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升降机构及行李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10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升降机构,包括壳体、升降电机、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轮子。升降电机配置于壳体内部,第一连杆枢接于壳体且耦接于升降电机,第二连杆通过枢接件枢接于壳体,轮子的中心相对于第二连杆固定,且第一连杆的一端滑设于第二连杆。当升降电机驱动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以及轮子转动至下降位置时,轮子突出壳体且与地面接触,当升降电机驱动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以及轮子转动至上升位置时,轮子离开地面,且轮子的一部分收纳于壳体内部。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自动升降机构的行李箱。

Automatic lifting mechanism and tru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升降机构及行李箱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升降机构以及行李箱,且特别是关于一种构造简单且可升降轮子的自动升降机构以及包括上述自动升降机构的行李箱。
技术介绍
行李箱是被广泛使用的日常用品之一。近年来,具有自动行走功能的行李箱不断地推陈出新,为此,部分行李箱上配置有电力单元,可提供配置在行李箱上的驱动轮行走时所需的电力。然而,当电力单元的电量耗罄时,若失去动力来源的驱动轮仍然停留在地面上,则会妨碍用户手动拖行行李箱甚至有可能造成驱动轮损伤。为此,例如中国专利公告第CN105831928B号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升降且可提供动力并带有减震功能的动力轮,所述动力轮通过减速电机带动曲柄,再由曲柄带动带槽连杆以及连杆,从而进行抬升。又例如中国专利公告第CN106073093B号公开了一种可自动升降且自动调节下压力并带有减震功能的动力轮,所述动力轮通过减速电机连接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再连接升降拨杆以及弯形连杆,从而进行抬升。然而,上述两者动力轮抑或需要四连杆以上的机构,抑或需要通过齿轮啮合方能达到抬升动力轮的效果,而当机构的复杂度提高时,动力轮机构整体所需的体积也会随着变大,且构件的连接处增加也间接提高机构故障的机率。为此,自动升降机构该如何减少所需使用的构件并同样达到升降轮子的效果,便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简单且可升降轮子的自动升降机构以及行李箱,以解决上述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升降机构,包括壳体、升降电机、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轮子。升降电机配置于壳体内部,第一连杆枢接于壳体且耦接于升降电机,第二连杆通过枢接件枢接于壳体,轮子的中心相对于第二连杆固定,且第一连杆的一端滑设于第二连杆。当升降电机驱动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以及轮子转动至下降位置时,轮子突出壳体且与地面接触,当升降电机驱动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以及轮子转动至上升位置时,轮子离开地面,且轮子的一部分收纳于壳体内部。此外,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行李箱,包括箱体、上述的自动升降机构、控制单元以及电力单元。自动升降机构配置于箱体上,控制单元以及电力单元配置于箱体内部且电性连接于自动升降机构。当电力单元的电量低于预定阈值时,控制单元控制升降电机驱动第一连杆,并带动第二连杆以及轮子转动至上升位置。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自动升降机构可通过升降电机驱动第一连杆,带动第二连杆以及轮子转动至上升位置或下降位置。另一方面,当电力单元的电量低于预定阈值时,控制单元能控制升降电机驱动第一连杆,并带动第二连杆以及轮子转动至上升位置,避免轮子滞留在地面上造成行李箱拖行不易或是轮子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行李箱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图1的行李箱的部分构件分解图;图3为图2的自动升降机构的外观示意图;图4为图3的自动升降机构的内部构件当轮子位于下降位置时的前视图;图5为图3的自动升降机构的部分构件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6为图3的自动升降机构的内部构件当轮子位于上升位置时的前视图;以及图7为图3的自动升降机构的内部构件的后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行李箱100箱体200自动升降机构210壳体212导线220升降电机222蜗杆230第一连杆232端234蜗轮236磁性件238霍尔传感器240第二连杆242枢接件244滑槽246限位部250轮子260辅助轮270基座272齿轮280驱动电机290弹性件300控制单元400电力单元X中心轴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例图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值得一提的是,以下实施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例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而非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行李箱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图1的行李箱的部分构件分解图,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行李箱10包括箱体100、自动升降机构200、控制单元300以及电力单元400,其中自动升降机构200配置于箱体100上,且控制单元300以及电力单元400配置于箱体100内部且电性连接于自动升降机构200。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行李箱10具有自动行进的功能,其中自动升降机构200包括轮子250,且箱体100上配置了多个辅助轮260。当用户需要行李箱10自动行走时,可将自动升降机构200的轮子250调整至下降位置,此时轮子250会通过电力单元400提供的电力滚动,并带动没有动力的辅助轮260共同在地面上前进。图3为图2的自动升降机构的外观示意图,图4为图3的自动升降机构的内部构件当轮子位于下降位置时的前视图,请参考图3及图4。本实施例的自动升降机构200包括壳体210、升降电机220、第一连杆230、第二连杆240以及上述的轮子250,其中升降电机220配置于壳体210内部,用以驱动轮子250升降,第一连杆230枢接于壳体210且耦接于升降电机220,第二连杆240通过枢接件242枢接于壳体210,轮子250的中心相对于第二连杆240固定,且第一连杆230的一端232滑设于第二连杆240。需特别说明的是,此处的枢接指的是构件之间相互连接且可相对于彼此旋转,耦接指的是构件之间相互连接或电性连接而可由其中一方驱动另一方作动,轮子250的中心相对于第二连杆240固定代表轮子250的几何中心相对于第二连杆240整体的距离以及角度固定不动,而滑设指的是构件之间彼此设置而可相对于彼此滑动,类似的连接、配置用语或相对关系在下文中也会再度使用。详细而言,壳体210上配置有导线212,且导线212电性连接于升降电机220、控制单元300以及电力单元400,能从电力单元400传递电力供升降电机220使用,也能从控制单元300传递电信号或命令信号至升降电机220,使得轮子250得以接受用户手动输入的指令或控制单元300自动发出的指令并进行升降。除此之外,自动升降机构200还包括蜗杆222以及蜗轮234,其中升降电机220耦接于蜗杆222,且蜗杆222的中心轴X通过升降电机220。换言之,蜗杆222为直驱式蜗杆,可不通过其它构件而直接被升降电机220驱动。第一连杆230固设于蜗轮234,且蜗杆222啮合于蜗轮234,因此当升降电机220驱动蜗杆222转动时,将会一并带动蜗轮234以及第一连杆230相对于壳体210旋转。另一方面,自动升降机构200还包括基座270、驱动电机280以及弹性件290,其中基座270配置于壳体210内部且通过枢接件242枢接于壳体210并与第二连杆240同动,需特别说明的是,此处的同动指的是当自动升降机构200作动时,第二连杆240以及基座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升降机构,包括:/n壳体;/n升降电机,配置于所述壳体内部;/n第一连杆,枢接于所述壳体且耦接于所述升降电机;/n第二连杆,通过枢接件枢接于所述壳体;以及/n轮子,所述轮子的中心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杆固定;/n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滑设于所述第二连杆;/n其中,当所述升降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连杆,带动所述第二连杆以及所述轮子转动至下降位置时,所述轮子突出所述壳体且与地面接触;/n其中,当所述升降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连杆,带动所述第二连杆以及所述轮子转动至上升位置时,所述轮子离开所述地面,且所述轮子的一部分收纳于所述壳体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升降机构,包括:
壳体;
升降电机,配置于所述壳体内部;
第一连杆,枢接于所述壳体且耦接于所述升降电机;
第二连杆,通过枢接件枢接于所述壳体;以及
轮子,所述轮子的中心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杆固定;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滑设于所述第二连杆;
其中,当所述升降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连杆,带动所述第二连杆以及所述轮子转动至下降位置时,所述轮子突出所述壳体且与地面接触;
其中,当所述升降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连杆,带动所述第二连杆以及所述轮子转动至上升位置时,所述轮子离开所述地面,且所述轮子的一部分收纳于所述壳体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基座,配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基座通过所述枢接件枢接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第二连杆同动,且所述轮子枢接于所述基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电机,配置于所述基座上且耦接于所述轮子;
其中,所述基座上配置有多个齿轮,当所述第二连杆以及所述轮子转动至所述下降位置时,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多个齿轮驱动所述轮子在所述地面上滚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且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波涛张国鹏
申请(专利权)人: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