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刀系统的交换机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4390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刀系统的交换机构,包括:支撑架,分为位于前方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后方的第二区域;第一刀座和第二刀座,均前后滑动地设于支撑架上;电机驱动装置,能使第一刀座与第二刀座均相对支撑架移动并至少处于两种状态;在第一状态时,第一刀座位于第一区域,第二刀座位于第二区域;在第二状态时,第一刀座位于第二区域,第二刀座位于第一区域;第一识别装置,设于支撑架上并与第一刀座相对应,能够对第一刀座是否移动至相应设定位置进行识别;第二识别装置,设于支撑架上并与第二刀座相对应,能够对第一刀座是否移动至相应设定位置进行识别;控制系统,与上述电机驱动装置、第一接近开关组件及第二接近开关组件进行信号连通。

An exchange mechanism of tool chang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刀系统的交换机构
本技术涉及机床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换刀系统的交换机构。
技术介绍
在涡轮盘的拉削过程中,一般需要对涡轮盘依次进行粗拉削、半精拉削以及精拉削的工序操作,因此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更换不同规格的刀具,通常换刀过程是通过机器人或者桁架机械手进行操作的,具体是将从机床上拆卸下的刀具放置到下刀座上,然后从相应的上刀座上抓取下一刀具重新转配到机床上,其中,拆卸下来的刀具需要运送到固定位置进行存储。如申请号为:CN201810662504.8(授权公告号为:CN10865549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涡轮盘榫槽拉削的自动化生产线》,该生产线中具有刀具储运单元,刀具储运单元包括刀具储存架,所述刀具储存架包括固定座、设于所述固定座上并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相对往复移动的上刀座和下刀座、驱动上刀座和下刀座相对移动的电机和传动机构,其中,所述上刀座用于存放欲放置到所述传送机构上的拉刀组件,所述下刀座用于存放的从传送机构上卸下的拉刀组件。这种刀具储存架的上刀座和下刀座可以相对移动以交换位置,操作人员在刀具储存架的一侧就可以方便地进行放置或者拿取拉刀组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上述刀具储运单元的自动程度还不高,刀具交换用时较长,不能很好的满足涡轮盘榫槽拉削的生产线的自动化需求,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换刀系统的交换机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换刀系统的交换机构,包括:支撑架,在纵向上分为位于前方的第一区域以及位于后方的第二区域;第一刀座和第二刀座,均前后滑动地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电机驱动装置,与第一刀座与第二刀座均传动连接,能使第一刀座与第二刀座均相对所述支撑架移动并至少处于两种状态;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刀座位于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刀座位于第二区域;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刀座位于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刀座位于第一区域;第一识别装置,设于所述支撑架上并与第一刀座相对应,能够对所述的第一刀座是否移动至相应设定位置进行识别;第二识别装置,设于所述支撑架上并与第二刀座相对应,能够对所述的第一刀座是否移动至相应设定位置进行识别;控制系统,与上述电机驱动装置、第一识别装置及第二识别装置进行信号连通。为了对第一刀座在前后移动过程中是否移动到位进行检测并将相应信号传送给控制系统,所述第一识别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架的前、后两端中至少一端部位置的第一接近开关;各所述第一接近开关对应设于竖向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一立杆上,并使感应端朝向所述第一刀座。为了对第二刀座在前后移动过程中是否移动到位进行检测并将相应信号传送给控制系统,所述第二识别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架的前、后两端中至少一端部位置的第二接近开关;各所述第二接近开关对应设于竖向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二立杆上,并使感应端朝向所述第二刀座。为了在支撑件的前后两端对第一刀座及第二刀座进行限位,还包括用于对第一刀座在支撑架的前后两端进行前后限位的第一限位组件以及用于对第二刀座在支撑架的前后两端进行前后限位的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支撑架的前端部的第一前限位柱以及设于支撑架的后端部的第一后限位柱,第一前限位柱自所述支撑架的前端向后延伸并在其自由端位置设有第一前缓冲块,第一后限位柱自所述支撑架的后端向前延伸并在其自由端位置设有第一后缓冲块;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支撑架的前端部的第二前限位柱以及设于支撑架的后端部的第二后限位柱,第二前限位柱自所述支撑架的前端向后延伸并在其自由端位置设有第二前缓冲块,第二后限位柱自所述支撑架的后端向前延伸并在其自由端位置设有第二后缓冲块。为了能使第一刀座及第二刀座在前后方向上顺利移动并交换前后位置,所述支撑架具有上下两层,其中,所述的第一刀座设于支撑架的上层位置,所述的第二刀座设于支撑件的下层位置。当然,可以想到的是,第一刀座及第二刀座也可以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如分别位于支撑架的左右两侧(横向方形上),在电机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前后滑移。为了能使第一刀座及第二刀座同时动作,提高换刀效率,所述电机驱动装置包括伺服电机以及与该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齿轮传动组件,所述第一刀座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二刀座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第二齿条;所述齿轮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齿条及第二齿条均传动连接,使第一刀座和第二刀座同步动作并在支撑架的前后方向上互换位置。为了能使第一刀座及第二刀座在前后方向上同步移动,所述齿轮传动组件包括齿轮轴以及连接在所述齿轮轴上的齿轮,所述伺服电机的主动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齿轮轴;所述第一齿条及第二齿条分别在所述齿轮的上下两侧与该齿轮进行啮合。其中,伺服电机正转时,第一刀座能从第一区域移动至第二区域,同时,第二刀座从第二区域移动至第一区域;当伺服电机反转时,第二刀座能从第一区域移动至第二区域,同时,第一刀座从第二区域移动至第一区域,从而实现两个刀座的往复移动。为了实现第一刀座及第二刀座在支撑架上前后滑移,所述支撑架的上层位置设有沿前后延伸的第一导轨组件,所述第一刀座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导轨组件上;所述支撑架的下层位置设有沿前后延伸的第二导轨组件,所述第二刀座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导轨组件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轨组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导轨安装座,该两个第一导轨安装座在所述支撑架的横向上相互间隔设置,各第一导轨安装座上均设有第一导轨,第一刀座的底部在横向上对应设有两组能分别与上述两个第一导轨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座;所述第二导轨组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导轨安装座,该两个第二导轨安装座在所述支撑架的横向上相互间隔设置,各第二导轨安装座上均设有第二导轨,第二刀座的底部在横向上对应设有两组能分别与上述两个第二导轨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座。为了对第一刀座及第二刀座进行合理布置,减少交换机构整体的占用空间,所述两个第二导轨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两个第一导轨之间的间距,且分别对应位于两个第一导轨的内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的换刀系统的交换机构的第一刀座和第二刀座可以相对移动以交换位置,并且第一识别装置以及第二识别装置能够对应的第一刀座及第二刀座是否移动到位进行识别,并将相应信号传送给控制系统,当两个刀座移动到位时,控制系统能够控制电机驱动装置停止动作,此时,操作人员在支撑架的一侧就可以方便地进行放置或者拿取相应刀具,这种换刀机构,结构简单,减少工人工作量,降低生产成本,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减少了零件加工的辅助时间,有益于实现自动化加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换刀系统的交换机构的右视角度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换刀系统的交换机构的正视角度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换刀系统的交换机构的俯视角度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放大图;图6为图4中B处放大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刀系统的交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架(10),在纵向上分为位于前方的第一区域(101)以及位于后方的第二区域(102);/n第一刀座(20)和第二刀座(30),均前后滑动地设于所述支撑架(10)上;/n电机驱动装置,与第一刀座(20)与第二刀座(30)均传动连接,能使第一刀座(20)与第二刀座(30)均相对所述支撑架(10)移动并至少处于两种状态;/n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刀座(20)位于第一区域(101),所述第二刀座(30)位于第二区域(102);/n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刀座(20)位于第二区域(102),所述第二刀座(30)位于第一区域(101);/n第一识别装置,设于所述支撑架(10)上并与第一刀座(20)相对应,能够对所述的第一刀座(20)是否移动至相应设定位置进行识别;/n第二识别装置,设于所述支撑架(10)上并与第二刀座(30)相对应,能够对所述的第一刀座(20)是否移动至相应设定位置进行识别;/n控制系统,与上述电机驱动装置、第一识别装置及第二识别装置进行信号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刀系统的交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10),在纵向上分为位于前方的第一区域(101)以及位于后方的第二区域(102);
第一刀座(20)和第二刀座(30),均前后滑动地设于所述支撑架(10)上;
电机驱动装置,与第一刀座(20)与第二刀座(30)均传动连接,能使第一刀座(20)与第二刀座(30)均相对所述支撑架(10)移动并至少处于两种状态;
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刀座(20)位于第一区域(101),所述第二刀座(30)位于第二区域(102);
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刀座(20)位于第二区域(102),所述第二刀座(30)位于第一区域(101);
第一识别装置,设于所述支撑架(10)上并与第一刀座(20)相对应,能够对所述的第一刀座(20)是否移动至相应设定位置进行识别;
第二识别装置,设于所述支撑架(10)上并与第二刀座(30)相对应,能够对所述的第一刀座(20)是否移动至相应设定位置进行识别;
控制系统,与上述电机驱动装置、第一识别装置及第二识别装置进行信号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刀系统的交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识别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架(10)的前、后两端中至少一端部位置的第一接近开关(40);
各所述第一接近开关(40)对应设于竖向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上的第一立杆(41)上,并使感应端朝向所述第一刀座(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刀系统的交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识别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架(10)的前、后两端中至少一端部位置的第二接近开关(50);
各所述第二接近开关(50)对应设于竖向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上的第二立杆(51)上,并使感应端朝向所述第二刀座(30)。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换刀系统的交换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第一刀座(20)在支撑架(10)的前后两端进行前后限位的第一限位组件以及用于对第二刀座(30)在支撑架(10)的前后两端进行前后限位的第二限位组件;
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支撑架(10)的前端部的第一前限位柱(61)以及设于支撑架(10)的后端部的第一后限位柱(62),第一前限位柱(61)自所述支撑架(10)的前端向后延伸并在其自由端位置设有第一前缓冲块(610),第一后限位柱(62)自所述支撑架(10)的后端向前延伸并在其自由端位置设有第一后缓冲块(620);
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支撑架(10)的前端部的第二前限位柱(71)以及设于支撑架(10)的后端部的第二后限位柱(72),第二前限位柱(71)自所述支撑架(10)的前端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绿高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畅尔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