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流平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6010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0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流平衡器,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体积小、适合野外实验和检测的水流平衡器。它包括上部圆柱体下部圆台连接的封闭腔体结构的外管,外管内腔连接有回水管,回水管下部与外管密封连接,回水管下端露出外管、上端悬空于外管腔体中,外管侧壁上部连接有上连接水管、下部连接有下连接水管,上连接水管、下连接水管分别与外管腔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两个连接水管分别进、出水,高出上连接水管的水从回水管回流,经过外管腔体的水流平稳,压力恒定,为水的连续运行的各种实验和检测提供可靠的供水源头。通过调节外管长度,通气孔施加的气压,上、下连接水管的进、出水连接方式,提供不同的出水压力,使用范围广。

A water flow balanc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流平衡器
本技术涉及取水、配水相关
,尤其是指一种水流通过后消除紊流保持一定水压的平衡器结构。
技术介绍
在涉及水的连续运行的各种实验和检测中,为了实现好的实验效果好、检测准确,要求进水流量稳定可靠。即,要求进水的水压波动幅度较小,水的流速稳定,在水流中不能产生气泡、紊流等,以避免干扰实验、检测仪器。目前,涉及水的连续运行的实验和检测的进水,主要采用:离心水泵、高位水箱、恒流泵等方式供水。离心水泵进水,流量、压力由水泵电机决定,水泵电机受电力供给影响,供电的电力不够稳定,进水流量、压力也不稳定。高位水箱供水进水流量受高位水箱水位波动的影响。恒流泵适合小流量供水,流量大的恒流泵价格昂贵。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3669018U,授权公告日2014年6月25日,公开了一种实验装置进水稳压器。它由内部的溢流稳压装置和外部的贮水箱组成。内部的溢流稳压装置的下部设置在贮水箱内,溢流稳压装置包括溢流筒、导流筒。导流筒和溢流筒均呈圆管状,导流筒两端无封闭,其内外直径均大于溢流筒,导流筒的长度小于溢流筒,导流筒的下端通过辐射状设置的支撑板连接在溢流筒的上端,导流筒与溢流筒的轴线重合,位于溢流筒的顶端,同时导流筒的顶部高度高出溢流筒的顶部。外部的贮水箱包括循环水箱、循环水箱供水管、循环水箱排空管,循环水箱为上端敞口、下端封闭的圆筒状,其内径大于溢流筒的外径,溢流筒的底端与循环水箱的底端密封焊接连接,高度高于循环水箱。溢流筒的各进出水管及阀门均伸出循环水箱外壁,且溢流筒的各进出水管外壁与循环水箱外壁密封焊接连接。这些实验和检测进水的供水方式,只能适用于室内或实验室,不适合野外实验和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实验和检测进水的供水结构复杂、体积庞大,不适合野外实验和检测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体积小、适合野外实验和检测的水流平衡器,给实验和检测提供水压波动幅度较小,水的流速稳定,在水流中无气泡、紊流的水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流平衡器,它包括外管,外管为上部圆柱体下部圆台连接的封闭腔体结构,外管内腔连接有回水管,回水管下部与外管密封连接,回水管下端露出外管、上端悬空于外管腔体中,外管侧壁上部连接有上连接水管、下部连接有下连接水管,上连接水管、下连接水管分别与外管腔体内外连通。上、下连接水管一个进水一个出水,高出上连接水管的水从回水管回流,经过外管腔体的水流平稳,压力恒定,为水连续运行的各种实验和检测提供可靠的供水源头。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无论在室内或野外都适合,使用范围广。作为优选,外管包括螺纹连接的外管帽、外管底座,上连接水管与外管帽固定,下连接水管与外管底座固定;方便制造、运输、安装。作为优选,外管帽设有通气孔,通气孔与外管腔体内外连通;方便给外管腔体施加压力,提供需要压力的水源。作为优选,外管底座底端设有回水管连接孔,回水管连接孔连接有回水管密封圈,回水管密封圈与回水管密封套接;方便回水管在外管内伸缩,回水管高度调节操作简单。作为优选,外管底座内腔连接有回水管固定器,回水管固定器设有套圈,套圈孔圆心位于外管底座中轴线上,套圈孔外壁连接有辐条,辐条与外管侧壁固定;保持回水管与外管侧壁的距离不受水流流动的影响,确保供水水源的水流和压力稳定。作为优选,下连接水管位于回水管固定器与外管底座开口之间;排除水流受到回水管固定器干扰。作为优选,外管设有若干连接管,连接管与外管帽、外管底座螺纹连接;外管长度调节方便。作为优选,套圈孔与回水管套接,回水管外壁与套圈孔间隙配合;既保证了回水管与外管距离不变,又方便调节回水管在外管中的长度。作为优选,外管设有若干螺纹连接的连接管,连接管与外管帽、外管底座螺纹连接;外管连接方便。作为优选,外管套接有外管密封圈,外管密封圈位于外管帽、连接管、外管底座连接处;外管密封可靠,防止漏水泄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下连接水管一个进水一个出水,高出上连接水管的水从回水管回流,经过外管腔体的水流平稳,压力恒定,为水的连续运行的各种实验和检测提供可靠的供水源头。通过调节外管长度,通气孔施加的气压,上、下连接水管的进、出水连接方式,提供不同的出水压力,适应性好。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无论在室内或野外都适合,使用范围广。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连接剖视图;附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附图3为图1中B-B剖视图;附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剖视图。图中:1.外管,2.上连接水管,3.外管密封圈,4.下连接水管,5.回水管密封圈,6.回水管,7.回水管固定器,11.外管帽,12.连接管,13.外管底座,111.通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2和3所示,一种水流平衡器,它包括外管1、外管密封圈3。外管1为上部圆柱体下部圆台连接的封闭腔体结构。外管1侧壁上部连接有上连接水管2、下部连接有下连接水管4。上连接水管2、下连接水管4分别与外管1腔体内外连通。外管1包外管帽11、连接管12、外管底座13。外管帽11为圆桶状,上端封闭,下端开口。外管帽11开口端设有外管帽螺纹,外管帽螺纹为内螺纹,位于外管帽11开口端内壁。上连接水管2与外管帽11固定。上连接水管2与外管帽11侧壁固定,通过外管帽11侧壁与外管1腔体连通。上连接水管2中轴线与外管1中轴线垂直相交。外管帽11设有通气孔111。通气孔111与外管1腔体内外连通。通气孔111位于外管帽11上端,贯通外管帽11上表面。外管底座13为上部圆柱体下部圆台连接的腔体结构,上端开口、下端封闭。外管底座13开口端外侧壁设有外管底座螺纹。外管底座螺纹为外螺纹。外管底座螺纹与外管帽螺纹啮合,外管帽11与外管底座13螺纹连接。外管密封圈3套接在外管帽11、外管底座13连接处。外管密封圈3的两个侧面被外管帽11、外管底座13端面压紧,外管帽11、外管底座13密封连接。外管底座13底端设有回水管连接孔,回水管连接孔连接有回水管密封圈5。外管底座13内腔连接有回水管固定器7。回水管固定器7设有套圈。套圈孔圆心位于外管底座13中轴线上。套圈靠近外管底座13开口端。套圈孔外壁连接有辐条。辐条一端与套圈孔外壁固定,另一端与外管1侧壁固定。辐条与套圈连接成车轮与轮辐连接结构。下连接水管4与外管底座13固定。下连接水管4位于回水管固定器7与外管底座13开口之间。下连接水管4与外管底座13侧壁固定,通过外管底座13侧壁与外管1腔体连通。下连接水管4中轴线与外管1中轴线垂直相交。连接管12有若干个。每个连接管12的一头为外螺纹,另一头为内螺纹。内外螺纹啮合,若干个连接管12连接为一体圆管。外管密封圈3套接在连接管12的连接处。外管密封圈3的两个侧面被相邻两个连接管12的端面压紧,相邻两个连接管12密封连接。连接管12的外螺纹与外管帽螺纹啮合,外管密封圈3套接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流平衡器,它包括外管(1),其特征是,所述外管(1)为上部圆柱体下部圆台连接的封闭腔体结构,外管(1)内腔连接有回水管(6),回水管(6)下部与外管(1)密封连接,回水管(6)下端露出外管(1)、上端悬空于外管(1)腔体中,所述外管(1)侧壁上部连接有上连接水管(2)、下部连接有下连接水管(4),所述上连接水管(2)、下连接水管(4)分别与外管(1)腔体内外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流平衡器,它包括外管(1),其特征是,所述外管(1)为上部圆柱体下部圆台连接的封闭腔体结构,外管(1)内腔连接有回水管(6),回水管(6)下部与外管(1)密封连接,回水管(6)下端露出外管(1)、上端悬空于外管(1)腔体中,所述外管(1)侧壁上部连接有上连接水管(2)、下部连接有下连接水管(4),所述上连接水管(2)、下连接水管(4)分别与外管(1)腔体内外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流平衡器,其特征是:所述外管(1)包括螺纹连接的外管帽(11)、外管底座(13),所述上连接水管(2)与外管帽(11)固定,下连接水管(4)与外管底座(13)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流平衡器,其特征是:所述外管帽(11)设有通气孔(111),通气孔(111)与外管(1)腔体内外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流平衡器,其特征是:外管底座(13)底端设有回水管连接孔,回水管连接孔连接有回水管密封圈(5),回水管密封圈(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蕾陈群山张飞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文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