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污水处理微生物分解池,包括底座和箱体,底座的顶端固定设有箱体,箱体的内部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隔成过滤区、微生物处理区和沉淀区,箱体顶端的一侧固定设有进水管和电机,电机的传动轴通过旋转轴与过滤桶的顶端固定连接,过滤桶的一侧固定设有毛刷,过滤区内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过滤板,且毛刷的刷毛与过滤板的一侧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污水处理微生物分解池,通过设置的过滤桶和过滤板便于对污水进行双重过滤,且设置的毛刷在转动的过程中便于对过滤板进行清理,通过设置的三个微生物载体层,通过设置的温度控制器便于自动控制电热板的工作,使微生物处理区始终处于恒温状态。
A microbial decomposition tank for sewage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微生物分解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微生物分解池,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是为了使污水达到排水要求对其进行的净化过程,污水处理背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环保等各个领域,传统的污水处理系统中,由于微生物没有固定有聚集处,会随着污水处理系统移动,微生物容易流失,不但会影响处理的稳定性,而且也会增加微生物的使用成本,从而会影响后续的污水处理效果,适用性受到限制,且不能为微生物生存提供良好的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微生物分解池,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微生物易流失和微生物生存环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微生物分解池,包括底座和箱体,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设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隔成过滤区、微生物处理区和沉淀区,所述箱体顶端的一侧固定设有进水管和电机,所述电机的传动轴通过旋转轴与过滤桶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桶的一侧固定设有毛刷,所述过滤区内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过滤板,且所述毛刷的刷毛与过滤板的一侧相接触,所述箱体顶端的中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抽水泵和排气管,所述第二抽水泵的抽水口与第二抽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抽水管的另一端置于过滤区内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抽水泵的出水口与第二出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另一端置于微生物处理区的内部,所述微生物处理区内部的中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三个微生物载体层,所述箱体顶端的另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曝气泵、第三抽水泵和进料管,所述曝气泵的出气口与曝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曝气管的另一端置于微生物处理区的内部,所述第三抽水泵的抽水口与第三抽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抽水管的另一端置于微生物处理区内部的底端,所述第三抽水泵的出水口与第三出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出水管的另一端置于沉淀区的内部,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抽水泵,所述第一抽水泵的抽水口与第一抽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抽水管的另一端置于沉淀区内部的底端,所述第一抽水泵的出水口固定安装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箱体一侧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排水管,所述底座的正面固定设有第二排水管和第三排水管,所述箱体正面的中部均与三个门体的底端铰接,每个所述门体的顶端均固定设有锁扣,所述箱体正面的一侧固定设有开关面板,所述箱体的底端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分别与第一通槽的一端和第二通槽的一端相通,所述第一通槽的另一端和第二通槽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排水管和第三排水管相通,所述箱体的背面固定设有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的探头置于第二隔板的一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生物处理区内部的顶部固定设有隔水透气网。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隔板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电热板,所述电热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传热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排水管的中部、第二排水管的中部和第三排水管的中部均固定设有阀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开关面板的表面固定设有第一抽水泵开关、第二抽水泵开关、第三抽水泵开关、曝气泵开关和电机开关,所述第一抽水泵、第二抽水泵、第三抽水泵、曝气泵和电机分别通过第一抽水泵开关、第二抽水泵开关、第三抽水泵开关、曝气泵开关和电机开关与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电热板通过温度控制器与电源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个所述微生物载体层的表面均固定设有微生物过滤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污水处理微生物分解池,通过设置的过滤桶和过滤板便于对污水进行双重过滤,且设置的毛刷在转动的过程中便于对过滤板进行清理,通过设置的三个微生物载体层,通过设置的温度控制器便于自动控制电热板的工作,使微生物处理区始终处于恒温状态,有利于微生物的生存,从而提高了污水的处理效果,通过设置的微生物载体层和微生物过滤膜,可防止微生物流失,通过进料管通入絮凝剂,可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沉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过滤桶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箱体;3、进水管;4、电机;5、旋转轴;6、过滤桶;7、排气管;8、进料管;9、毛刷;10、第一抽水泵;11、第一排水管;12、过滤板;13、第一隔板;14、第二抽水泵;15、隔水透气网;16、微生物载体层;17、电热板;18、传热板;19、第二隔板;20、曝气管;21、曝气泵;22、第三抽水泵;23、第一通槽;24、第二通槽;25、第二排水管;26、第三排水管;27、门体;28、开关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微生物分解池,包括底座1和箱体2,底座1的顶端固定设有箱体2,箱体2的内部通过第一隔板13和第二隔板19分隔成过滤区、微生物处理区和沉淀区,箱体2顶端的一侧固定设有进水管3和电机4,电机4的传动轴通过旋转轴5与过滤桶6的顶端固定连接,过滤桶6的一侧固定设有毛刷9,过滤区内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过滤板12,且毛刷9的刷毛与过滤板12的一侧相接触,箱体2顶端的中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抽水泵14和排气管7,第二抽水泵14的抽水口与第二抽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抽水管的另一端置于过滤区内部的一侧,第二抽水泵14的出水口与第二出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出水管的另一端置于微生物处理区的内部,微生物处理区内部的中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三个微生物载体层16,箱体2顶端的另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曝气泵21、第三抽水泵22和进料管8,曝气泵21的出气口与曝气管20的一端固定连接,曝气管20的另一端置于微生物处理区的内部,第三抽水泵22的抽水口与第三抽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抽水管的另一端置于微生物处理区内部的底端,第三抽水泵22的出水口与第三出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三出水管的另一端置于沉淀区的内部,箱体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抽水泵10,第一抽水泵10的抽水口与第一抽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抽水管的另一端置于沉淀区内部的底端,第一抽水泵10的出水口固定安装有第一出水管,箱体2一侧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排水管11,底座1的正面固定设有第二排水管25和第三排水管26,箱体2正面的中部均与三个门体27的底端铰接,每个门体27的顶端均固定设有锁扣,箱体2正面的一侧固定设有开关面板28,箱体2的底端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分别与第一通槽23的一端和第二通槽24的一端相通,第一通槽23的另一端和第二通槽2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排水管25和第三排水管26相通,箱体2的背面固定设有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的探头置于第二隔板19的一侧。优选的,微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微生物分解池,包括底座(1)和箱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固定设有箱体(2),所述箱体(2)的内部通过第一隔板(13)和第二隔板(19)分隔成过滤区、微生物处理区和沉淀区,所述箱体(2)顶端的一侧固定设有进水管(3)和电机(4),所述电机(4)的传动轴通过旋转轴(5)与过滤桶(6)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桶(6)的一侧固定设有毛刷(9),所述过滤区内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过滤板(12),且所述毛刷(9)的刷毛与过滤板(12)的一侧相接触,所述箱体(2)顶端的中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抽水泵(14)和排气管(7),所述第二抽水泵(14)的抽水口与第二抽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抽水管的另一端置于过滤区内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抽水泵(14)的出水口与第二出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另一端置于微生物处理区的内部,所述微生物处理区内部的中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三个微生物载体层(16),所述箱体(2)顶端的另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曝气泵(21)、第三抽水泵(22)和进料管(8),所述曝气泵(21)的出气口与曝气管(2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曝气管(20)的另一端置于微生物处理区的内部,所述第三抽水泵(22)的抽水口与第三抽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抽水管的另一端置于微生物处理区内部的底端,所述第三抽水泵(22)的出水口与第三出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出水管的另一端置于沉淀区的内部,所述箱体(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抽水泵(10),所述第一抽水泵(10)的抽水口与第一抽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抽水管的另一端置于沉淀区内部的底端,所述第一抽水泵(10)的出水口固定安装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箱体(2)一侧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排水管(11),所述底座(1)的正面固定设有第二排水管(25)和第三排水管(26),所述箱体(2)正面的中部均与三个门体(27)的底端铰接,每个所述门体(27)的顶端均固定设有锁扣,所述箱体(2)正面的一侧固定设有开关面板(28),所述箱体(2)的底端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所述通孔分别与第一通槽(23)的一端和第二通槽(24)的一端相通,所述第一通槽(23)的另一端和第二通槽(2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排水管(25)和第三排水管(26)相通,所述箱体(2)的背面固定设有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的探头置于第二隔板(19)的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微生物分解池,包括底座(1)和箱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端固定设有箱体(2),所述箱体(2)的内部通过第一隔板(13)和第二隔板(19)分隔成过滤区、微生物处理区和沉淀区,所述箱体(2)顶端的一侧固定设有进水管(3)和电机(4),所述电机(4)的传动轴通过旋转轴(5)与过滤桶(6)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桶(6)的一侧固定设有毛刷(9),所述过滤区内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过滤板(12),且所述毛刷(9)的刷毛与过滤板(12)的一侧相接触,所述箱体(2)顶端的中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抽水泵(14)和排气管(7),所述第二抽水泵(14)的抽水口与第二抽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抽水管的另一端置于过滤区内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抽水泵(14)的出水口与第二出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出水管的另一端置于微生物处理区的内部,所述微生物处理区内部的中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三个微生物载体层(16),所述箱体(2)顶端的另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曝气泵(21)、第三抽水泵(22)和进料管(8),所述曝气泵(21)的出气口与曝气管(2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曝气管(20)的另一端置于微生物处理区的内部,所述第三抽水泵(22)的抽水口与第三抽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抽水管的另一端置于微生物处理区内部的底端,所述第三抽水泵(22)的出水口与第三出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出水管的另一端置于沉淀区的内部,所述箱体(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抽水泵(10),所述第一抽水泵(10)的抽水口与第一抽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抽水管的另一端置于沉淀区内部的底端,所述第一抽水泵(10)的出水口固定安装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箱体(2)一侧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排水管(11),所述底座(1)的正面固定设有第二排水管(25)和第三排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芬芸,曾达彬,王立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科沃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