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志刚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上料的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4606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上料的机器人,包括底盘、伺服电机、机械手和抽气泵,所述底盘的上方设置有立柱,所述伺服电机设置在底盘的右侧,所述立柱的顶端左侧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机械手的底端安装有吸盘,所述抽气泵设置在旋转杆的中部上方,所述底盘的下方设置有行走轮,所述调节杆位于底盘的内部,且调节杆的底端连接有锁死块。该便于上料的机器人,在对机器人的位置移动后,便于对机器人现有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涡轮传动,避免立柱转动过程中出现打滑的现象,便于物料之间的稳定传送,且机械手的底端始终与地面平行,便于吸附物料。

A robot for easy loa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上料的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便于上料的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一些领域中,由于工作的乏味与人力资源的不足,会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作业,例如生产领域中,对生产加工的物料进行上料,以便节省人力。目前的机器人,在上料时,由于运动存在惯性,导致上料的位置并不准确,且在对机器人移动后,不便对机器人进行固定,导致工作时出现移动,因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上料的机器人,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上料的机器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的机器人,在上料时,由于运动存在惯性,导致上料的位置并不准确,且在对机器人移动后,不便对机器人进行固定,导致工作时出现移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上料的机器人,包括底盘、伺服电机、机械手和抽气泵,所述底盘的上方设置有立柱,且立柱的底部外侧安装有齿轮,所述伺服电机设置在底盘的右侧,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蜗杆,所述立柱的顶端左侧设置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中部通过第一液压伸缩杆与立柱的左侧上方连接,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旋转杆,且支撑杆与旋转杆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并且支撑杆的左侧下方通过第二液压伸缩杆与支撑杆的中部进行连接,所述旋转杆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头,且连接头的下方连接有机械手,所述机械手的底端安装有吸盘,且吸盘的顶端连接有气管,所述抽气泵设置在旋转杆的中部上方,且抽气泵的输出端与气管的顶端连接,所述底盘的下方设置有行走轮,且行走轮的内侧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位于底盘的内部,且调节杆的底端连接有锁死块。优选的,所述立柱通过齿轮与蜗杆啮合连接,且立柱与底盘构成旋转结构。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与旋转杆构成折线型结构,且支撑杆通过旋转杆与机械手构成传动机构。优选的,所述机械手呈“正三角形”结构,且机械手的底端呈水平结构,并且机械手通过连接头与旋转杆铰接。优选的,所述吸盘均匀分布在机械手的下方,且吸盘单体均通过气管与抽气泵连通。优选的,所述调节杆与底盘构成滑动,且调节杆呈“卜”型结构,并且调节杆通过锁死块与行走轮卡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上料的机器人,在对机器人的位置移动后,便于对机器人现有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涡轮传动,避免立柱转动过程中出现打滑的现象,便于物料之间的稳定传送,且机械手的底端始终与地面平行,便于吸附物料;1.设置了齿轮和蜗杆,蜗杆在带动齿轮转动的过程中,由于涡轮传动的特性,便于降低立柱的转速,且避免立柱转动的过程出现打滑现象,从而便于对机械手的移动进行稳定的传送;2.设置了调节杆和锁死块,锁死块的底端和行走轮的内端外侧均呈锯齿状结构,便于锁死块将行走轮固定,且在调节杆的带动,方便了锁死块的移动,从而便于对该机器人的固定;3.设置了机械手和吸盘,机械手呈“正三角形”结构,且底端呈水平结构,在自身的特性下,便于机械手带动吸盘与物料接触,且在抽气泵的作用下,方便带动物料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底盘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行走轮与锁死块连接左视剖切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锁死块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盘,2、立柱,3、齿轮,4、蜗杆,5、伺服电机,6、支撑杆,7、第一液压伸缩杆,8、连接轴,9、旋转杆,10、第二液压伸缩杆,11、连接头,12、机械手,13、吸盘,14、气管,15、抽气泵,16、行走轮,17、调节杆,18、锁死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单独定义指出的方向外,本文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均是以本技术所示的图中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为准,在此一并说明。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便于上料的机器人,包括底盘1、立柱2、齿轮3、蜗杆4、伺服电机5、支撑杆6、第一液压伸缩杆7、连接轴8、旋转杆9、第二液压伸缩杆10、连接头11、机械手12、吸盘13、气管14、抽气泵15、行走轮16、调节杆17和锁死块18,底盘1的上方设置有立柱2,且立柱2的底部外侧安装有齿轮3,伺服电机5设置在底盘1的右侧,且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连接有蜗杆4,立柱2的顶端左侧设置有支撑杆6,且支撑杆6的中部通过第一液压伸缩杆7与立柱2的左侧上方连接,支撑杆6的顶端设置有旋转杆9,且支撑杆6与旋转杆9之间通过连接轴8连接,并且支撑杆6的左侧下方通过第二液压伸缩杆10与支撑杆6的中部进行连接,旋转杆9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头11,且连接头11的下方连接有机械手12,机械手12的底端安装有吸盘13,且吸盘13的顶端连接有气管14,抽气泵15设置在旋转杆9的中部上方,且抽气泵15的输出端与气管14的顶端连接,底盘1的下方设置有行走轮16,且行走轮16的内侧设置有调节杆17,调节杆17位于底盘1的内部,且调节杆17的底端连接有锁死块18。具体的,立柱2通过齿轮3与蜗杆4啮合连接,且立柱2与底盘1构成旋转结构,便于调整机械手12的角度。具体的,支撑杆6与旋转杆9构成折线型结构,且支撑杆6通过旋转杆9与机械手12构成传动机构,方便控制机械手12的抬起与落下。具体的,机械手12呈“正三角形”结构,且机械手12的底端呈水平结构,并且机械手12通过连接头11与旋转杆9铰接。便于机械手12的底端与水平面平行,方便上料。具体的,吸盘13均匀分布在机械手12的下方,且吸盘13单体均通过气管14与抽气泵15连通,便于机械手12吸取物料。具体的,调节杆17与底盘1构成滑动,且调节杆17呈“卜”型结构,并且调节杆17通过锁死块18与行走轮16卡合连接,便于将底盘1的位置进行固定。具体的,在使用该便于上料的机器人时,如图1所示,首先通过行走轮16,将底盘1推动到指定的工作位置,通过手动旋转下压调节杆17,使得调节杆17底端的锁死块18与行走轮16的外侧发生接触,且锁死块18的底端,与行走轮16内端的外侧均呈锯齿状结构,从而使得锁死块18与行走轮16卡合,将底盘1固定;在底盘1固定后,如图2所示,通过启动伺服电机5,使得伺服电机5通过蜗杆4带动齿轮3转动,从而使得立柱2转动,立柱2转动的过程中将机械手12调整到物料的上方,如图1所示,通过启动第一液压伸缩杆7,使得第一液压伸缩杆7带动支撑杆6在立柱2上旋转,从而改变机械手12在物料上的高度,再通过第二液压伸缩杆10带动旋转杆9旋转移动,使得机械手12的位置进一步的改变,从而使得机械手12与物料接触,通过启动抽气泵15,使得抽气泵15通过气管14对吸盘13中进行抽气处理,使得吸盘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上料的机器人,包括底盘(1)、伺服电机(5)、机械手(12)和抽气泵(1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的上方设置有立柱(2),且立柱(2)的底部外侧安装有齿轮(3),所述伺服电机(5)设置在底盘(1)的右侧,且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连接有蜗杆(4),所述立柱(2)的顶端左侧设置有支撑杆(6),且支撑杆(6)的中部通过第一液压伸缩杆(7)与立柱(2)的左侧上方连接,所述支撑杆(6)的顶端设置有旋转杆(9),且支撑杆(6)与旋转杆(9)之间通过连接轴(8)连接,并且支撑杆(6)的左侧下方通过第二液压伸缩杆(10)与支撑杆(6)的中部进行连接,所述旋转杆(9)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头(11),且连接头(11)的下方连接有机械手(12),所述机械手(12)的底端安装有吸盘(13),且吸盘(13)的顶端连接有气管(14),所述抽气泵(15)设置在旋转杆(9)的中部上方,且抽气泵(15)的输出端与气管(14)的顶端连接,所述底盘(1)的下方设置有行走轮(16),且行走轮(16)的内侧设置有调节杆(17),所述调节杆(17)位于底盘(1)的内部,且调节杆(17)的底端连接有锁死块(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上料的机器人,包括底盘(1)、伺服电机(5)、机械手(12)和抽气泵(1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1)的上方设置有立柱(2),且立柱(2)的底部外侧安装有齿轮(3),所述伺服电机(5)设置在底盘(1)的右侧,且伺服电机(5)的输出端连接有蜗杆(4),所述立柱(2)的顶端左侧设置有支撑杆(6),且支撑杆(6)的中部通过第一液压伸缩杆(7)与立柱(2)的左侧上方连接,所述支撑杆(6)的顶端设置有旋转杆(9),且支撑杆(6)与旋转杆(9)之间通过连接轴(8)连接,并且支撑杆(6)的左侧下方通过第二液压伸缩杆(10)与支撑杆(6)的中部进行连接,所述旋转杆(9)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头(11),且连接头(11)的下方连接有机械手(12),所述机械手(12)的底端安装有吸盘(13),且吸盘(13)的顶端连接有气管(14),所述抽气泵(15)设置在旋转杆(9)的中部上方,且抽气泵(15)的输出端与气管(14)的顶端连接,所述底盘(1)的下方设置有行走轮(16),且行走轮(16)的内侧设置有调节杆(17),所述调节杆(17)位于底盘(1)的内部,且调节杆(17)的底端连接有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潘志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