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刀系统的交换机构
本技术涉及机床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换刀系统的交换机构。
技术介绍
在涡轮盘的拉削过程中,一般需要对涡轮盘依次进行粗拉削、半精拉削以及精拉削的工序操作,因此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更换不同规格的刀具,通常换刀过程是通过机器人或者桁架机械手进行操作的,具体是将从机床上拆卸下的刀具放置到下刀座上,然后从相应的上刀座上抓取下一刀具重新转配到机床上,其中,拆卸下来的刀具需要运送到固定位置进行存储。如申请号为:CN201810662504.8(授权公告号为:CN10865549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涡轮盘榫槽拉削的自动化生产线》,该生产线中具有刀具储运单元,刀具储运单元包括刀具储存架,所述刀具储存架包括固定座、设于所述固定座上并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相对往复移动的上刀座和下刀座、驱动上刀座和下刀座相对移动的电机和传动机构,其中,所述上刀座用于存放欲放置到所述传送机构上的拉刀组件,所述下刀座用于存放的从传送机构上卸下的拉刀组件。这种刀具储存架的上刀座和下刀座可以相对移动以交换位置,操作人员在刀具储存架的一侧就可以方便地进行放置或者拿取拉刀组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上述刀具储运单元的自动程度还不高,刀具交换用时较长,不能很好的满足涡轮盘榫槽拉削的生产线的自动化需求,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换刀系统的交换机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换刀系统的交换机构,包括: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刀系统的交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架(10),在纵向上分为位于前方的第一区域(101)以及位于后方的第二区域(102);/n第一刀座(20)和第二刀座(30),均前后滑动地设于所述支撑架(10)上;/n电机驱动装置,与第一刀座(20)与第二刀座(30)均传动连接,能使第一刀座(20)与第二刀座(30)均相对所述支撑架(10)移动并至少处于两种状态;/n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刀座(20)位于第一区域(101),所述第二刀座(30)位于第二区域(102);/n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刀座(20)位于第二区域(102),所述第二刀座(30)位于第一区域(101);/n第一识别装置,设于所述支撑架(10)上并与第一刀座(20)相对应,能够对所述的第一刀座(20)是否移动至相应设定位置进行识别;/n第二识别装置,设于所述支撑架(10)上并与第二刀座(30)相对应,能够对所述的第一刀座(20)是否移动至相应设定位置进行识别;/n控制系统,与上述电机驱动装置、第一识别装置及第二识别装置进行信号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刀系统的交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10),在纵向上分为位于前方的第一区域(101)以及位于后方的第二区域(102);
第一刀座(20)和第二刀座(30),均前后滑动地设于所述支撑架(10)上;
电机驱动装置,与第一刀座(20)与第二刀座(30)均传动连接,能使第一刀座(20)与第二刀座(30)均相对所述支撑架(10)移动并至少处于两种状态;
在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刀座(20)位于第一区域(101),所述第二刀座(30)位于第二区域(102);
在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刀座(20)位于第二区域(102),所述第二刀座(30)位于第一区域(101);
第一识别装置,设于所述支撑架(10)上并与第一刀座(20)相对应,能够对所述的第一刀座(20)是否移动至相应设定位置进行识别;
第二识别装置,设于所述支撑架(10)上并与第二刀座(30)相对应,能够对所述的第一刀座(20)是否移动至相应设定位置进行识别;
控制系统,与上述电机驱动装置、第一识别装置及第二识别装置进行信号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刀系统的交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识别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架(10)的前、后两端中至少一端部位置的第一接近开关(40);
各所述第一接近开关(40)对应设于竖向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上的第一立杆(41)上,并使感应端朝向所述第一刀座(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刀系统的交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识别装置包括设于所述支撑架(10)的前、后两端中至少一端部位置的第二接近开关(50);
各所述第二接近开关(50)对应设于竖向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0)上的第二立杆(51)上,并使感应端朝向所述第二刀座(30)。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换刀系统的交换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第一刀座(20)在支撑架(10)的前后两端进行前后限位的第一限位组件以及用于对第二刀座(30)在支撑架(10)的前后两端进行前后限位的第二限位组件;
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支撑架(10)的前端部的第一前限位柱(61)以及设于支撑架(10)的后端部的第一后限位柱(62),第一前限位柱(61)自所述支撑架(10)的前端向后延伸并在其自由端位置设有第一前缓冲块(610),第一后限位柱(62)自所述支撑架(10)的后端向前延伸并在其自由端位置设有第一后缓冲块(620);
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设于支撑架(10)的前端部的第二前限位柱(71)以及设于支撑架(10)的后端部的第二后限位柱(72),第二前限位柱(71)自所述支撑架(10)的前端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绿高,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畅尔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