启动小型抽泵可将水通液腔中,水流流过通液腔时带动叶轮旋转,叶轮旋转后通过转轴带动搅拌流过的水流,有利于冷热水热传导,最后小型抽泵将水抽入到水净化装置内再从单向出液管出去,冷水流动冷热水混合热传导快,加热速率快,壶壁内部设有隔热层,一方面防烫伤,另一方面可阻挡热量散失,进而加快加热速度,能源消耗小,同时水净化装置中设置的活性炭过滤管和矿石过滤管可起到净水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加热导丝双向加热的防烫伤节能电热水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加热导丝双向加热的防烫伤节能电热水壶中加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盖板1、隔热内垫2、密封盖3、倒水管4、壶体5、隔热层6、壶壁7、固定底板8、底座9、加热板10、小型抽泵11、水净化装置12、出水管13、壶把14、单向出液管15、加热腔101、螺旋加热导丝102、通液腔103、叶轮104、转轴105、固定杆106、搅拌杆10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加热导丝双向加热的防烫伤节能电热水壶,包括壶体5、加热板10和水净化装置12,所述壶体5四周设有壶壁7,壶壁7内部设有隔热层6,壶体5上端设有盖板1,盖板1上端设有提环,盖板1下端配合壶体5设置有隔热内垫2,壶体5左侧设有倒水管4,倒水管4上端铰接有密封板3,密封板3上设有通气孔,壶体5右侧外壁上设有壶把14,壶把14上设有防滑螺纹垫,壶体5下端固定在固定底板8上,固定底板8下端设有底座9,底座9右侧设有接电连接孔,所述加热板10设置在壶体5底部,加热板10上表面设有十个平行等间距分布的加热腔101,加热腔101的上端和下端都设有导热板,加热腔101内部设有螺旋加热导丝102,加热腔101下端加热板10上配合设有阵列分布的通液腔103,通液腔103内部设有设有转轴105,转轴105通过固定杆106固定在通液腔103底部内侧,固定杆106通过套管固定在转轴105上,套管左右两侧转轴上各设有一个限位环,转轴105左端轴上和有右端轴上各设有一组叶轮104,转轴105上设有搅拌杆107,所述水净化装置12内部设有活性炭过滤网和矿石过滤网,水净化装置12下端连接有小型抽泵11,小型抽泵11左侧通过连接管连通通液腔103,水净化装置12上端连接有出水管13,出水管13上端左侧设有单向进液管15,使用时,将冷水加入到壶体5内部,螺旋加热导丝102可同时加热上侧和下的水,冷水和热源接触面积大,加热效果好,启动小型抽泵11可将水通液腔103中,水流流过通液腔103时带动叶轮104旋转,叶轮104旋转后通过转轴105带动搅拌107流过的水流,有利于冷热水热传导,最后小型抽泵11将水抽入到水净化装置12内再从单向出液管15出去,冷水流动冷热水混合热传导快,加热速率快,壶壁7内部设有隔热层6,一方面防烫伤,另一方面可阻挡热量散失,进而加快加热速度,能源消耗小,同时水净化装置中设置的活性炭过滤管和矿石过滤管可起到净水的作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加热导丝双向加热的防烫伤节能电热水壶,使用时,将冷水加入到壶体内部,螺旋加热导丝可同时加热上侧和下的水,冷水和热源接触面积大,加热效果好,启动小型抽泵可将水通液腔中,水流流过通液腔时带动叶轮旋转,叶轮旋转后通过转轴带动搅拌流过的水流,有利于冷热水热传导,最后小型抽泵将水抽入到水净化装置内再从单向出液管出去,冷水流动冷热水混合热传导快,加热速率快,壶壁内部设有隔热层,一方面防烫伤,另一方面可阻挡热量散失,进而加快加热速度,能源消耗小,同时水净化装置中设置的活性炭过滤管和矿石过滤管可起到净水的作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导丝双向加热的防烫伤节能电热水壶,包括壶体(5)、加热板(10)和水净化装置(12),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5)四周设有壶壁(7),壶壁(7)内部设有隔热层(6),壶体(5)上端设有盖板(1),盖板(1)下端配合壶体(5)设置有隔热内垫(2),壶体(5)左侧设有倒水管(4),倒水管(4)上端铰接有密封板(3),壶体(5)右侧外壁上设有壶把(14),壶体(5)下端固定在固定底板(8)上,固定底板(8)下端设有底座(9),底座(9)右侧设有接电连接孔,所述加热板(10)设置在壶体(5)底部,加热板(10)上表面设有十个平行等间距分布的加热腔(101),加热腔(101)内部设有螺旋加热导丝(102),加热腔(101)下端加热板(10)上配合设有阵列分布的通液腔(103),通液腔(103)内部设有设有转轴(105),转轴(105)通过固定杆(106)固定在通液腔(103)底部内侧,转轴(105)左端轴上和有右端轴上各设有一组叶轮(104),转轴(105)上设有搅拌杆(107),所述水净化装置(12)下端连接有小型抽泵(11),小型抽泵(11)左侧通过连接管连通通液腔(103),水净化装置(12)上端连接有出水管(13),出水管(13)上端左侧设有单向进液管(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导丝双向加热的防烫伤节能电热水壶,包括壶体(5)、加热板(10)和水净化装置(12),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5)四周设有壶壁(7),壶壁(7)内部设有隔热层(6),壶体(5)上端设有盖板(1),盖板(1)下端配合壶体(5)设置有隔热内垫(2),壶体(5)左侧设有倒水管(4),倒水管(4)上端铰接有密封板(3),壶体(5)右侧外壁上设有壶把(14),壶体(5)下端固定在固定底板(8)上,固定底板(8)下端设有底座(9),底座(9)右侧设有接电连接孔,所述加热板(10)设置在壶体(5)底部,加热板(10)上表面设有十个平行等间距分布的加热腔(101),加热腔(101)内部设有螺旋加热导丝(102),加热腔(101)下端加热板(10)上配合设有阵列分布的通液腔(103),通液腔(103)内部设有设有转轴(105),转轴(105)通过固定杆(106)固定在通液腔(103)底部内侧,转轴(105)左端轴上和有右端轴上各设有一组叶轮(104),转轴(105)上设有搅拌杆(107),所述水净化装置(12)下端连接有小型抽泵(11),小型抽泵(11)左侧通过连接管连通通液腔(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郜瑶环,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游爱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