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尧飞专利>正文

一种双大梁高抗碰撞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190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大梁高抗碰撞汽车,包括汽车主梁,所述汽车主梁中部安装有驱动装置,所述汽车主梁上方通过骑马螺栓固定有副梁,所述副梁与所述汽车主梁之间设置有橡胶垫,所述副梁前端侧壁上焊接有安装支座。有益效果在于:驾驶室安装在抗碰撞保护装置上,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抗碰撞保护装置可以第一时间承受汽车的撞击力,分散和吸收撞击力,避免对车上人员造成伤害,达到防护效果;采用横向和纵向两组反作用力来缓解撞击力,并合理利用木材的抗冲击减震能力,可以应对高速撞击要求,提高防撞效果;抗碰撞保护装置安装在副梁上,副梁可以相对于主梁发生滑动,在发生较大力度的撞击时,驾驶室整体后移,对驾驶员提供优良的防护能力。

A double girder high anti-collision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大梁高抗碰撞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防撞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大梁高抗碰撞汽车。
技术介绍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人民生活水平已开始迈入小康水平。当家用电器已充分普及之后,居民消费的重点将转向大额的住房和汽车。正是在这种消费趋势下,汽车行业在近几年,保持了相当高的增长率。人均汽车拥有量的增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长。中国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相当于一个小型县,居世界第一。据统计数据表明,每5分钟就有一人丧身车轮,每1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伤残。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发生交通事故时,尤其是发生撞击事故时,车辆的防撞梁的好坏对车辆的防护效果尤为重要。现有的汽车防撞梁两端连接的是屈服强度很低的低速吸能盒,然后通过螺栓的形式连接在车体纵梁上。低速吸能盒可以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尽可能减小撞击力对车身纵梁的损害。但当车辆在高速行驶状态下发生撞击时,防撞梁并不能起到很好的防护效果,对驾驶员防护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大梁高抗碰撞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主梁(1),所述汽车主梁(1)中部安装有驱动装置(7),所述汽车主梁(1)上方通过骑马螺栓固定有副梁(3),所述副梁(3)与所述汽车主梁(1)之间设置有橡胶垫(2),所述副梁(3)前端侧壁上焊接有安装支座(4),所述安装支座(4)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抗碰撞保护装置(5),所述抗碰撞保护装置(5)上通过螺钉固定有驾驶室(6),所述抗碰撞保护装置(5)包括后限位架(51)、前撞击梁(55),所述后限位架(51)前端嵌套有摩擦套管(52),所述摩擦套管(52)另一端嵌套有前缓冲柱(53),所述后限位架(51)和所述前缓冲柱(53)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件(5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大梁高抗碰撞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主梁(1),所述汽车主梁(1)中部安装有驱动装置(7),所述汽车主梁(1)上方通过骑马螺栓固定有副梁(3),所述副梁(3)与所述汽车主梁(1)之间设置有橡胶垫(2),所述副梁(3)前端侧壁上焊接有安装支座(4),所述安装支座(4)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抗碰撞保护装置(5),所述抗碰撞保护装置(5)上通过螺钉固定有驾驶室(6),所述抗碰撞保护装置(5)包括后限位架(51)、前撞击梁(55),所述后限位架(51)前端嵌套有摩擦套管(52),所述摩擦套管(52)另一端嵌套有前缓冲柱(53),所述后限位架(51)和所述前缓冲柱(53)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件(57),所述后限位架(51)前端嵌套有所述前撞击梁(55),所述前撞击梁(55)内部对应所述前缓冲柱(53)的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可移动对撞块(54),两个所述可移动对撞块(54)朝外的一侧设置有弹性限位件(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大梁高抗碰撞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限位架(51)、所述摩擦套管(52)和所述前撞击梁(55)采用钢制成,所述后限位架(51)、所述摩擦套管(52)各有两个且对称焊接在汽车车架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大梁高抗碰撞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缓冲柱(53)滑动安装在所述摩擦套管(52)内部,所述前缓冲柱(53)包括木质的内芯(531)和包裹在外部的钢制外包套(53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尧飞
申请(专利权)人:张尧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