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黑臭水原位治理的移动式生态浮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72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河道黑臭水原位治理的移动式生态浮床,涉及水体净化设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生态浮床不易方便相互连接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浮床本体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个拼接板,所述浮床本体远离拼接板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供拼接板进行插设的拼接槽,所述拼接板的侧壁与拼接槽的内侧相互贴合,所述浮床本体的上表面贯穿设置有与拼接槽相互连通的锁紧孔,所述锁紧孔内滑移设置有锁紧杆,所述拼接板的表面开设有供锁紧杆进行插设的锁紧槽,所述锁紧槽的内侧壁与锁紧杆的外侧壁相互贴合;达到了相邻两个浮床本体之间的快速拼接和拆卸,同时浮床本体不易发生损坏的优势。

A mobile ecological floating bed for in-situ treatment of black and odorous water in ri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黑臭水原位治理的移动式生态浮床
本技术涉及水体净化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河道黑臭水原位治理的移动式生态浮床。
技术介绍
生态浮床是目前在河道和湖泊等由于富营养化导致的水域污染的整治中常用的一种生物物理法。该浮床靠自身浮力漂浮在水面上,可在浮床上种植水生植物、浮床下悬挂生物填料等,实现对水体中营养盐及有机物的去除净化,是一种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的环境友好型水质净化技术。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462531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生态浮床,其包括浮筒、床体、承托层和生态层,浮筒支撑所述床体,床体与承托层固接,承托层支撑生态层,生态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网层、陶粒层、培养层和保温层。生态浮床在应用时,通常是用绳索将多个生态浮床相互间连接,这样做可以形成大面积的景观构造。但是,通过绳索将相邻的生态浮床进行相互绑扎连接,连接和拆卸过程费时费力,同时相邻之间的生态浮床受水流影响容易发生相互碰撞,造成损伤,因此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黑臭水原位治理的移动式生态浮床,其具有便于多个生态浮床之间进行连接,同时避免相邻生态浮床碰撞发生损坏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黑臭水原位治理的移动式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本体、固定在浮床本体内的生态层和固定在浮床底端的浮筒,所述浮床本体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个拼接板,所述浮床本体远离拼接板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供拼接板进行插设的拼接槽,所述拼接板的侧壁与拼接槽的内侧相互贴合,所述浮床本体的上表面贯穿设置有与拼接槽相互连通的锁紧孔,所述锁紧孔内滑移设置有锁紧杆,所述拼接板的表面开设有供锁紧杆进行插设的锁紧槽,所述锁紧槽的内侧壁与锁紧杆的外侧壁相互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拼接板插入相邻浮床本体侧壁的拼接槽内,利用锁紧杆插设至锁紧槽内,将拼接板固定在拼接槽内,实现对相邻两个浮床本体之间的快速连接,控制整体移动浮床的覆盖面积,也便于拆卸个别损坏的浮床进行维修跟换,十分的方便快捷,制作成本低;同时相邻浮床本体之间不易发生碰撞,从而不易产生损坏。进一步地,所述拼接板根据浮床本体的宽度至少设置有两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相邻两个浮床本体之间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浮床本体的侧壁开设有与拼接板相互适配的滑移槽,所述拼接板滑移设置在滑移槽内,所述滑移槽的底壁固定设置有抵接弹性件,所述抵接弹性件远离滑移槽底壁的一端与拼接板的端壁相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相邻两个浮床本体拼接完成后,浮床本体位于水面上容易受到水流的撞击,浮床本体对拼接板施加作用隔离,拼接板在滑移槽内进行滑移,抵接弹性件与拼接板相抵,对水流的作用起到了很好的缓冲效果,从而拼接板不易发生损坏,延长了浮床本体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滑移槽的内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拼接板的外侧壁一体成型设置有可在限位槽内进行滑移并与限位槽内壁相抵的限位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与限位槽内壁相抵,有效防止拼接板与滑移槽相脱离。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的内壁固定设置有缓冲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在限位槽内滑移并与缓冲垫相抵,缓冲垫对限位块的作用了起到了很好的缓冲效果,限位块不易发生损坏,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杆远离锁紧孔方向的一端一体成型设置有拉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拉环,便于对锁紧杆进行驱动。进一步地,所述锁紧杆朝向锁紧槽方向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磁性件,所述锁紧槽的底壁上固定设置有与磁性件相互吸附的吸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吸附件与磁性件相互吸附,提高锁紧杆在锁紧槽内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磁性件的端壁上设置有导向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面对锁紧杆起到了导向作用,便于锁紧杆快速插入锁紧槽内。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将拼接板插入相邻浮床本体侧壁的拼接槽内,利用锁紧杆插设至锁紧槽内,将拼接板固定在拼接槽内,实现对相邻两个浮床本体之间的快速连接,控制整体移动浮床的覆盖面积,也便于拆卸个别损坏的浮床进行维修跟换,十分的方便快捷,制作成本低;同时相邻浮床本体之间不易发生碰撞,从而不易产生损坏;2、当相邻两个浮床本体拼接完成后,浮床本体位于水面上容易受到水流的撞击,浮床本体对拼接板施加作用隔离,拼接板在滑移槽内进行滑移,抵接弹性件与拼接板相抵,对水流的作用起到了很好的缓冲效果,从而拼接板不易发生损坏,延长了浮床本体的使用寿命;3、利用吸附件与磁性件相互吸附,提高锁紧杆在锁紧槽内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河道黑臭水原位治理的移动式生态浮床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中:1、浮床本体;11、框体;12、盒体;13、流水孔;2、生态层;3、浮筒;4、拼接板;41、拼接槽;5、锁紧孔;51、锁紧杆;52、锁紧槽;6、滑移槽;61、抵接弹性件;7、限位槽;71、限位块;72、缓冲垫;8、拉环;9、磁性件;91、吸附件;92、导向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河道黑臭水原位治理的移动式生态浮床,参照图1和图2,其包括浮床本体1、固定在浮床本体1内的生态层2和固定在浮床底端的浮筒3;浮床本体1包括框体11和开口向上的盒体12,框体11和盒体12的顶壁之间一体成型,盒体12的底壁贯穿设置有若干个与河道连通的流水孔13,生态层2位盒体12内;浮筒3为中空结构,浮筒3固定设置在框体11的底壁用于对浮床本体1进行支撑;生态层2的结构及作用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参照图2,浮床本体1的外侧壁开设有滑移槽6,移槽内滑移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拼接板4,滑移槽6的底壁固定设置有抵接弹性件61,抵接弹性件61为弹簧,抵接弹性件61远离滑移槽6抵壁的一端与拼接板4的端壁相抵接,抵接弹性件61驱使拼接板4向远离滑移槽6方向进行滑移。参照图2,滑移槽6的内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限位槽7,拼接板4的外侧壁一体成型设置有可在限位槽7内进行滑移并与限位槽7内壁相抵的限位块71,拼接槽41的内壁粘固有缓冲垫72,缓冲垫72为橡胶,限位块71与缓冲垫72相抵,有效防止拼接板4与滑移槽6相脱离。参照图1和图2,滑移槽6根据浮床本体1的宽度至少设置有两个,浮床本体1远离拼接板4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供拼接板4进行插设的拼接槽41,拼接板4的侧壁与拼接槽41的内侧相互贴合,浮床本体1的上表面贯穿设置有与拼接槽41相互连通的锁紧孔5,锁紧孔5内滑移设置有锁紧杆51,拼接板4的表面开设有供锁紧杆51进行插设的锁紧槽52,锁紧槽52的内侧壁与锁紧杆51的外侧壁相互贴合;通过将拼接板4插入相邻浮床本体1侧壁的拼接槽41内,利用锁紧杆51将拼接板4固定在拼接槽41内,实现对相邻两个浮床本体1之间的快速拼接,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黑臭水原位治理的移动式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本体(1)、固定在浮床本体(1)内的生态层(2)和固定在浮床底端的浮筒(3),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本体(1)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个拼接板(4),所述浮床本体(1)远离拼接板(4)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供拼接板(4)进行插设的拼接槽(41),所述拼接板(4)的侧壁与拼接槽(41)的内侧相互贴合,所述浮床本体(1)的上表面贯穿设置有与拼接槽(41)相互连通的锁紧孔(5),所述锁紧孔(5)内滑移设置有锁紧杆(51),所述拼接板(4)的表面开设有供锁紧杆(51)进行插设的锁紧槽(52),所述锁紧槽(52)的内侧壁与锁紧杆(51)的外侧壁相互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黑臭水原位治理的移动式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本体(1)、固定在浮床本体(1)内的生态层(2)和固定在浮床底端的浮筒(3),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本体(1)的外侧壁设置有若干个拼接板(4),所述浮床本体(1)远离拼接板(4)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供拼接板(4)进行插设的拼接槽(41),所述拼接板(4)的侧壁与拼接槽(41)的内侧相互贴合,所述浮床本体(1)的上表面贯穿设置有与拼接槽(41)相互连通的锁紧孔(5),所述锁紧孔(5)内滑移设置有锁紧杆(51),所述拼接板(4)的表面开设有供锁紧杆(51)进行插设的锁紧槽(52),所述锁紧槽(52)的内侧壁与锁紧杆(51)的外侧壁相互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黑臭水原位治理的移动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板(4)根据浮床本体(1)的宽度至少设置有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黑臭水原位治理的移动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床本体(1)的侧壁开设有与拼接板(4)相互适配的滑移槽(6),所述拼接板(4)滑移设置在滑移槽(6)内,所述滑移槽(6)的底壁固定设置有抵接弹性件(61),所述抵接弹性件(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家辉钱洋马跃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水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